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靜
(金陵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南京,211169)
“人家”的定義是:(1)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2)指某個人或某些人;(3)指“我”。[1]此外,“人家”還可以指代“你”。因此,“人家”可以指代“我”“你”和“他/她”。國內學者們從句法、語義、語用和功能角度對“人家”進行了研究。王冬梅從句法、語義角度分析了“人家”的用法;[2]杜道流分析了指代詞“人家”的修辭作用;[3]郭繼懋,沈紅丹探討了“外人”模式與“人家”的語義特點;[4]28-40翟穎華研究了旁指代詞“人家”的構成及其語用狀況;[5]閆亞平從人際功能的角度研究了“人家”從第三人稱代詞擴張到可以指“我”和“你”的原因;[6]79-84張旺熹,韓超以三部電視劇臺詞為語料分析了人稱代詞“人家”的勸解場景與移情功能。[7]學界對“人家”指稱類別和指稱意義的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識。然而,對于“人家”用法的語用功能方面的研究仍然較少。本文著重分析“人家”指代“我”“你”和“他/她”時的語用功能。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人家”指代“我”時反映權勢差異和婉轉功能;“人家”指代“你”時反映客觀、疏遠、禮貌和諷刺功能;“人家”指代“他/她”時,體現(xiàn)稱羨、諷刺、同情、不滿和對比功能。
由于勞動分工、社會文化、教育背景、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男性的社會地位要高于女性,雙方之間存在權勢差異。[6]81由于在社會地位方面通常高于女性,男性一般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以他人為中心來稱呼自己,而女性經(jīng)常使用以“他人”為中心的稱謂。在言語交際中,女性與男性交談時有時會用“人家”來稱呼自己,以對方為中心或主體,將自己置于相對次要的地位,男性一般不用“人家”來稱呼自己。因此,是否用“人家”來稱呼自己能夠反映交際雙方的權勢差異。用“人家”稱呼自己還能夠體現(xiàn)婉轉功能。用“人家”指代“我”顯得婉轉些、俏皮些。[8]用“人家”指代“我”能夠模糊說話人的身份,將“我”和“你”的關系變?yōu)椤叭思摇焙汀澳恪钡年P系,拉大交際雙方的距離,仿佛在說與交際雙方無關的第三方,從而使話語間接、委婉。說話人用“人家”指代“我”時,所表達的內容一般是不好意思直接說的或者容易引起不滿的。具體而言,“人家”用作第一人稱時,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語用功能。
1.爸爸,人家就想去海南旅游,帶我去吧。
例1中,作為女兒的說話人用“人家”指自己,是在向作為聽話人的父親撒嬌,顯得親昵、俏皮和委婉,增加了請求獲得批準的可能性。如果用“我”代替“人家”,話語顯得直接、生硬,甚至有點蠻橫。
2.楊勇,人家好喜歡你哦。
例2中,一位少女向自己的男友表白時,用“人家”指代“我”。受到心理、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女性在向男性進行愛的表白時,會覺得羞澀,然而有時候又不得不說。此處,“人家”指代“我”,使表達較為委婉,反映了說話人的羞澀。
3.你說想看書,人家給你借來了,你又不看。
例3中,說話人在指責聽話人。女性說話人用“人家”指代“我”,將“我”和“你”的關系變成了“人家”和“你”的關系,拉開了雙方的距離,仿佛在說與交際雙方無關的第三方,有助于實現(xiàn)其交際目的或語用意圖:委婉地表達對聽話人的抱怨、不滿之情。如果不用“人家”而用“我”,話語顯得直接、生硬,容易引起聽話人的反感。
用指代第三人稱的代詞“人家”指“你”,能夠將聽話人推開去,似乎在說和交際雙方都無關的第三方,可以降低話語的主觀性,使話語顯得客觀。用“人家”指“你”可以將“我”和“你”的關系變成“我”和“人家”的關系,拉開雙方的距離,表示對對方的疏遠。用“人家”指“你”仿佛在說交際雙方之外的人,比直接說“你”更間接、更委婉、更禮貌,能夠使話語更容易被聽話人接受?!叭思摇庇米鞯诙朔Q的例子比較少見,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語用功能。
4.A:聽說你開了個飯店,生意怎么樣?哪天兄弟們去坐坐,你可要打折啊。
B:免費,求之不得呢,就怕人家不愿意賞臉呢。
例4是朋友之間的客套,有開玩笑的意思。說話人B用“人家”指聽話人A一方,仿佛在說與雙方無關的第三方,使話語顯得客觀,同時假裝疏遠對方,拉開雙方的距離,有開玩笑的意味。如果將B話語中的“人家”換成“你們”,話語顯得生硬、不禮貌。
5.A:什么時候回來的?怎么不告訴我?
B:人家是有錢人,咱窮人高攀不起。
例5中,說話人B用指代第三人稱的“人家”指代聽話人A,拉大了雙方的距離,表示了對對方的疏遠,和對對方虛假關心的拒絕。聽話人A未必是有錢人,說話人B故意用與對方身份不符的身份來描述對方,表明了對對方的諷刺和挖苦。
6.A:我知道王鵬是真心喜歡我。我也想過去找他。
B:為什么沒去?
A:他那么好,我不想讓他喝人家的洗腳水。
例6中,A的話語“人家的洗腳水”實際指“你的洗腳水”。話語的禮貌程度與話語表達的直接性、間接性有密切關系。對聽話人、第三方、說話人不禮貌的話語用直接方式表達可以降低話語的禮貌程度;而用間接方式表達,可以提高話語的禮貌程度。[9]言語交際中,為了達到交際目的,使交際順利進行下去,說話人一般會使用比較委婉禮貌的話語。例6中,說話人A的話語“人家的洗腳水”對于聽話人B而言是不禮貌的話語。說話人A用“人家”指代“你”,仿佛在說與交際雙方無關的第三方,能夠模糊聽話人的身份,拉大聽話人B與不禮貌話語的心理距離,從而使話語間接、委婉和禮貌。
“人家”指代“你”時,話語內容一般容易引起聽話人的不滿,這也許是用“人家”指代“你”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用法的“人家”指其他人,將說話人和聽話人排除在外;或者也可以指前面提到的某人以外的人。這種用法的“人家”與“別人”差不多。此處,“人家”通常只是泛指某個或某些人,其指稱對象不確定,話語不關注“人家”的具體所指對象,例如:
7.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例7中的“人家”是泛指社會上的一般人,大致相當于“別人”。然而,“人家”和“別人”又有區(qū)別?!叭思摇币话阌糜诳谡Z中,而“別人”一般用于書面語中,如學術論文、公文等。
8.甲:人家說,男追女隔重山,可咱他媽的連座山都找不到……
乙:哎,真窩囊。
9.不必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
例8是男子之間的對話。該例中,說話人用“人家”而不用“別人”,這符合對話場景要求。例9來源于一篇關于人生感悟的勵志散文。這篇散文所用語言比較正式。如果將“別人”換成口語色彩較濃的“人家”顯然與語言語境沖突。
這種用法是泛指別人用法的一種發(fā)展。該用法中,“人家”相當于“他/她”或“他/她們”,指代上下文提到的人。語境中,有說話人、聽話人和第三方,在語言形式方面,有“人家”,一般還有其他人稱代詞?!叭思摇庇米鞯谌朔Q時,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語用功能。
10.人家(老張)將票都給我們買好了,考慮得真周到。
11.老王在城南又買了一套房子。哎,人家有錢。
12.人家做生意發(fā)大財了,哪還記得我們這些窮親戚,人家是有錢人啦。
在例10中,主語可以是“人家”或“人家老張”。說話人認為,人家(老張)的行為值得稱贊。當主語是“人家老張”時,“老張”是“人家”的同位語。“人家”只具有指示作用,沒有替代作用。指示是為了引人注意,表示說話人的稱贊。例11中的“人家”指又買了一套房子的“老王”,是令說話人和聽話人羨慕的人。當說話人講述被指稱對象做的一件好事時,“人家”能夠體現(xiàn)說話人對被指稱對象的“稱贊”態(tài)度。當說話人講述被指稱對象具有某種優(yōu)點、好的處境時,“人家”能夠反映說話人對被指稱對象的“羨慕”態(tài)度。[4]37當“人家”是一件事的施事者的時候,說話人一般是肯定這件事情的。這種情況下,“人家”一般是句子的主語,是一件事的發(fā)起者,如例10、例11。如果說話人說的事情,表面好而實際不好,那么“稱贊、羨慕”態(tài)度會轉變?yōu)椤爸S刺、挖苦”態(tài)度。例12中,說話人的一個親戚做生意發(fā)財后,不愿和以前的窮親戚來往了。說話人用帶有羨慕色彩的第三人稱“人家”來指稱那個發(fā)財?shù)挠H戚,看似羨慕那位親戚,實際是諷刺和挖苦他。
13.小王是有不對的地方,但是,你不該打人家啊。
14.我家兒媳不知足。先說上班遠,讓咱給買汽車。買了車后,人家又說房子小,讓咱給買大房子。
例13中,“人家”指代被聽話人打的“小王”。說話人借助“人家”表達了對“小王”的同情。當“人家”是一件事的受事者的時候,說話人一般對這件事持否定態(tài)度。這種情況下,“人家”的指稱對象在這件不公平的事情中一般是接收方,是受事者,“人家”一般是句子的賓語,如例13。例14中,說話人抱怨自己的兒媳不知足。如果將“人家”換成“她”,不滿的口氣要弱得多。
15.這么小你就不好好學習了,看看人家劉伯伯,五十多歲還天天認真學習呢!
例15中,說話人將“你”和“人家劉伯伯”對比,說明雙方的學習態(tài)度完全不同,表明說話人對聽話人的批評和對“人家劉伯伯”的稱贊?!叭思摇钡倪@種對比作用,可能是基于其基本義中的“對待”作用。
16.人家小張馬上博士畢業(yè)了,咱們連碩士還沒讀呢,咱們要加油啊。
例16中,說話人將“人家小張”和“咱們”對比,凸顯雙方的差距,表明說話人對“人家小張”的稱贊和羨慕,并將其作為仿效和看齊的對象,達到勸說聽話人共同努力的交際目的或語用意圖?!叭思摇弊鳛閺椭赋煞郑c名詞性成分“小張”一起構成同位語。用作復指成分的“人家”只有指示作用,而無替代功能。去掉用作復指成分的“人家”,句子語義不變,只是表達效果不同?!叭思摇钡氖褂媚軌驈娬{說話人的主觀感受;去掉“人家”則是純客觀的敘述。“人家”作為復指成分起對比作用的用法中,說話人或者故意強調兩者的差異,凸顯雙方的不同,或者主觀上希望向對方看齊,縮小雙方的差距。
功能是語言的基本屬性?!叭思摇敝复拔摇睍r反映權勢差異和婉轉功能;“人家”指代“你”時反映客觀、疏遠、禮貌和諷刺功能;“人家”指代“他/她”時,體現(xiàn)稱羨、諷刺、同情、不滿和對比功能。人稱代詞“人家”是在特定語境中,說話人所使用的一種具有豐富語用功能的語言策略。在具體語境中,“人家”的使用有助于說話人實現(xiàn)其語用意圖和交際目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可以探討在漢語方言或其他語言中是否存在與“人家”類似的某個代詞。
[1] 呂淑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06-407.
[2] 王冬梅.指代詞“人家”的句法、語義考察[J].漢語學習,1997(4):50-53.
[3] 杜道流.指代詞“人家”的修辭作用[J].修辭學習,2002(3):21,32-33.
[4]郭繼懋,沈紅丹.“外人”模式與“人家”的語義特點[J].世界漢語教學,2004(1).
[5] 翟穎華.旁指代詞“人家”的構成及其語用狀況考察[J].修辭學習,2004(4):32-34.
[6] 閆亞平.人際功能與“人家”所指的擴張[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2).
[7] 張旺熹,韓超.人稱代詞“人家”的勸解場景與移情功能——基于三部電視劇臺詞的話語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6):44-51.
[8] 呂淑湘.近代漢語指代詞[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93.
[9] 曹靜.信息界域理論視閾下的人稱代詞視角轉換與禮貌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