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生的體育學習階段,小學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對體育感興趣的重要時期。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是讓學生從根本上對體育感興趣的基本手段。對學生體育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從小學入手,深刻分析是哪些因素制約了學生在體育中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如何提高學生在體育中自我鍛煉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自我鍛煉能力;因素;措施
不管是在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只有學生主動地鍛煉身體,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然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在農(nóng)村小學體育的教學中,綜合著各個因素,學生缺乏自我鍛煉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農(nóng)村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打破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中存在的制約因素,使用正確的培養(yǎng)方法,提高學生在體育中的主動性。
一、 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制約因素
培養(yǎng)小學生對體育的主動參與至關(guān)重要,但是在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一些因素嚴重阻礙了學生主動性的發(fā)展,例如:小學生個人對體育不重視、互動性較差、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等。下面將具體的說明。
(一) 小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學生自身對體育不感興趣是最根本的制約因素。學生個人價值觀的取向直接導致了學生是否能夠?qū)χ鲃拥膮⑴c到體育中,當一個小學生在體育鍛煉時遇到了困難,他的價值觀將直接影響著他該如何解決問題,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努力找到正確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問題,而錯誤的價值觀可能導致學生害怕體育鍛煉,甚至可能會打退堂鼓而放棄體育。同時,在日常的繁忙學習中,體育并不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那樣重要,導致了學生不愿意花費時間到體育之中。
(二) 在體育中的互動性不夠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提高學生在體育中主動性的重要手段。當前體育老師都是把學生的應試能力放在首位,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為首要任務,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心情、學習狀態(tài)以及身體承受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互動,使得那些急于表現(xiàn)的男生得不到展示的機會,從而失去對體育的興趣。
(三) 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
如今的體育教學評價只是單純的得出體育測試的結(jié)果和對教師的評價,這種單一的教學評價,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zhì)有所差異,甚至有些學生通過后天的努力還是比不上先天性的優(yōu)勢。這樣的評價方式?jīng)]有關(guān)注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并沒有對通過后天的努力而體育成績還是上不去的學生給予鼓勵,導致這些有上進心的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從而不愿意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四) 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
當前的教育制度仍然側(cè)重于老師的主體地位,以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做示范,指導學生的肢體動作,引導學生學習好每一個動作。這種以老師為主體地位,單方面的老師活動較為頻繁,使得學生屬于言聽計從的地位,老師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體育課堂上,老師大多教給學生的是在體育考試中出現(xiàn)的項目,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甚至有的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比較好的分數(shù)以至于縮短學生的休息和自由活動時間,這種教學模式就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降低了學生在體育中的主動性。
二、 培養(yǎng)農(nóng)村小學生在體育中自我鍛煉能力的措施
上述已經(jīng)對農(nóng)村小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我鍛煉能力所存在的限制因素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根據(jù)以上提出的限制性因素以及綜合實際問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以解決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中存在的問題。具體的措施如下:
(一) 增強小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
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在體育中的自我鍛煉能力,就必須從小學生自身抓起,讓他們認識到體育對他們以后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F(xiàn)在體育的學習已經(jīng)從小學就開始抓起了,而且在課后的業(yè)余時間,家長們也給學生報了各種的興趣班,如舞蹈、籃球、武術(shù)等培訓機構(gòu)。對此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以及老師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其最終原由,說明家長認識到體育對孩子以后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應該盡最大可能轉(zhuǎn)變小學生對體育的價值觀,不要讓學生對體育產(chǎn)生批判性的思維。
(二) 提高在體育中的互動性
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是提升小學生在體育中的自我鍛煉能力的重要途徑。從這方面著手,就要求老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鼓勵學生積極的表現(xiàn),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體育老師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在課堂上要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給學生營造一個讓他們主動參與的氣氛;其次,老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和在行為上的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最后,老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在心情和身體素質(zhì)上的變化。
(三) 完善教學評價方式
健全和完善的教學評價方式是提高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自我鍛煉能力的絕佳方式。當前的教學評價只有期末測試是對學生學習的最后評定,但是這樣的測試方式不能公平地評定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必需健全和完善教學評價方式,比如,在學期開始的時候先對每個學生進行測試,了解每個學生在學期開始前的身體素質(zhì),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結(jié)束后再進行測評,進而能夠認識到哪些學生真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成績得到了提高,而又有哪些學生的成績停滯不前。所以,通過健全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可以提高學生在體育中主動參與性。
(四)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體育教學中,老師應該關(guān)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關(guān)注,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比如,在每節(jié)體育課結(jié)束后,老師要讓每個學生去預習下一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到下一節(jié)課上課時,展示他們所預習的動作,從而為下一節(jié)課要求學生掌握的動作打下基礎(chǔ),以到達突出學生為主體的目標。
三、 總結(jié)
限制農(nóng)村小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形成的原因也存在差異,總的來說,本人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即:小學生個人對體育不重視、互動性較差、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針對上面的因素,本文給出了四條建議。因此,只有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在體育中的自我鍛煉能力,學生才能從根本上學習好體育,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代毅.論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J].讀與寫(上,下旬),2015,(16):403.
[2]陳荔卿.體育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策略[J].教師,2017,(16):107-108.
作者簡介:
孫爾夫,遼寧省大石橋市,大石橋市虎莊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