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巽
猶記得小時候,家門前有一棵杏樹。每逢花期,滿目粉白,蜂蝶亂舞,風一吹,杏花如雪,便落了滿頭,搖落一地風塵。
爺爺抱著我坐在樹下,一字一句地讀著唐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是我學的第一首詩,從此,我便記住了杏花微雨,記住了杏花佳釀。
后來,遠方在未來召喚我,時間自指縫間悄悄溜走,搖曳的樹影斑駁了歲月,但那年的杏花如雨,卻從未忘記。
2017年秋天,當我在街上徘佪時,忽然想起納蘭容若那句“我是人間惆悵客”,誰又不是呢?匆匆時光,我們徘徊在人生路上,艱難前行,披一身星輝,戴一笠月影,等瀚海闌干,等斗轉星移,等我來赴約。
我在《誰人踏花拾錦年》中寫道:“回憶是一場宿醉”,可不是嗎?憶一回,醉一場,半夢半醒間,才驚覺浮生未歇,笙歌未盡。
納蘭曾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若如初見,你還是陽光燦爛的少年,我還是裙裾飛揚的少女。俯眸淺笑間,眼波流轉,看見逆光薄暮,簾卷黃昏,花落知多少。無后來,便沒了那癡嗔怨懟,只余醉笑陪君三千席,不訴離殤??上е缚p太寬,留不住時間,所有的往事如煙,皆隨風散去,只余下風低低啜泣著過往歲月。
陌上桑泛黃,斯事己逝,秋意漸濃。秋,自古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jié),寂寥、蕭瑟、清冷是它的代名詞。百花調零,萬物蕭條,如何不憶及坎坷遭遇,如何不低吟縷縷愁緒?
可秋季分明是美好的。它無盛夏的喧鬧,也無嚴冬的肅殺,淡雅恬靜,像自江南中走出的撐著油紙傘的女子??茨恰八~紅于二月花”,看那“滿城盡帶黃金甲”,看那“露似真珠月似弓”,還有那“秋水長天共一色”……此景此情,何其美妙!楊柳岸曉風殘月,萬般風情無人訴,惋惜間,便多了一份情。
春花秋月何時了,不可了,愁春傷秋之情,亦不可了。
縱然如此,還應學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睛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意濃,悲愁莫濃。
“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寫下這句話時,突然想起被譽為“中華烹飪的圣書”的《隨園食單》。袁枚對待美食只有一個態(tài)度,“要講究,不將就”。不將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世間唯美食與愛不可將就。你不將就,生活自然就講究地賜你厚味。
因為不將就,我會在深夜里一句句地寫下心中的話,連綴成詞句,承載著心中的情。那些字句,只是用來表達情感的方式。
陌上斯人已逝,誰人踏花拾錦年,卻原來,一回首,便是煙柳畫橋;一舉首,便是鎏金薄暮。舊時醉,醒時憶,故夢已逝,我們的故事,還要繼續(xù)。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驀然發(fā)現,原來距那年杏花微雨的時節(jié),已有那么長。隔著時空之路,被飄飄灑灑的雪花一瞬湮滅,望不見來時路,看不見舊時憶,像極了那年的杏花雨,落了滿頭,仿若一夜白發(fā)。
風吹花成雨,時光追不上白馬,那年少掌心的夢,你仍然記著嗎?
當記憶被煙霧籠罩,回眸時,已無來時路。從此,山一程,水一程,余我一人踽踽獨行,看這山高水闊,風卷云舒。
白雪已覆來時路。既然無路可退,那就大步向前,向著未來出發(fā)。
那里,有我的詩意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