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閩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婉詞屬于禮貌語言一類,關于婉詞的定義,學者束定芳曾對其進行了廣義、狹義上的劃分:通過語言系統(tǒng)中的各種語音、話語、語法等手段所構建的具有婉稱功能的表達方法屬于廣義一類;狹義上的婉詞指約定俗成的,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在一定范圍內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詞或短語。委婉性的語詞,是指為了避忌那些指稱“不吉利”的事物或現(xiàn)象的字詞。我國在幾千年的語言實踐中創(chuàng)造并積累了豐富且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婉詞,例如疾病、去世、廁所便器、生殖器、父母喪事、性愛、排泄等婉稱,不一而足。其中關于“去世”義的婉詞,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有提及:“‘死’的別名為最多”[1]。
誠然,“去世”是不吉利之事,是禁忌話題,為能夠婉曲表達出來,起掩飾或安慰的作用,于是“去世”義的婉詞得以大量出現(xiàn)。換言之,“去世”義婉稱是語言禁忌的產物。爬梳當前關于“去世”義婉詞的研究,更多是從社會語言學、心理學、修辭學等角度切入?;诖耍疚囊钥蛇m用群體作為分類依據,從訓詁學角度闡釋詞義,進而了解其中所承載的豐富的文化信息。
我國幾千年來一直是以農業(yè)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宗法社會,皇權至上,尊卑等級涇渭分明,“去世”義婉詞受封建宗法思想和禮教觀念的影響而具有等級特征?!抖Y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碧熳?、諸侯、大夫、士和庶人的死分別賦予了不同的稱謂?;实邸⑼鹾?、文臣武將等屬于上層統(tǒng)治者,具有較高的俸祿與社會地位。故而“崩”“薨”單用,或者它們作為語素構成表示“去世”義的多音節(jié)婉詞,也僅適用于帝王將相這個群體。
(1)武王崩,三監(jiān)及淮夷叛。(《尚書·大誥》)
(2)壬戌,平王崩。(《左傳·隱公三年》)
(3)案呂后之崩,未必遇雷也。(《論衡·卷六·雷虛篇》)
(4)即位五年,王太后乃崩。(《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上》)
用山陵崩塌比喻處于權力巔峰上的人之死這一用法從周代已然開始。披覽文獻,由“崩”所構成的常見的復音詞如“崩徂”“崩背”“崩逝”,亦是對帝王之死的婉稱。
崩徂。“崩徂”,又“崩殂”,“徂”“殂”是古今字關系。《說文》:往也。從辵,且聲。齊語。徂,或從彳?!薄妒酚洝げ牧袀鳌罚骸坝卩滇拶?,命之衰矣!”司馬貞索隱:“徂者,往也,死也?!贝鞫钡摹读鶗省と司拧罚骸叭怂酪蛑^之徂,生者來而死者往也?!薄氨泪蕖边B用例,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眹揽删摹度珪x文》(卷八):“昊天不融,降此鞠兇,懷帝短折,越去王都;天禍薦臻,大行皇帝崩徂?!?/p>
崩逝。逝,《說文·辵部》:“逝,往也。從辵,折聲。”“崩逝”中“逝”之“遠去、死亡”為引申意義,有逝殂、逝沒、仙逝等構詞?!氨朗拧崩?,如鐘惺的《夏商野史》(第十一回):“卻說夏王廑既崩逝,國人自以其位屬孔甲?!壁w爾巽的《清史稿》(志六十七):“今大行皇后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應令外省文武官持服如制?!毙煺苌淼摹稘h代宮廷艷史》(第四十八回):“嗣后常令在側,一刻不見,就要問及。不料翁孫緣淺,不到兩載,宣帝崩逝?!?/p>
薨?!墩f文》:“從死,瞢省聲?!庇帧稜栄拧罚骸稗?,死也?!弊灾艽_始,人之死亡有尊卑之分,“薨”在周代是對諸侯去世的婉稱,后有封爵的大官去世也用“薨”表示。如,《韓非子·和氏》:“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棒斘墓?,而東門遂鐐適立庶?!薄稘h書·霍光傳》:“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又《新唐書·百官志一》:“凡喪,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達于庶人稱死?!碧拼芬陨瞎賳T去世用“薨”婉稱。
由“薨”構成的常見婉詞同樣有薨殂、薨背、薨逝等。通過檢索“國學寶典”,“薨殂”“薨背”使用情況呈均衡狀,“薨逝”用例居多,可搜索到1 090條用例。
薨殂。(1)方賴高謨,以穆四海;昊天不吊,奄忽薨殂。(《晉書·王導傳》)
(2)丁卯,詔:“君臣之際,義莫重焉,每聞薨殂,良深悼惻。應文武朝臣薨卒者,其月俸、料宜全給,仍更準本官一月俸料,以為賻贈。”(《舊唐書》本紀第十三)
(3)及文憲薨殂,遺文散逸,后又以事付國子祭酒何胤,經涉九載,猶復未畢。(《梁書》卷第二十五列傳第十九)
薨背。(1)神宗亦許以管軍,不幸未到,聞已薨背。(《曾公遺錄》卷九)
(2)今四叔薨背已久,情事不追。豈容奪禮,違乖天性!(《周書·柳慶傳》)
(3)自先大王薨背,今皇帝震悼累日,遣使吊賻有加禮,以大王嗣守其國,爵命隆重,一如先大王。(《西夏書事》卷十四)
薨逝。(1)是時,莊敬已有疾,年十四而薨逝。(《萬歷野獲編》卷四)
(2)周王薨逝,深切痛悼,其存日嘗奏,葬擇近地,從儉約,以省民力。(《日知錄》卷十九)
(3)曾劼侯已于閏月年三日薨逝,此事真乃出人意表。(《清代名人書札》)
由上可知,婉詞“崩”“薨”帶有濃厚的封建特權色彩。“崩”以山體轟然倒塌比擬萬人之上的帝王去世,此外,其他表示帝王去世的婉詞還有晚駕、龍升、千秋萬世、百年、賓天,等等,表示王侯或高級官吏去世的還有捐賓客、棄祿、棄堂賬、捐館等。其中專職用來婉稱帝王之死的“賓天”“千秋萬世”“百年”也可用來婉稱達官貴人去世。
“夭”“殤”可專職用來婉稱未成年人去世。
“夭”在《字源》中的甲骨文形體是一個人彎曲兩臂之形:
(1)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孟子·盡心上》)
(2)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
(3)壽夭貧富,安危治亂,固有天命,不可損益。(《墨子·非儒下》)
(4)人無道夭,物極則長。(《昭明文選·束皙〈補亡詩〉》)
(5)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齡而夭。(《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典籍叢書中由“夭”構成的表示少壯而死的詞,如表示因遭疾疫而早死的夭厲、夭札,用來專指皇帝子女未成年而死的薨夭,其他如夭促、夭折、夭壽、夭昏……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里擷取較為罕見的“薨夭”“夭殂”進行約略分析。
“薨夭”散見于道教經書,如中華道藏叢書中的《太上洞玄靈寶法身制論》載:“頃來男女學士,每以五月夏節(jié),逆唱放生,未至其日,先已羅捕,造於臨流,悉已薨夭,既欲招福,反尤大罪。”也見于紀傳體史書中,如沈約的《宋書》:“孝武帝孝建元年六月己巳,有司奏:‘故第十六皇弟休倩薨夭,年始及殤,追贈謚東平沖王。服制未有成準,輒下禮官詳議?!痹趯iT記述晚明宮闈之事的《酌中志》一書中亦不乏其例,如:“凡皇子女嬰孩時,多有被貓叫得驚風薨夭者,有誰敢言。”“宮中咸木做地平墻壁,多缺土氣。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屢致薨夭,良可痛也?!蓖瑯颖砦闯赡甓赖摹柏查恪币辉~,數據庫檢索出11條用例,且集中在《聊齋志異》、民國小說(《宋代十八朝宮廷艷史》《宋代宮闈史》)以及筆法與《聊齋志異》近似的《鄉(xiāng)曲枝辭》中。
“夭殂”在《聊齋志異》中有6例:
(1)十四歲暴病夭殂,冷落庭幃,益少生趣。(《聊齋志異》上)
(2)小倩,姓聶氏,十八夭殂,葬于寺側,被妖物威脅,歷役賤務,腆顏向人,實非所樂。(《聊齋志異》上)
(3)洛陽孫公子名麒,娶蔣太守女,甚相得。二十夭殂,悲不自勝。(《聊齋志異》下)
(4)曰:“阿繡,吾妹也,前世不幸夭殂。”(《聊齋志異》下)
(5)繼娶顧氏,深相愛好,期月夭殂,心甚悼之。(《聊齋志異》下)
(6)夫人未出閣時,便從服役,夭殂瘞此。(《聊齋志異》下)
“夭殂”在民國小說中,見于《宋代十八朝宮廷艷史》《宋代宮闈史》兩書中,且各只一例:
(1)這李妃姿容秀麗,性情端淑,與太宗極相親愛;生二女二子,二女以次夭殂。(《宋代十八朝宮廷艷史》)
(2)此時中宮虛位,惟有李妃一人與太宗很為親愛,生女二,相次夭殂。(《宋代宮闈史》)
“夭殂”在清人俞蛟的《鄉(xiāng)曲枝辭》中有3例:
(1)及男子夭殂,或治裝遠出,往往柳梢待月,花底迎人。(《鄉(xiāng)曲枝辭》)
(2)隸曰:“小人有總角友,相隨形影,不幸夭殂,葬諸原野?!保ā多l(xiāng)曲枝辭》)
(3)娶期年,生子蕓兒,因產致疾,數月夭殂。(《鄉(xiāng)曲枝辭》)
不同于“夭”,“殤”之本義即“未成年而死”?!墩f文·歹部》:“殤,不成人也。”《釋名·釋喪制》:“未二十而死曰殤。殤,傷也,可哀傷也。”鄭玄在《儀禮·喪服》記:“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不滿八歲以下為無服之殤?!毕伦ⅲ骸澳信闯赡甓?,可哀傷者?!辟|言之,大凡從殤取義之字皆與早死義有關聯(lián)。先秦史籍《逸周書·謚法》:“短折不成曰殤,未家短折曰殤。”《左傳·哀公十一年》:“孔子曰:‘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可無殤也?!睍x代書法家王羲之撰寫的《蘭亭集序》中有“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諸如此例中“殤”都作“少壯而死”義解釋。同樣,與“殤”所構成的表示未成年去世的常見多音節(jié)婉詞有“殤夭”“殤折”,兩詞在典籍叢書中的使用情況相當。
“殤夭”例:
(1)惟富貴膏粱之家,子弟婦人,起居無節(jié),食息不調,而輒恃參術之功,遠求貴售,若不可須臾離者,卒之,病殤夭札,相繼不絕,亦何益之有哉?(謝肇淛《五雜俎》)
(2)變生異癥,亦皆有之,何況瘡瘍乎。枉枉殤夭,不可勝記。(申斗垣《外科啟玄》卷之十)
(3)彼兄弟姊妹六人,不幸悉殤夭;故夫人少年之生涯,極寂寞之生涯也。(梁啟超《羅蘭夫人傳》)
(4)夫人命至脆,殤夭何限,必以鬼招,又何待十年外也。(丁耀亢《出劫紀略》)
“殤折”例:
(1)初,疾甚,忽言九蓮菩薩來云:“上薄待戚屬不改,殤折且盡!”上聞之,大懼。(佚名《崇禎實錄》卷十三 )
(2)所以然者,下殤小功,本周親者,以其殤折之痛,既人情所哀,不可以娶。(嚴可均《全宋文》卷五十二)
(3)兒生而無母,未便殤折。我日日鰥居,習已成慣。(蒲松齡《聊齋志異·長亭》)
(4)又言如不從此改過,將來殤折不止一人,還都要喚去。(楊士聰《玉堂薈記》)
“香”“玉”“珠”常用來作年輕女子或其相關事物的代稱?!跋恪保墩f文》:“香,芳也。從黍,從甘?!奔坠俏?,由“黍”(黃米)和“甘”(甜)構成,表示谷物的芳香。“香羅”“香汗”“香閨”“香鉤”等是由其本義引申過來的,用來表示與年輕女子相關的事物?!坝瘛笔家娪诩坠俏?,《說文》:“玉,石之美?!北玖x指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詩·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蓖蹙S的《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眱稍娭小坝信缬瘛薄邦伻缬瘛笔瞧浔扔髁x,形容年輕女子之美?!爸椤弊男误w,由“玉”和“朱”構成,朱乃赤心木,有美意?!墩f文·玉部》:“珠,蚌之陰精,從玉,朱聲?!北玖x即珍珠?!爸閲鋼怼薄爸檩x玉麗”之“珠”即指與年輕女子或其相關的物什。
舊時常以“玉”來比喻賢者行為高潔,婉稱賢者去世有玉折、玉摧、玉碎等詞[2],年輕女子去世的婉稱也多含“香”“玉”“珠”諸語素,例如香消玉損、香消玉殞、珠沉玉隕、玉碎珠沉、玉碎香銷等,回歸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有以下用例:
(1)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陸西星《封神演義》第三十回)
(2)拔寶劍趲向前揪翻公主,劍過時頭落地玉碎珠沉!(諸圣鄰《唐朝開國演義》卷二)
(3)有一天,皇帝思念香妃,帶了一班文學侍從,直到墳前巡視。對此三尺孤墳,香消玉殞,少不免灑了幾點熱淚。(惜華樓主《皇清秘史》第四十回)
(4)再瞧純妃時,朱唇青紫,瞳人已隱,肌膚冷得和冰一般,霎時香消玉殞了。(許嘯天《明代宮闈史》第五十四回)
(5)瓜歐亦肝腸寸斷,眼見嬌妻立時要香消玉殞,淚出不絕,猶如泉涌。(李逸侯《宋代十八朝艷史演義》第八十二回)
此外,劉禹錫悼亡妻之作《傷往賦》:“寶瑟僵兮弦柱絕,瑤臺傾兮鏡奩空?!逼渲械摹艾幣_傾”一詞,后也專指年輕女子去世,如浦松齡的《聊齋志異·鐘生》:“但夫人前世為婦不貞,數應少寡。今君以德延壽,非其所耦,恐歲后瑤臺傾也?!鼻迦送蹴w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淞隱漫錄》:“妾今夕將投生杜家,亦鹿城望族,十六歲當為君婦。君夫人瑤臺傾后,若欲續(xù)弦,當詣城南訪杜上舍第三女公子,即妾也”。
根據“去世”義婉稱的適用對象進行的分類不囿于文中所述3類,例如,佛教僧尼去世的婉稱有“涅槃”“滅化”“就化”“示寂”“遷化”等;道教真人對“去世”的婉稱有“蛻化”“仙化”“遁化”“解形”“羽化”等[3];“殍”“殍饉”“捐瘠”專指饑餓而死;“終沒”“壽終”“老去”指享盡天年而死;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強調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作風,故而“捐骸”“殉國”“成仁”一類婉詞相繼涌現(xiàn)。
愛德華·薩丕爾在《語言論》一書中寫道:“語言的詞匯多多少少忠實地反映出它所服務的文化……語言也不脫離文化而存在,就是說,不脫離社會流傳下來的、決定我們社會面貌的風俗和信仰總體。”[4]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載體,“去世”義婉詞模糊雅化了原詞,蘊涵、折射出漢民族所特有的社會人文觀念。帝王將相去世的婉稱昭示了中華民族制度建構中的地位等級;對少壯而死的婉稱凸顯了人們對死者尊重的普遍心理;年輕女子去世的婉詞使用蘊涵了深沉的人生體驗以及避俗求雅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