楊明輝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也是牙科中治愈難度較大的一種病癥,引起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病變的因素相對較多,大部分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患者均存在由牙外傷引發(fā)的牙髓壞死或根尖周炎的根尖未閉合[1]。本次研究將我院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接收診治的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患者74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的臨床結果?,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接收診治的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患者74例作為研究樣本,全部均為我院依據(jù)相關標準確診的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9:18,年齡在9~16歲,平均為(12.73±2.23)歲,患病時間為1~14天,平均為(5.4±2.1)天;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0:17,年齡在10~15歲,平均為(13.12±1.17)歲,患病時間為1~13天,平均為(4.9±1.7)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方面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根尖誘導成形術展開治療,術前應對患者實施X線檢查操作,以便實現(xiàn)工作長度的確認處理,運用常規(guī)方式備洞開髓,并依據(jù)X線檢測結果準備根管長度,將擴銼針輕緩置入根管內,對根管內壞死的牙髓組織實施清除工作,然后反復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以便徹底清除殘留的感染組織。對根管口實施封閉操作,封閉過程中需應用氧化鋅丁香油及碘伏棉球,隨后對根管進行消毒處理,借助于螺旋填充器將制備好的氫氧化鈣糊劑置入根管內,填充方式為逐層填充,直至將根管填滿,最后在X線下實施拍攝[2-3]。
觀察組采取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方式,首先對患者實施相關檢查操作,并給予患者局部麻醉處理,麻醉起效后開始手術過程。術中應使患者側牙髓腔充分暴露,對牙髓腔內組織實施清除處理,然后反復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向根管內填入米諾環(huán)素、甲硝唑及環(huán)丙沙星混合抗菌藥物,持續(xù)封閉處理兩周[4]。兩周后,若患者并未發(fā)生出血跡象,則可以直接將糊劑除去,再次對根管實施沖洗操作,隨后運用擴大針實現(xiàn)對根尖牙周組織的穿刺過程,穿刺過程中應盡可能保留牙髓,同時需應用棉球對患者出血位置實施壓迫處理,注意棉球應用無菌生理鹽水浸泡過,在出血現(xiàn)象被有效抑制后開始常規(guī)牙體修復過程。在治療前后,分別運用X線及CT技術對兩組患者的患牙管根比及患牙牙根管壁厚度實施測量[5]。
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牙管根比及患牙根管壁厚度變化情況。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軟件。我們采用平均值±標準差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使用(%)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滿足P<0.05這個條件時才能表明這些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59%,相比于對照組對應數(shù)值81.08%,提升趨勢顯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例數(shù)(%)]
就本次實驗結果來看,給予對應治療方式前,觀察組患者患牙管根比為(0.62±0.04),對照組為(0.61±0.03),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患牙管根比為(0.70±0.06),對照組為(0.77±0.05);由此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患牙管根比對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牙管根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就本次實驗結果來看,給予對應治療方式前,觀察組患者患牙根管壁厚度為(2.01±0.32),對照組為(2.02±0.33),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患牙根管壁厚度為(2.46±0.3),對照組為(2.23±0.33);由此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患牙根管壁厚度對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相較于治療前,均表現(xiàn)為顯著改善結果,且觀察組患牙根管壁厚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牙髓血運重建手術對牙本質再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促使患者發(fā)生感染或壞死的牙髓快速恢復正常的活力,而年輕恒牙的根尖尚未發(fā)生閉合,因此,大部分患者均表現(xiàn)為開擴的漏斗形狀,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牙髓腔的容積,使牙髓組織疏松操作可以快速、方便實現(xiàn)[6]。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相比于對照組對應數(shù)值,提升趨勢顯著,給予對應治療方式前,兩組患者患牙管根比對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牙管根比顯著低于對照組;給予對應治療方式前,兩組患者患牙根管壁厚度對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牙根管壁厚度相較于治療前,均表現(xiàn)為顯著改善結果,且觀察組患牙根管壁厚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患者應用牙髓血運重建術展開治療,治療結果顯著,對恒牙再次發(fā)育具有促進效果。
[1]李曉丹.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18(12):1189-1190.
[2]康玲,徐偉峰.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可行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9):1281-1282.
[3]蔡雅.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3(16):32-33.
[4]吳桂梅.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可行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32):81-82,83.
[5]楊媛,彭楚芳,秦滿,等.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年輕恒牙根尖周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48(2):81-85.
[6]劉丹丹.牙髓血運重建術治療發(fā)生根尖周病變的年輕恒牙可行性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7,34(3):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