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鳳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 408100)
黔江地處渝東南地區(qū),系武陵山腹地,東臨湖北咸豐,西接重慶彭水,南連重慶酉陽,北接湖北利川,有“渝鄂咽喉”之譽。這里,山地廣袤,氣候溫潤,降水充沛,適于植物生長、動物棲息,且富含礦藏,故藥用資源極為豐富。歷史時期,黔江先后編撰了5部方志。這些地方志均或多或少涉及到對黔江藥用資源的記載。一方面,這些記載反映了黔江人民對健康長壽、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借助這些記載,更可反觀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對這些藥用資源的深刻認識。
方志之記載,無論記人,還是記物,亦或是記事,事事緊扣地方,不會脫離本鄉(xiāng)本土,“審名以紀地”“據(jù)地以書人”,反映“一方之情”,故方志實乃一地之史、一方之史。方志會詳細記載特定地域的地理、沿革、建置、公署、時序、禮儀、風俗、物產(chǎn)、教育、選舉、人才、名勝、壟墓、仕宦、人物、詩文、著述等各方面的情況,對研究特定地域的地理風貌、資源利用、社會形態(tài)、歷史演變、民俗民情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到目前為止,就總志而言,黔江共產(chǎn)生了5部地方志。
《黔江縣志》:清咸豐元年署黔江知縣張紹齡纂修。全志共4卷,另有序言3篇。其中對黔江藥用資源的記載主要見于卷3物產(chǎn)志,特別是“藥之屬”部分。該志現(xiàn)已收錄進入《黔江清代四志》,在文中該志簡稱《咸豐志》[1]。
《續(xù)增黔江縣志》:清同治三年署黔江縣知縣、陜西西鄉(xiāng)拔貢張銳堂纂修。全志不分卷。設(shè)置有星野、疆域、田賦、津梁、公署、學校、祠廟、寺觀、職官、選舉、人物、藝文、政績13志,唯獨沒有物產(chǎn)志,故無專門對黔江藥用資源的記載和收錄。該志現(xiàn)已收錄進入《黔江清代四志》,在文中該志簡稱《同治志》[2]。
《黔江縣志》:清光緒二十年賜進士出身同知銜、特授酉陽直隸州黔江縣知縣張九章主修。全志共5卷,其中對黔江藥用資源的記載和收錄見于卷3食貨志,特別是“物產(chǎn)·藥之屬”部分。該志現(xiàn)已收錄進入《黔江清代四志》,在文中該志簡稱《光緒志》[3]。
《黔江縣鄉(xiāng)土志》:清光緒末年纂修,據(jù)考證,系黔江知縣莊裕筠主修。該志不分卷,主要內(nèi)容包括:年代、政績、兵事、耆舊、人類、地理、物產(chǎn)等內(nèi)容。其中,“物產(chǎn)”部分涉及到黔江藥用資源。該志現(xiàn)已收錄進入《黔江清代四志》,在文中該志簡稱《鄉(xiāng)土志》[4]。
《黔江縣志》: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志編輯委員會編,1994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該志對黔江藥用資源的記載主要在文化編第42章第五節(jié)“藥品經(jīng)營及藥政管理”部分。該志現(xiàn)已收錄進入《黔江清代四志》,在文中該志簡稱《新志》[5]。
需要說明的是:對黔江藥用資源的收錄和記載,絕不限于上述5部方志,其他一些方志類典籍亦可能對之有所記載。大體說來,可能會存在4種情況。其一是全國性總志;其二是省級通志;其三是地級府志、廳志、地區(qū)志,如《酉陽直隸州志》[6]就有關(guān)于黔江藥材資源的記載。其四是本地部門志。
在中國,向有“隔代修史,當代修志”之說,因為“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不同時代的修志必然會受到特定時代的影響。因之,志書對同一事象的不同記載則會反映出一些不一樣的歷史觀念,體現(xiàn)出編纂者對這一事象的把握和認識。歷史上,黔江有5部縣級總志,它們編修于不同的時代,自然也會打上各自時代的印痕,體現(xiàn)出編纂者對特定事象的歷史認識。這種情況,對黔江藥用資源的認識也是如此。
品種反映的是一個地方的資源及其富集程度,藥用品種則反映的是一個地方的藥用資源及其富集程度?!缎轮尽份d:黔江“境內(nèi)有野生、家種中藥材672個品種”,可見黔江有著極為豐富的藥用資源。但是,因歷史時期人們對藥用資源的認識不同、野生與家種的區(qū)別、引進培植的特殊情況,故各時期對藥用品種資源的記錄肯定有所不同。目前,對黔江藥用資源品種的收錄,主要見于《咸豐志》《光緒志》《鄉(xiāng)土志》之中。
在《咸豐志》卷3《物產(chǎn)志·藥之屬》中,黔江藥用資源品種收錄有82種,即:黃蓮、厚樸、烏頭、木通、續(xù)斷、木槿皮、五加皮、地骨皮、牛蒡子、石菖蒲、蒲公英、澤蘭、烏藥、車前、益母、商陸、黃精、薏苡、牛漆、苦參、花椒、茴香、升麻、梔子、皂角、烏梅、何首烏、紫蘇、金銀花、鶴虱、天冬、柴胡、百合、半夏、牽牛、藁本、密蒙花、天花粉、香附、常山、知母、貫眾、黃蘗、薄荷、瓜蔞、蓖麻、澄茄、通草、水燈草、葳靈仙、土茯苓、巨勝子、前胡、防風、萆薢、骨碎補、木瓜、南星、女貞子、吳茱萸、王不留行、赤芍、荊介、天麻、白芨、防巳、苦練子、黨參、沙參、茜草、射干、青蒿、杜仲、槐實、葛根、杏仁、桃仁、枳梖子、谷精草、夏枯草、火麻仁、胡桃。
在《光緒志》卷3《食貨·物產(chǎn)·藥之屬》中,黔江藥用資源品種收錄有97種,即:厚樸、黃柏、杜仲、桑白皮、五加皮、川楝子、酸棗、老鷹茶、佛手柑、橄欖、土角茴、吳茰、木椒、枳實、樗白皮、沙參、薺苨、土黨參、黃精、女萎、知母、貫仲、紫草、淫羊藿、黃連、白頭翁、柴胡、羌活、苦參、龍膽草、細辛、杜蘅、當歸、香附、蛇床子、芎、藿香、澤蘭、紫蘇、荊芥、薄荷、茺蔚、艾、夏枯草、旋覆、牛膀子、木賊、麥冬、牛膝、車前、馬鞭草、鴨跖草、菖蒲、石斛、谷精草、萹蓄、菟絲子、覆盆子、蛇莓、地蜈蚣草、牽牛子、括摟、葛根、菝葜、何首烏、水燈草、天冬、茜草、威靈仙、土茯苓、清風藤、血藤、忍冬、骨碎補、石葦、虎耳草、佛指甲、龍牙草、山藥、煙草、鉤鉤藤、桑寄生、升麻、防風、巴巖香、木通、蒲公英、水高梁、陽雀花、藜蘆、仙桃草、烏豆、天南星、常山、大黃、鉤吻、半夏。
在《鄉(xiāng)土志·藥之屬》中,黔江藥用資源品種收錄有65種,即:黃柏、杜仲、吳茰、木椒、枳實、黃精、知母、玉竹、貫仲、紫草、柴胡、羌活、苦參、細辛、杜蘅、香附、木瓜、紫蘇、荊芥、薄荷、茺蔚、萆薢、木賊、天冬、牛膝、車前、菖蒲、萹蓄、瓜萎、葛根、菝葜、厚樸、茜草、血藤、忍冬、天麻、升麻、防風、木通、烏豆、常山、大黃、半夏、桑白皮、五加皮、川楝子、老鷹茶、佛手柑、土角茴、樗白皮、土黨參、白頭翁、蛇床子、牛膀子、菟絲子、牽牛子、地蜈蚣、何首烏、水燈草、土茯苓、虎耳草、巴巖香、鉤鉤藤、水高粱、陽雀花。
需要說明的是,對黔江藥用資源品種的收錄,《咸豐志》是82種,《光緒志》是97種,《鄉(xiāng)土志》是65種,這些數(shù)字并不表示對黔江藥用資源品種的增加或是減少,它只是一種收錄的數(shù)字而已。《新志》云黔江藥用資源品種有672個,也未詳細列出其名單。曾據(jù)《鄉(xiāng)土志》記載,言及其品種有:厚樸、黃柏、杜仲、桑白皮、五加皮、川楝子、棗仁、老鷹茶、佛手柑、土角茴、吳茰、木椒、枳殼(實)、椿白皮、沙參、薺苨(杏葉沙參)、土黨參、黃精、女萎(玉竹)、知母、貫仲、紫草、淫羊藿、黃連、白頭翁、柴胡、羌活、苦參、龍膽草、細辛、杜蘅(馬蹄香)、當歸、香付、蛇床子、川穹、藿香、澤蘭、紫蘇、荊芥、薄荷、蔥蒜子、益母、夏枯草、艾葉、旋復(fù)花、馬鞭草、大力、鴨跖草、木賊、麥冬、天冬、牛膝、谷精草、萹蓄、菖蒲、兔絲、覆盆子、瓜萎、花粉、蛇莓、葛根、地蜈蚣草、金剛藤、牽牛子、何首烏、土茯苓、水燈草、清風藤(蕁骨風)、威靈仙、骨碎補、石葦、虎耳草(鵝不食草)、鉤藤、佛指甲、寄生、龍牙草、升麻、山藥、防風、藜蘆、巴巖姜、木通、仙桃葉、蒲公英、烏頭、水高粱、天南星、陽雀花(槐花)、常山、大黃、半夏、龜板、鱉甲、蛇蛻、蟬蛻、土鱉、地龍、姜蟲、蜂蜜、扁豆、赤小豆、萊菔子、姜孅白、川椒、韭子、芫荽、百合、兜苓、杏仁、桃仁、枇杷葉、胡桃、木瓜、白果、桑椹、蓮子、金櫻子、丹皮、辛夷、夜合歡、白芍、赤芍、雞冠花、菊花、山梔子、通草、蓖麻等170多種。但如上述,《鄉(xiāng)土志》明確歸入“藥之屬”者只有65種。
在特定的地域,雖然有較多的藥用品種資源,但某些品種資源則可能產(chǎn)量極大,甚至成為某地的特產(chǎn),并由此出現(xiàn)特色產(chǎn)業(yè)。如重慶石柱有“黃連之鄉(xiāng)”的美譽,這說明石柱不僅產(chǎn)黃連,而且黃連產(chǎn)量極大,甚至出現(xiàn)了黃連產(chǎn)業(yè)。因之,這就涉及到某些品種的富集度問題。就黔江藥用資源而言,反映其藥用品種資源富集度的方志主要有兩部,即《鄉(xiāng)土志》和《新志》;其反映的方式主要有3種。
第一種方式是藥用品種資源的排序。主要見于《鄉(xiāng)土志》,其表述是:“天冬、厚樸、吳茰較多,杜仲、羌活、車前、紫蘇、半夏、菖蒲、葛根、黃精、土茯苓、牛膝、防風、忍冬、瓜萎、木通、五加皮、常山、菟絲子、柴胡等次之,余則有而較少。”
第二種方式是藥用品種的銷售。主要見于《鄉(xiāng)土志》和《新志》?!多l(xiāng)土志·物品運出他境者》載:“梧子(運出龍?zhí)?,每歲約一、二千觔上下)、杜仲(間有運出龍?zhí)墩撸?、吳茰(運出龍?zhí)?,每歲約數(shù)百觔)……天冬(間有運出郁山鎮(zhèn))?!薄缎轮尽芬駠辍洞ㄟ吋究{(diào)查資料》稱:黔江中藥材銷于鄰近各縣,其年銷量防風10噸、常山2.5噸、天冬14噸、杜仲6.3噸、吳茰2.5噸、雷丸17噸。
第三種方式是藥用品種資源的調(diào)查。主要見于《新志》,其記載是:1985年,黔江對中藥材進行第二次普查,大宗品種的產(chǎn)量估計是:敗醬草50噸、續(xù)斷80噸、何首烏50噸、紫菀150噸、雞血藤50噸、鉤藤150噸、泡參30噸、防杞50噸、桔草40噸、狗脊20噸、銀花15噸。
《咸豐志》《光緒志》《鄉(xiāng)土志》雖然專門設(shè)置了“藥之屬”一類,但其他分類也有藥用品種資源,特別是《光緒志》。這種情況大體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是在介紹該種資源時,用“入藥”加以表示。如薏苡,《光緒志》歸入谷之屬,云:“薏苡,五谷也,實結(jié)如珠,亦入藥。”香桂,《光緒志》歸入木之屬,云:“香桂,皮可入藥,木性易蛀?!蔽鍡斪?,《光緒志》歸入木之屬,云:“倍子樹……五棓子入藥?!彼?,《光緒志》歸入竹之屬,云“水竹,質(zhì)柔,可織細席,瀝入藥品?!陛陕椋豆饩w志》歸入草之屬,云:“萆麻,一作蓖麻,子可壓油,入藥。”蕁麻,《光緒志》歸入草之屬,云:“蕁麻,俗呼蠚麻,有二種,紅者入藥。”
第二類是直接介紹其藥性。如赤小豆,《光緒志》歸入豆之屬,云:“赤小豆,辟疫?!比曀j,《光緒志》歸入菜之屬,云:“葧薺,一名鳧茈,可化銅滯?!眽艋ǎ豆饩w志》歸入花之屬,云:“夢花,正月開,北曰探春,根療瘈狗毒?!睏?,《光緒志》歸入木之屬,云:“楓,俗呼楓香木,有風氣久近病人?!薄豆饩w志》歸入木之屬,云:“杉,俗呼沙,有二種,其嫩芽治蜈蚣咬傷。”樟,《光緒志》歸入木之屬,云:“樟,楠之別種,有香氣,俗呼香樟。”酸漿,《光緒志》歸入草之屬,云:“酸漿,俗呼酸黃瓜,草治損傷?!焙镭i,《光緒志》歸入獸之屬,云:“豪豬,一名猬,身有刺,能射人,治胃疾?!毕?,《光緒志》歸入鱗介之屬,云:“蠏,有黑紅二種,紅者治損傷。”蜥蜴,《光緒志》歸入蟲豕之屬,云:“蜥蜴,一名守宮,一名蛇醫(yī),俗呼壁虎,其溺,有毒,誤食之,能化入骨?!蓖流M,《光緒志》歸入蟲豕之屬,云:“土鱉,生灰壤中,俗呼地羅漢,治跌損。”沙俘,《光緒志》歸入蟲豕之屬,云:“沙俘,俗呼地牯牛,治脫肚病?!兵f片煙,《光緒志》歸入貨財之屬,云:“鴉片煙,嬰粟實汁也。一名阿芙蓉……然生食毒人,熟食亦損壽敗業(yè),得不償失。”
第三類是借助醫(yī)書加以反映。如蝴蝶花,《光緒志》歸入花之屬,云:“蝴蝶花,《本草》一名射干?!甭迳裰?,《光緒志》歸入草之屬,云:“洛神珠,即紅姑娘,一名王母珠,《本草》之苦蒧也,俗呼天泡子,治蟲牙?!?/p>
在歷史時期,由于人們對藥用資源品種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差異,再加之地域的差異、百姓的習慣性稱呼,以致同一藥物有不同的稱謂。在黔江方志中,對同一種藥材,其名稱不僅有同音字的差別,還有別名、俗名等稱呼,更有引用古書所載之稱謂。這種情況主要見于《光緒志》之中。按是否引用古籍,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引用古籍者。主要有:厚樸,《廣雅》名重皮。知母,《爾雅》名蕁注,一名蝭母。紫草,《爾雅》名藐,亦入油染燭。香附,《爾雅》名侯莎。芎,即江蘺,《左傳》曰山鞠葉即蘼蕪。藿香,《佛經(jīng)》名兜羅婆香。薄荷,《甘泉賦》作蕟萔。茺蔚,一名益母,有紅白二種?!对姡ń?jīng))》名蓷。車前,即《詩(經(jīng))》芣苢,俗呼蛤蟆葉。萹蓄,俗呼扁竹,即《爾雅》之王芻。茜草,《詩(經(jīng))》名茹蘆,《酉(陽直隸州)志》謂即鋸鋸草。桑寄生,桑生者家,《詩(經(jīng))》曰蔦。
第二類是沒有引用古籍者。主要有:黃柏,一名黃蘗。杜仲,一名思仲。五加皮,一名金鹽。川楝子,一名金鈴子,俗呼苦練子。酸棗,一名樲木。橄欖,一名諫果。吳茰,俗呼米辣子。薺苨,一名杏葉沙參。黃精,俗呼老虎薑。女萎,一名萎蕤,俗呼玉竹。貫仲,一名鳳尾草。淫羊藿,一名仙靈脾。白頭翁,俗呼野棉花,可止瘧。柴胡,一名地薰??鄥ⅲ幻鼗?。龍膽草,一名陵游。細辛,俗呼山椒根。杜蘅,俗呼馬蹄香。當歸,一名文無,有二種,別有血當歸。蛇床子,一名蛇粟。澤蘭,一名都梁香。荊芥,一名薑芥。艾,古名冰臺。夏枯草,一名夕句。旋覆,一名金浮草,俗呼滴滴金。牛膀子,一名大力子。木賊,俗呼筆筒草。麥冬,一名禹韭,俗呼貓眼睛草。牛膝,一名山莧菜。馬鞭草,一名鳳頸草。鴨跖草,俗呼竹葉菜。菖蒲,一名堯韭。石斛,即金釵。谷精草,一名戴星草。菟絲子,俗呼無娘藤。覆盆子,俗呼烏藨。蛇莓,俗呼蛇藨。牽牛子,俗呼盌口花。括摟,一作瓜蔞根,名天瓜粉。菝葜,俗呼金岡藤。何首烏,一名地精。天冬,一名萬歲藤。土茯苓,俗呼冷飯粑,即萆薢。清風藤,俗呼尋骨風。忍冬,俗呼金銀花,即鴛鴦藤。骨碎補,一名侯薑。石葦,一名金星草。山藥,本名薯蕷,因避唐代宗諱。煙草,一名淡巴菰。升麻,一名周麻。木通,俗呼大通達。蒲公英,一名狗乳草。藜蘆,一名山蔥蘆。烏豆,即草烏頭。天南星,一名虎掌。常山,一名蜀漆。大黃,一名將軍作瀉。鉤吻,一名斷腸草,即野葛。半夏,俗呼三步跳。
在《新志》中,曾據(jù)《鄉(xiāng)土志》記載有少量藥物的其他名稱,主要有:枳殼(實)、薺苨(杏葉沙參)、女萎(玉竹)、杜蘅(馬蹄香)、清風藤(蕁骨風)、虎耳草(鵝不食草)、陽雀花(槐花)。
在黔江方志中還記有不少藥物品種的性能,這主要反映在《光緒志》之中。其對藥用資源性能的記載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在“藥之屬”以外對其藥用性能進行記載和收錄,見前藥用品種的歸屬問題。
第二種情況是在“藥之屬”中對其藥用性能進行記載和收錄。如:水高粱,治水疾。陽雀花,可發(fā)乳。藜蘆,有黑皮,性毒。仙桃草,四月采研酒服治癆損傷。酸棗,仁入藥。白頭翁,可止瘧。骨碎補,懸之空中,不死。石葦,治發(fā)背瘡。龍牙草,類指甲而瓣細治痢。防風,性烈。烏豆,有毒。天南星,有毒。常山生嘔。鉤吻,有毒。半夏,祛痰。
在黔江方志中,對藥材加工的記載主要見于《鄉(xiāng)土志·動物制造》,共兩條。即虎膠(膠),取虎豹肋骨,熬以治疾。獐麝,多用以和藥,不常有。
在黔江方志中,藥用資源通過運輸和銷售,還產(chǎn)生了重大的經(jīng)濟價值。這主要見于《鄉(xiāng)土志》和《新志》之中。《光緒鄉(xiāng)土志·商務(wù)·本境物品銷行》云:“土藥,城鄉(xiāng)零售,每歲約二、三萬兩。”《光緒鄉(xiāng)土志·物品運出他境者》云:“梧子(運出龍?zhí)?,每歲約一、二千觔上下)、杜仲(間有運出龍?zhí)墩撸?、吳茰(運出龍?zhí)?,每歲約數(shù)百觔)……土藥(運出老郁山一帶,歲約萬余兩)、天冬(間有運出郁山鎮(zhèn))”。《新志》記載:1957年,黔江就培育黨參苗10萬余株,以濯水、兩河等地為主,自育杜仲苗除滿足本縣需要外,運銷縣外10萬余株。
在黔江方志中,還涉及到黔江藥用資源變遷的認識。如丹砂,在古代它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藥用資源。歷史上,黔江即以出產(chǎn)丹砂而聞名,黔江古名丹興,即以丹而興、因丹而興,成為黔江最早的行政建置??呻S著社會的發(fā)展,黔江“丹砂”藥用資源卻成了歷史的“陳跡”。《鄉(xiāng)土志》就附錄有“古有今無者”,云:“朱砂(有土砂、巖砂二種。巖砂色極光瑩,價貴,其形似箭頭者尤貴。《華陽國志》:涪陵丹興縣出。按,今縣地無,鄰境酉(陽)、秀(山)有之。)”
總之,借助黔江方志,可以讓我們了解不同時代的方志編纂者對黔江藥用資源的認識,對于我們今天利用、開發(fā)黔江藥用資源將不無參考借鑒價值。
[1]重慶市黔江區(qū)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黔江清代四志·黔江縣志(咸豐)[M].揚州:廣陵書社,2013.
[2]重慶市黔江區(qū)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黔江清代四志·續(xù)增黔江縣志(同治)[M].揚州:廣陵書社,2013.
[3]重慶市黔江區(qū)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黔江清代四志·黔江縣志(光緒)[M].揚州:廣陵書社,2013.
[4]重慶市黔江區(qū)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黔江清代四志·黔江縣鄉(xiāng)土志(光緒末年)[M].揚州:廣陵書社,2013.
[5]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黔江縣志[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6]馮世瀛,冉崇文.酉陽直隸州志[M].酉陽自治縣檔案局,整理.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