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崇友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的改革。各種新情況、新變化、新矛盾不斷出現(xiàn),影響小學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對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小學生因為自身特點, 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經常會受到來自多方面的事故傷害。交通事故、溺水、摔傷、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給社會穩(wěn)定和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其人身安全,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確保學校和社會的安全與穩(wěn)定,是擺在我們班主任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切實做好班級的安全工作?根據(jù)我多年的從教經驗,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安全教育;和諧;校園
一、加強安全知識學習,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
小學生年齡小,認識能力差,安全知識缺乏,安全意識比較薄弱,自我防護能力不強, 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安全意識。
(一)利用開學一周時間集中學習安全知識,進行安全行為規(guī)范訓練。經過一個假期的休息,學生不但忘記了許多良好習慣,而且很有可能在家里、在社會上學會了一些不良習慣。所以每學期開始一、兩周我都要通過早會、班會集中精力加強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訓練,特別重視學生的安全知識學習,安全行為規(guī)范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如行走的交通規(guī)則,輕聲慢步靠右行,不做危險游戲,不追逐打鬧,不吃零食等等。同時還要讓他們通過學習、討論,知道不安全的行為可能會帶來哪些不安全隱患。為了讓他們記住,我還把這些安全知識,安全行為規(guī)范 編成了三字經 。
小學生安全行為三字經
同學們仔細聽重安全 惜生命 ? ? 過樓道 勿相爭 不擁擠 宜輕靜
出校門 要申請 遵校紀 要牢記 ? 人行道靠右行 過路口 先看燈
…………
(二)營造氛圍感染學生,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學生的安全意識光靠班主任空洞的說教是很難形成的。除了班主任用大量的事實讓學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外,學校也要通過張貼安全標語、設置安全櫥窗、出專題安全黑板報、布置安全科普畫廊,觀看安全知識電視,舉辦安全知識講座,課前朗讀安全行為三字經等各種形式。使小學生從多種形式、多渠道了解 并牢記安全知識。從多方面感受到處處重視安全,人人學習安全知識,時時不忘安全的濃郁氛圍感染下,培養(yǎng)重視安全的意識。
二、培養(yǎng)自我防范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一)學習安全防護知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因年齡特點,小學生的安全知識少,安全意識普遍比較淡薄,他們安全防范知識更少。教學中通過讀書、看圖片,看電視、聽講座等直觀形式,了解學習安全防范和自救知識。如人們對地震給我們帶來的災難記憶猶新,我就編了《地震安全三字經》,讓學生學習在地震發(fā)生時的防范和自救方法。我班有一個學生的哥哥暑假下河洗澡被淹死了,我就借此事對學生進行防溺水教育,并編了《防水安全三字經》讓學生牢記。
防水安全三字經
水塘里,河流邊。水位深,莫去逛。去玩水,有危險。
雷雨天,莫外跑。大雨淋,易患病。遇雷擊,命難保。
三、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不可避免,。學校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有:學生之間的打斗行為;校外不良人員對在校學生的侵害;校園死角學生聚伙吸煙;商店、食堂、小賣部食品安全;學生的實驗課或實踐課,體育活動或體育課上的意外傷害;課間、室外活動時行走、上下樓或違紀攀爬造成的傷害等。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規(guī)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guī)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guī)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qū)域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四、做好監(jiān)督管理工作,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安全工作無小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但千萬不要忽視了那少部分的課余時間。我們很多安全事故就是發(fā)生在這段時間內的。我們平時的工作就疏忽了這一點,認為學生該休息,我們也該休息,此時學生失控,最易出亂。因此,我們要善于空檔的管理,細致入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五、家校協(xié)調,齊抓共管
小學生作為這個社會中一份子,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家庭社會的影響。在家里、在社會上也同樣存在不安全因素。家庭方面同樣存在安全隱患:家長法制意識淡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學生的傷害;家長處理問題有失公正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出現(xiàn)偏激;家長期望值過高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單親、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發(fā)的不安全因素。社會方面存在的隱患主要有:校門外交通事故;學校周邊發(fā)生的暴力、打斗、敲詐、侵權行為等;校外不良人員對在校學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脅;學生因曠課、逃學、離家出走在社會上發(fā)生的不安全因素;社會不法分子對學生的引誘、拉攏、教唆等。家庭和社會都應該重視學生的安全管理。學生家庭安全應從平時養(yǎng)成,家庭安全要從平時抓起,一點一滴抓養(yǎng)成。還要加強“演習”,從易到難,由淺入深,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放任自流。社會要形成共同關心學生安全管理的氛圍。政府要在宣傳上起主導作用,輿論導向的作用很重要,政府要全方位介入,在輿論宣傳上達成共識,在制度上形成長效機制。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調一致,安全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學校教育無小事,“安全第一”是大事。學校教育把安全放在頭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學校、教師、家長、社會都必須付出努力,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只有學校、教師、家長、社會和學生都樹立起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才能構建和諧學校、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