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全
(綿竹市中醫(yī)院普外科 四川 綿竹 618200)
在臨床治療中,抗菌藥物應用較為廣泛,常用來防止術后發(fā)生感染,保證手術療效,但若未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產生耐藥性及二重感染,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影響整體手術效果[1],引起醫(yī)療糾紛。為研究分析基層醫(yī)院胃腸手術圍手術期中應用抗菌藥物的效果,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腸手術患者,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收治100例胃腸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100例患者中,年齡范圍為17歲到82歲,平均年齡為(43.20±6.50)歲,住院時間范圍為8到58天,平均住院時間為(23.20±5.43)天,34例患者為女性,男性患者為66例,其中8例患者1類切口,90例患者為2類切口,2例為3類切口,手術時間范圍為1到9小時,平均手術時間為(4.30±0.56)小時。選取的患者均已充分知情同意,排除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及精神障礙患者。
研究分析選取例腸胃手術患者相關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疾病手術類型等,記錄統計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包括使用藥物的名稱,藥物劑量和用藥時間等,觀察用藥效果,是否發(fā)生感染,并對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評價[2],分析是否合理。
SPSS19.0軟件,計數資料卡方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患者中,100.0%均應用抗菌藥物,累計中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為6天,累計使用藥物種類大于3種患者為64例,所占比例類64.0%。90例患者首次預防用藥均進行二聯抗菌藥物,所占比例為90.0%,用藥時間范圍為手術進行前0.5h到1h。第三代頭孢菌素及硝基咪?為使用較多的抗菌藥物,其中硝基咪?使用例數為90例,使用率為90.0%,第三代頭孢菌素使用例數為73例,使用率為73.0%,第二代頭孢菌素使用例數為38例,使用率為38.0%,第一代頭孢菌素使用例數16例,使用率為16.0%,如表1。1類切口抗菌藥物累計使用時間為4天,2類切口累計使用時間為8天,3類切口累計使用時間為9天。
表1 100例腸胃手術患者具體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82例患者術后使用抗菌藥物時間過長,所占比例為82.0%。52例患者選用藥物檔次過高,所占比例為52.0%。28例患者更換藥物并無指征,所占比例為28.0%。4例患者用藥并無指征,所占比例為4.0%,如表2。
表2 100例腸胃手術患者應用抗菌藥物合理性情況
100例腸胃手術患者中,經過抗菌藥物使用后,手術感染發(fā)生例數為9例,為9.0%,5例患者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可得標本送檢率為55.56%。
在臨床治療中,手術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手段[3],但術后較易發(fā)生感染,降低手術質量,影響總體療效。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腸胃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咕幬餅榕R床上常用預防感染的藥物,若患者在手術前存在感染可能,可預防使用抗菌藥物,降低發(fā)生感染概率,應用較為廣泛,常用來防止術后發(fā)生感染,保證手術療效。但若未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4],影響手術效果,甚至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產生耐藥性及二重感染引起醫(yī)療糾紛。合理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為術前1h或麻醉開始時。在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中,100.0%均應用抗菌藥物,累計中位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為6天,第三代頭孢菌素及硝基咪?為使用較多的抗菌藥物,累計使用藥物種類大于3種為患者為64例,所占比例類64.0%。經過抗菌藥物使用后,手術感染發(fā)生例數為9例,為9.0%,送檢率為55.56%。由此可得,抗菌藥物在基層醫(yī)院胃腸手術圍手術期存在一定問題,送檢率較低,經驗用藥,有一定盲目性,藥物使用針對性不強,更換藥物頻率過于頻繁,且術后使用抗菌藥物時間過長,導致臨床應用效果并不理想,發(fā)生感染概率高。
綜上所述,抗菌藥物在基層醫(yī)院胃腸手術圍手術期的應用仍存在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種類過多,時間不合理,仍需進一步改進和研究。
[1]張志,陳瓊駒.基層醫(yī)院胃腸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yī)療前沿月刊,2013,04(17):116-117.
[2]王欣,賈氫,姚娟,趙紅梅,戰(zhàn)效蓮.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19(17):2320-2322.
[3]唐蕾,宋啟洪,何小敏,朱易凡.結直腸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3,18(32):249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