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純凈信仰,堅守自我

2018-03-24 09:32施小芳
理論觀察 2018年1期
關鍵詞:自我實現(xiàn)丁玲主體性

施小芳

摘 要:從左聯(lián)時期、延安時期到晚年時期,丁玲始終堅守著五四時期傳承下來的個性主義的價值立場,充分發(fā)揮著自己的個性特色,追求著自己的生命尊嚴。她在特定時期下貌似被政治化了的所作所為,具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歷史意義,但不能掩飾其本質上對自我實現(xiàn)的追求。丁玲的一生,忠誠于黨,堅守自我,對丁玲的認識,應該廓清歷史,去偽存真,認識最真實的整體的丁玲。

關鍵詞:丁玲;“左”轉;主體性;堅守自我;自我實現(xiàn)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1 — 0053 — 03

一、左聯(lián)時期

1927-1928年,丁玲攜《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初登文壇,一時聲名鵲起,成為五四退潮時期女作家中的一位“后起之秀”。時隔不久,這位以表現(xiàn)“心靈上負著時代苦悶的創(chuàng)傷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絕叫者”而登上文壇的時髦女作家迅速“左”轉,變成為左聯(lián)的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變化之快,令人驚訝。為什么一個滿懷自由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短短幾年之內能夠否定自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急速成長為一個“革命文學家”?答案眾說紛紜。

1930年,馮雪峰首次在《從<夢柯>到<夜>中》談到丁玲的“左”轉問題。在他看來,丁玲的“左”轉是一種歷史的必然。當時丁玲的創(chuàng)作正面臨無法繼續(xù)前進的危機。依照舊路繼續(xù)往前走,必然出現(xiàn)停滯狀態(tài);擱筆不寫又不符合現(xiàn)實。唯有緊隨時代步伐,加入革命隊伍才是出路。馮雪峰從階級立場出發(fā),認為丁玲的“左”轉是時代呼喚革命的必然,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但是,時代要求與個人選擇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一些知識分子依然秉承原先的態(tài)度,維護個人自由,如與丁玲關系密切的沈從文。而文學與革命之間也并非必然。魯迅加入左聯(lián)之后的創(chuàng)作并沒有超越《吶喊》、《仿徨》的藝術成就,老舍的非左翼也并不影響他對于社會底層市民生活的描寫。

另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丁玲“左”轉是對“角色規(guī)范”與“角色期待”的沖突與調和,即丁玲在加入左聯(lián)后,為滿足左翼文藝界對她的角色期待,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角色加以轉化。這一解釋有其現(xiàn)實性,當時的左翼文藝界的確非常關注進步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tài),為了壯大革命的力量也的確會對知識分子擁有這種期待。但是,結合丁玲自身個性而言,這一解釋并不成立。丁玲是一個極富自主意識的女性,如果“某種理論或批評假如不與她的思想觀點有契合之處的話,她是不會輕易接受,讓其‘導向的?!?/p>

這兩種說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丁玲“左”轉的可能原因,但并沒有觸及丁玲“左”轉的根本。它們都突出了外界環(huán)境對個人的影響,卻沒有深刻認識到丁玲“左”轉的內在驅動力。與其說這是對丁玲“左”轉原因的解釋,倒不如說是身為左翼分子對知識分子改造的一種期待,是對時代變遷的一種總結。

20世紀20年代初,當“革命文學”的口號風靡一時,民族獨立、階級改革等重大社會問題深受關注時,丁玲依舊冷眼旁觀,沉浸在自我的狹小天地中進行資產(chǎn)階級女性悲春傷秋的感嘆。即使1930年5月與胡也頻雙雙加入左聯(lián),然而直至胡也頻犧牲,丁玲對于左聯(lián)的各項活動始終是排斥的。于她而言,“自由地寫作,比跑到一個集體里面去,更好一些?!庇纱丝梢姡×岬霓D型絕非只是趨于時勢隨波逐流。

從丁玲自身的精神世界出發(fā)探索丁玲內在心里的變化,丁玲“左”轉的根本原因在于當時她對革命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種信仰,正是這種信仰激發(fā)了她文學創(chuàng)作及社會實踐的轉變。

1924年的丁玲,年輕張揚,對自由滿懷憧憬,然而1927年這一狀態(tài)已有所改變?!秹艨隆芬晃纳羁探衣读似渥非髠€性自由與解放的美好想像已被現(xiàn)實摧毀:升學的愿望破滅,電影明星的美夢破碎,她與胡也頻共同創(chuàng)辦的《紅黑》雜志也以失敗告終,并因此欠上一大筆債務。大革命的失敗以及九姨向警予的犧牲,在丁玲的心靈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動,白色恐怖使她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殘酷,丁玲的思想步入絕境。

1931年,胡也頻的犧牲可以說是丁玲“左”轉的導火線。胡也頻被害致死給丁玲致命一擊,卻也是丁玲轉折的一大契機。倔強而叛逆的丁玲,從此對國民黨滿腹仇恨,為了繼承胡也頻的遺志,她主動要求去往蘇區(qū),體驗真正的革命生活,創(chuàng)作真正的革命作品?,F(xiàn)實的殘酷磨礪迫使丁玲放棄了原有的立場,成功轉型成為左翼文壇的中堅力量。

對馮雪峰的愛戀使丁玲對于革命的渴望日漸升溫。馮雪峰共產(chǎn)黨人寬闊的視野,先進的文藝理論使丁玲大為震撼,產(chǎn)生愛慕,同時加深了丁玲對革命事業(yè)的認同?!恫凰闱闀?、《給我的愛》中,丁玲都大膽地表達了自己希望追隨馮雪峰腳步的熱情。作為一名組織的領導人,馮雪峰給丁玲帶來的不只是堅定的革命信仰,更有小女子的甜蜜愛情。而革命此時便成為丁玲追隨馮雪峰腳步,尋覓愛情的良好途徑。

正是這些激發(fā)事件使丁玲對革命產(chǎn)生了深厚的信仰?,F(xiàn)實的困境使丁玲知道個人的解放與發(fā)展單憑個人的奮斗無法實現(xiàn),因而她試圖拋棄個人主義思想。胡也頻的犧牲讓丁玲產(chǎn)生一種復仇心理,同時,也對共產(chǎn)主義理想產(chǎn)生好奇。這種好奇并不足以使她直接轉型,相當長時間內,她仍搖擺在革命與自由之中。對馮雪峰的熱戀催化了丁玲對革命的熱情。但丁玲“左”轉的根本原因是其內在心理的轉變,此時丁玲已將革命視為自我實現(xiàn)的方式。她將“強國”與“救民”的理想和愿望統(tǒng)一起來,借鑒俄國集體理想主義思想,試圖從解放中國最終落實到對無數(shù)個體的解放。丁玲并未放棄五四時期個性主義的價值立場,只是在其創(chuàng)作中加入了革命的因子,當然革命已經(jīng)成為具有主導性的支配因素。準確地說,丁玲的這次轉折,是以其價值立場上從“個性思想”轉為“革命意識”與“個性思想”并存為標志的。

二、延安時期

1936年,劫后余生的丁玲,毅然選擇來到延安。1942年,毛澤東發(fā)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文藝應為工農兵服務,文藝界應開展無產(chǎn)階級對非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斗爭,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將政治性作為創(chuàng)作的首要因素。受到這一新的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丁玲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的轉變。但是,有些人因此認為這一時期丁玲全然拋棄了個性主義思想,而轉變?yōu)閱我坏母锩庾R,丁玲由此成為政治宣傳者,其作品喪失了藝術性,甚至諱言這位女作家的正式消失,未免簡單粗暴,與現(xiàn)實不符。丁玲的確曾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平衡政治要求與文學創(chuàng)作,甚至為此感到迷惘。但很快地,丁玲便找到了政治與文學的契合點,堅持文學立場的同時,保持自身的政治理想。

《講話》后很長一段時間,丁玲不再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而是寫了一些非小說的作品,如秧歌劇《萬隊長》,報告文學《田保霖》,傳記作品《民間藝人李卜》等。與之前的作品相比,這一時期內丁玲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較大轉變,但不能簡單地將丁玲理解為政治傳聲筒,《講話》精神的維護者。事實上,丁玲早在主編《北斗》時,就已提倡與《講話》精神相契合的“大眾文藝”思想。很大程度上,丁玲對于《講話》的接受與認同,其實是她自身對于文學理念的倡導。至于她在這一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一些話劇、報告文學、傳記作品等,雖然有一部分是對任務、政策的圖解,但這些作品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當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作家在這一時期不能局限在原先的創(chuàng)作范圍內,而要融入時代,以作家的使命感,服務于抗戰(zhàn)這一大局。話劇、報告文學、傳記等這些文體由于短小、簡單、宣傳鼓動性強,容易為普通大眾接受,切合了抗戰(zhàn)時期文藝要大眾化的需要。丁玲的做法,是身為作家對于國家需求的回應,而不是對于政治的趨炎附勢。

丁玲的作品不同于主流工農兵文學浮泛的歌頌。丁玲對于工農兵的書寫,是她在通過訪談人物、查閱資料和深入現(xiàn)場等有意識地去收集有關材料后的成果。雖然她的作品也籠罩在政治話語之下,但她的創(chuàng)作題材與對象皆是來自現(xiàn)實生活,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觸?!段以谙即宓臅r候》、《在醫(yī)院中》、《夜》等,無一不是來源于丁玲的所見所聞而對現(xiàn)實的揭露。丁玲總是能夠在創(chuàng)作中達到真情的流露,傳遞真實的情緒。在經(jīng)受群眾斗爭鍛煉、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她終于在1948年如愿推出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小說按照“階級斗爭”的基本邏輯展開,將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二元對立,其中穿插正面內部先進和落后之間,新我和舊我之間的沖突,最終以農民戰(zhàn)勝地主,先進戰(zhàn)勝落后,新我戰(zhàn)勝舊我的結局圓滿收官。這部反映農村土地改革運動的小說盡管政治色彩頗為濃厚,但無論是對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畫,還是小說情節(jié)結構的處理,都展現(xiàn)出了她對文學創(chuàng)作個性的堅持,顯現(xiàn)出某種程度的文學意識。小說不辱使命,最終獲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學獎金二等獎的榮譽。

丁玲在延安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確有了較大轉變,但是她的創(chuàng)作仍然是對自我的堅守。當時的政治要求有其歷史的特殊性。丁玲回應了一個中國人對于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需求,同時清晰地認識到大眾革命的力量,試圖依靠頗具政治鼓動性的文學載體對抗嚴峻的抗戰(zhàn)形勢。這是她對黨的文學事業(yè)的高度責任感的體現(xiàn)。她并未與五四所提倡的“個性解放”與“人道主義”絕緣,在接受左翼文學“用大眾做主人”的文學觀念的同時,堅守著五四時期勇于批判與質疑的精神,從而為左翼文壇獻上了一批兼具“個人解放”與“階級解放”思想的獨特作品。

三、晚年

晚年丁玲的概念,是指復出以后的丁玲。即1979年3月,丁玲在山西《汾水》雜志發(fā)出一篇《致一位青年業(yè)余作者的信》,那時她已經(jīng)75歲,到1986年3月4日去世,作為作家丁玲的晚年,只有六七年時間。

晚年丁玲通常被認為是沒有多大研究價值的。晚年丁玲大力提倡文藝作品應少宣傳個人,多寫普通勞動者的思想,甚至在《作家是政治化了的人》一文中提出“文藝為政治服務,文藝為人民服務,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 沒有根本區(qū)別的觀點。在訪美期間,丁玲的言談舉止讓期望聽到“新的叛逆語言”的西方各界人士深感失望。有學者因此認為,晚年丁玲已完全喪失早期創(chuàng)作中的個性,陷入了政治怪圈中,變?yōu)槠接沟母韫灥抡摺O“左”路線的維護者。丁玲真的完全異化了嗎?事實上,關于晚年丁玲,有太多需要去偽存真的東西,只有將丁玲放到左右著她的個體和社會政治的無奈處境之中,才能看見真實的整體的丁玲。

首先,丁玲對共產(chǎn)黨的謳歌是真誠的。她發(fā)自內心地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真誠地用一個黨員作家的標準去寫作,始終保持著一個作家對社會的使命感進行真誠的創(chuàng)作,而不是故意做作。在她的《杜晚香》、《在嚴寒的日子里》等晚期作品中,她始終以一個擔當?shù)淖骷疑矸萑ヂ男凶约旱臍v史使命。

其次,丁玲對于“文藝為政治服務”的口號的固守雖不合時宜,確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起于1933年的歷史問題是丁玲晚年最大的心理障礙,為此,晚年丁玲的大部分時間都處于爭取徹底解放,即平反歷史問題的狀態(tài)中。丁玲的歷史問題,源于1933年南京的囚居生活,丁玲1980年獲得“丁陳反黨集團”和右派問題的平反,歷史問題則被遺留,直到1984年8月才獲得徹底平反。丁玲的晚年心態(tài)及晚年形象,受到歷史問題平反這一因素的嚴重制約。正是為了尋求對這一問題的解決,丁玲才以一種對政治追捧的方式來要求文藝。丁玲其實是以文學為媒介,采取的一種政治策略,她企圖以政治交換獲得歷史問題的平反,從而重獲個人尊嚴。這也是為何她明知道《牛棚小說》更具備文學藝術,卻依然執(zhí)著于借由《杜晚香》亮相,正是出于政治上的安全考慮。晚年丁玲,想要借由政治澄清自己的歷史問題,不惜以文學藝術的部分喪失為代價,這或許正是一個作家的悲哀。但從人格而言,晚年丁玲,即使她的境遇如此尷尬,她仍然在追求自己的尊嚴。因為她知道,唯有洗清自己,她才能夠尊嚴地活下去,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結論

丁玲的一生,矛盾而又復雜。這與她在政治與文學上的矛盾密切相關。這便使丁玲的“左”轉問題顯得尤為關鍵。其實丁玲的一生始終是追求自主性的一生,無論是在左聯(lián)時期、延安時期,抑或是晚年時期,她始終忠誠于黨,堅守自我,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人格獨立、富有尊嚴的人。左聯(lián)時期,她對于革命的選擇,正是由于革命理想契合了她獲得個人解放與自由,實現(xiàn)人生理想與抱負的美好憧憬。延安時期,她對于《講話》精神的維護,正是在表達自己的文學態(tài)度,是她作為一個滿懷歷史使命感的作家形象的展現(xiàn)。晚年時期,她的部分妥協(xié),只是為了廓清自己的歷史問題,獲得人格的尊嚴,是她對實現(xiàn)人生意義的追求??梢哉f,丁玲的一生始終是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一生。即使她最終并未獲得自我的超越,但是我們不應過多苛責,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而丁玲已經(jīng)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堅守了自我,令人同情與敬佩。

〔參 考 文 獻〕

〔1〕茅盾.女作家丁玲〔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1.

〔2〕李向東,王增如.丁玲傳〔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

〔3〕王中忱.重讀晚年丁玲〔J〕.丁玲研究,2011.

〔4〕丁玲.丁玲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5〕丁玲.丁玲全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6〕丁玲.丁玲自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張 港〕

猜你喜歡
自我實現(xiàn)丁玲主體性
百姓生活(2020年12期)2020-05-06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夢一場
她同時與兩個男人同居,一生經(jīng)歷四個男人,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延遲退休政策對企業(yè)員工工作動機影響的分析
延遲退休政策對企業(yè)員工工作動機影響的分析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自我實現(xiàn)角度窺探青年自我實現(xiàn)的困境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網(wǎng)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論“教學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