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星
從機場大巴走下來后,我拖著行李箱走過馬路,途經(jīng)十字路口時,路燈由綠變紅,而我還在路中間。
前行,還是后退?我左右為難,這時“意外”出現(xiàn)了:雙向行駛的車輛都停了下來,車子安靜等待我通行—無論前行還是后退,我有些不敢相信,但現(xiàn)實就是這樣!
這還不是偶然,在其他路段行走時,我也常能享受到這樣的禮遇,司機依舊不緊不慢,他們不摁喇叭,不和我搶道,更不會搖下車窗罵我“傻X,還不快走!”一時間,在這座陌生城市里,暖流淌遍全身—這就是寧波。
前段時間在寧波采訪時,我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情。司機禮讓行人成為寧波人的文化自覺,這是比任何廣告更起作用、更能讓溫情直抵人心的宣傳。不僅寧波,杭州等城市亦然。這種“善小”讓“外人”一下子對原本陌生的城市也產生了好感。
最近,從北京等大城市退出的年輕人中,不少人前往杭州等城市發(fā)展,這和這些城市的發(fā)展機會有關,但也和這些城市所累積的文化底蘊有關,特別是這些城市里所形成的對人的尊重和友好,就是這些城市的魅力所在。
江浙一帶自古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城市文脈的累積不是一兩天的功夫,而是刻入骨髓里、代代相傳、相互影響的。
但好的行為習慣也不是天然自發(fā)產生,其總是和相應的制度設計有關,是社會制度的衍生物。比如寧波、杭州等“車讓人”行為,就是罰出來的。
在寧波,對車輛在斑馬線前不按規(guī)定讓行的,一律處100元罰款、記3分。此外,涉及公務用車、公交車、出租車、工程運輸車以及文明單位、文明機關車輛,處罰的同時,還在每月底將匯總情況抄送到各車輛主管單位和市文明辦。
杭州也規(guī)定,機動車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時未停車讓行的,處100元罰款,并記3分;造成交通事故的,處200元罰款,并記3分。
我和一些寧波人交流時,他們沒有因為處罰而抱怨。在他們看來,禮讓行人已成習慣,如今即便不處罰他們也會禮讓,因為制度的約束和處罰舉措的實施已糾正過去的不文明行為。
當習慣成自然,大家也沒有因禮讓而帶來的不適感。
此外,一些獲得車輛禮讓的行人,在通過馬路時,他們也會伸出大拇指“回敬”車主。
就這樣,車主和路人在融洽的氛圍中實現(xiàn)互動,階層間的彌合力度在加大,也加深了彼此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在寧波出差被車主禮讓幾次后,我走過馬路時,也會主動加速通過,而不像此前因查看手機而慢悠通行,因為我知道眼前的車子以及車子后面的一長溜車隊,都在等待著我通行。如果我慢行反而會有愧疚感。
過去,外界曾有些誤解,認為相關部門的處罰多是沖著“錢”來的,或是為“創(chuàng)收”而設。其實,處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的需要。
因為人性有率先考慮自我、優(yōu)先給自己帶來便利的動因,在可能的范圍內,人們總是優(yōu)先考慮自我,而不是他人。這時,只有相應處罰,才可以起到提醒人們克制自我、兼顧考慮他人的作用。
畢竟,沒有這些處罰,很多人是很難形成這樣的自覺,包括寧波或杭州在內,也不可能形成這樣令人稱道的駕駛文化,不可能形成這樣獨具特色的文明出行景觀。
處罰可以起到強有力規(guī)勸別人守規(guī)矩的作用,受規(guī)勸的對象,也會因此養(yǎng)成尊重他人,禮讓他人的習慣,進而避免因搶道出行成為習慣而可能誘發(fā)的更大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