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循循善誘,不能過于心急。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并著重探討了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能夠流利地進行閱讀是語言類學科的重要學習目標。閱讀對于學習英語的初中生來說顯得更加重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初中生怎么學好英語,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英語的閱讀教學,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本文著重分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策略,以供大家探討。
一、 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英語的教學當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分量,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側(cè)重點。英語的閱讀教學基本目標是老師要教會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技巧、閱讀方法去閱讀英語,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未來可以熟練使用英語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學習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過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和寫作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從閱讀中尋找學習英語的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能夠讓他們對學好英語樹立堅定的信心。
二、 英語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1. 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英語課本中的閱讀素材基本都是一些關(guān)于生活故事、名人軼事、幽默小段等。這些文章大多篇幅短小,內(nèi)容生動、題材豐富,貼近現(xiàn)實生活。但是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這些文章的時候,往往都覺得閱讀理解比較困難,因此產(chǎn)生退卻、懼怕的心理,不愿意閱讀;究其原因是他們平時的閱讀量就少,再加上詞匯量嚴重不足所致。而有的學生則是看到文章篇幅太長而不愿意閱讀;有的是覺得文章寫得不夠生動,從而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偠灾?,發(fā)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閱讀沒有形成習慣,閱讀方式不得其法,學生之間缺少交流,老師對他們使用的閱讀方法也沒有采取積極的指導,這些都能成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障礙。
2. 改進方法和措施
閱讀理解的特點就是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快速捕捉到文章的有效信息,準確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題意義。如果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閱讀障礙而放棄閱讀,那么對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會付之流水。所以,老師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學生的閱讀能力健康發(fā)展。
(1)對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老師要給學生設計一些與文章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完文章后再回答這些問題。那么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就會按照老師提的問題去尋找文章的中心點、文章的主題;然后再通過這些中心點去了解文章的宗旨和作者的思想意圖。使用這樣的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快速明確的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文章的含義,強化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學生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他們的閱讀效率。老師在教學生閱讀時,可以讓他們默讀。默讀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視覺直接感知文字,閱讀的速度比出聲閱讀快很多。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產(chǎn)生各種閱讀習慣,有的學生喜歡發(fā)出聲音,有的學生喜歡借助手指或筆來指著單詞來助讀等個人習慣。
不要隨意使用工具書。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生詞,許多學生一看到生詞就急著去查詞典,找工具書。遇到這種情況時,老師要告誡學生不要養(yǎng)成一遇到生詞就去查詞典的習慣。要先學會試著去猜測生詞的含義,因為這些生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一定的語法存在于詞句中,可以通過閱讀生詞的前一句和后一句的提示來猜出這個詞的意思。一旦明白了這個生詞上下句的意思,那么這個生詞的意思也就明白了?;蛘咄ㄟ^英語的構(gòu)詞法,例如:同義詞、反義詞、因果關(guān)系來猜測生詞的意思。所以,在學生遇到生詞的時候,要先猜測或先放過,以保持閱讀思維的連貫性,方便后面的閱讀。
學生要學會查讀和略讀。略讀是要快速地瀏覽,獲得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決定是否要細讀。查讀是要先查找文章的某個人物、事件、地點、名稱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便于捕捉到主要的內(nèi)容信息。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做到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假如在閱讀中,學生只是把文章作為一段簡單的閱讀練習材料來閱讀,很難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相反還會增加他們的負擔。所以,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做到文章的閱讀理解。
(3)營造閱讀教學所需的環(huán)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第一,老師對學生閱讀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指導,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第二,老師要創(chuàng)設一些符合和貼近學生生活特點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心情輕松地進入到閱讀的環(huán)境中,尋找文章的所包含的意義。第三,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豐富的閱讀材料,如有帶圖畫的書籍、多媒體課件等,更有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
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任務中,既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鍛煉,也是對老師的教學能力的考驗。因此,老師在閱讀教學中,選擇一些符合學生特點、興趣、愛好的教學資源,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程度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老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來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最后,老師對教材的設計要難易適中,逐漸地提高學生的學習難度,循序漸進地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在提高教學難度的同時,老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他們在面對難度較高的知識時,勇于挑戰(zhàn),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提高閱讀能力,獲得成就感。
(4)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
英語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指以學生為中心,進而培養(yǎng)他們能夠獨自閱讀理解的一種綜合性學習能力,即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夠?qū)λx文章的理解、推理和評析的能力。
英語閱讀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在進行英語閱讀前,要求學生對將要閱讀的文章進行深入了解,了解文章的知識背景以及文章的主體思想。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掌握文章的關(guān)鍵詞語和語法句式。最后在閱讀完成后,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老師在學生的整個閱讀過程中只是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而存在,學生才是閱讀的主體。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角色,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在老師科學正確的指導下,只有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才能更好地增加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 老師要立足于課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目前我們使用的英語課本增加了許多文章,閱讀量也增大了很多,課文的內(nèi)容也豐富多樣化,是學生閱讀的好材料。老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密切聯(lián)系教材內(nèi)容,挑選一些有特點、針對性的文章,讓學生勤加練習,通過動手、動口、動腦,運用背誦、復述等手段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還要學生多看一些課外英語讀物,增加他們的詞匯量和閱讀技巧。多讀英語的文章不僅開闊學生視野,也促進他們對英語知識的吸收。教師要立足于課堂,并開拓課外閱讀視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必須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并結(jié)合課內(nèi)課外的閱讀訓練,不斷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素.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03-18.
[2]張愛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shù)研究),2012-08-15.
[3]施小敏.論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考試周刊,2017-12-08.
作者簡介:
仝曉峰,浙江省溫州市,浙江省文成縣二源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