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靜
(西南大學 中國新詩研究所,重慶 400715)
蘇童的長篇小說《黃雀記》于2015年獲得茅盾文學獎,授獎詞對該書的評價為:“三代人的命運構(gòu)成了世輩的精神景象,在罪與罰、創(chuàng)傷與救贖的艱難境遇中,時代變遷下人的靈魂狀況被滿懷悲憫和痛惜地剖開?!薄饵S雀記》的故事背景依舊是香椿樹街,依舊延續(xù)了蘇童常用的少年視角,講述了保潤、柳生、仙女三個少年的故事,時間跨度十余年。通過對三個少年跌宕起伏的悲劇命運的書寫,蘇童表現(xiàn)出對社會、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本文從《黃雀記》中兩大主要意象——“丟魂”與“繩子”的思想內(nèi)涵和豐富意蘊入手,探究《黃雀記》的主題。
“魂”是《黃雀記》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意象,貫穿全篇。小說中多次寫到了幾位主人公的“丟魂”現(xiàn)象,比如小說開篇即寫到祖父因“丟魂”而變得魂不守舍,舉止怪誕,被家人送進了精神病院,此后又寫了紹興奶奶、保潤父親、保潤、柳生、仙女等人的“丟魂”現(xiàn)象。尤其是在保潤和柳生兩位主人公身上,都多次出現(xiàn)了“丟魂”現(xiàn)象——保潤年少時像著魔似的瘋狂迷戀仙女,在水塔里鬼使神差地用狗鏈子捆綁了仙女,以及最后在柳生的婚禮上酒后殺人,可看作是保潤的三次“丟魂”;柳生在保潤捆綁了仙女后,趁機對其實施了強奸,以及多年后對白小姐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和陪伴,可看作是其兩次“丟魂”。
此外,香椿樹街的其他居民身上似乎也都出現(xiàn)了“丟魂”現(xiàn)象,只不過作者沒有明確指出。比如,在得知祖父有一根裝滿黃金的手電筒埋在地下時,香椿樹街的居民們紛紛投入到一股“掘金熱”中,渴望通過這種不勞而獲的方式一夜暴富,既荒誕又可笑;在將祖父送到精神病院后,保潤父母立馬將祖父的床以五百元的價格賣掉,又將祖父的房間以兩百元的價格出租,對金錢的熱衷和渴望早已超越了親情和孝道,讓人不禁感嘆世態(tài)炎涼;柳生在強奸仙女后,其父母通過金錢和勢力將罪責嫁禍給了保潤,使得保潤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價……諸如此類的情節(jié)在《黃雀記》中比比皆是。
“魂”原本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常指人的精神或神志?!饵S雀記》中的“丟魂”現(xiàn)象,大多表現(xiàn)為人物的魂不守舍,行為怪誕、瘋狂以及對金錢或其他事物的狂熱追求??梢哉f,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丟魂”現(xiàn)象。作者正是通過對這一現(xiàn)象的描寫,“對轉(zhuǎn)型時期的社會亂象、個體窘境以及國民精神紊亂的特征及荒誕,進行了精準的解析和流暢的描摹”[1]。
和蘇童以往作品大多書寫遙遠時代的故事不同,《黃雀記》是介入當下的一部重要作品。通過小說中出現(xiàn)的一些充滿時代特征的物象和詞語,如“改革開放”“精品時裝店”“辭職下海”“卡拉OK”“萬元戶”,以及毛阿敏、程琳、朱明瑛、鄧麗君等當紅歌星的名字,讀者可以判斷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大致是20世紀80、90年代。這是我國極為重要的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也是現(xiàn)代化進程的展開期。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娛樂文化的興起以及社會的巨變導致了人們思想的遽變。小說中眾多人物對于金錢的狂熱追求以及道德感的喪失,都可以視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是香椿樹街居民甚至當時中國許多人普遍的生存狀態(tài)。社會的巨變導致人們被物欲橫流的社會風氣所濡染,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人們浩浩蕩蕩地向前奔涌,拜金、勢利、浮躁、焦慮、放浪等思想風氣占據(jù)著人們的頭腦,從而導致許多荒誕的、違法的、陰暗的事件發(fā)生,給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因此,《黃雀記》“呈現(xiàn)出這個時代在發(fā)生巨大轉(zhuǎn)型和變化時,所遭遇到的最大窘境——道德、精神系統(tǒng)的整體性紊亂,這已經(jīng)成為我們時代的最大難題”[2]。小說中的“丟魂”現(xiàn)象,其實是一種反諷和隱喻,作者以輕松詼諧的筆調(diào),暗含對社會及人的生存狀態(tài)深刻的思考和強有力的批判。
“繩子”也是《黃雀記》中貫穿全篇的一個重要意象,從小說開篇保潤在精神病院中用繩子捆綁祖父和其他病人,再到保潤在水塔中捆綁仙女,秋紅將保潤的目光形容為一卷繩子等,繩子自始至終都與保潤如影隨形,同時也將不同人物的命運串聯(lián)起來。小說的最后,作者又寫到了祖父以及他身邊放著保潤的繩子,與小說開篇形成呼應(yīng)。“繩子”這一意象在《黃雀記》中具有深刻的隱喻和象征意義。
首先,“繩子”象征著生命的纏繞。正如北島的一字詩《生活》中,只用了一個字“網(wǎng)”來概括生活的本質(zhì),《黃雀記》中的繩子其實象征著不同人物生命糾纏不清且無法掙脫的關(guān)系,這或許是一種掙不脫的牢籠。生命的際遇紛繁復雜,人與人之間都在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無可避免的關(guān)系,人永遠無法離開社會而單獨存在?!饵S雀記》中,在強奸案發(fā)生后,仙女遠走他鄉(xiāng),保潤含冤入獄,但誰也沒有想到,多年以后,保潤、柳生、仙女三個冤家又再次相遇。照理說,三個冤家聚首的場面應(yīng)當是緊張、激烈、充滿仇恨的氛圍,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之間卻相安無事,并懷著一些無法言表的曖昧情愫關(guān)心著彼此。人的情感是復雜的,人生的際遇也是難以預料的,因此導致了不同人物之間生命的纏繞。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繩子”象征著生命的壓抑和束縛?!饵S雀記》中的許多人物都與繩子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比如保潤善于捆綁,仙女被保潤捆綁后遭到柳生的強奸,祖父與其他精神病人們需要被繩子捆綁……《黃雀記》的基調(diào)是悲涼的,人物的命運大多是悲劇,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想要通過“繩子”這一意象來揭示生命的壓抑和束縛。小說中的人物,大多都面臨著生命的壓抑和束縛,活得既不自由也不快樂,因而最終走向了悲劇的結(jié)局。保潤的含冤入獄使他付出了十年美好青春年華的代價,還落得個“強奸犯”的狼狽名聲,遭到眾人的鄙夷;仙女被強奸后自甘墮落,淪為風塵女子,被許多男性玩弄,可謂是“被侮辱與被損壞”的女性形象;柳生在將強奸的罪名嫁禍給保潤后,十余年來一直是內(nèi)疚和壓抑的;祖父在“文革”中受到殘害,后來又因為自己延宕的生命和怪誕的言行遭到家人的鄙棄,被當作精神病人,時常被保潤用繩子捆綁……可以說,《黃雀記》中的人物,在肉體或精神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壓抑和束縛?!啊饵S雀記》中繩子作為一個捆綁的意象不斷出現(xiàn),預示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捆綁與被捆綁、干預與被干預的過程。”[3]正如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他人即地獄。”這種壓抑和束縛或來源于他人,或來源于命運,因而使得小說具有了宿命的色彩。正是通過“繩子”這一獨具匠心的意象,蘇童巧妙地揭示出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的生命是不自由的,總是遭受著來自他人或命運的壓抑和束縛,這也是人類無法掙脫的困境。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意蘊和主題,耐人尋味。除了上述兩方面,《黃雀記》還表現(xiàn)出其他方面的多元主題,如揭示冷漠自私的人性、揭示人孤獨的生存狀態(tài)等,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葛紅兵教授將蘇童的寫作定義為“意象主義寫作”,蘇童的作品中總是出現(xiàn)豐富的意象,《黃雀記》也是如此。除了“丟魂”和“繩子”這兩個最主要的意象,《黃雀記》中還有水塔、紅臉?gòu)雰骸⒑铀?、兔子、烏鴉、菩薩等意象,值得深入探究其隱喻和象征意義。作為貫穿全篇的重要意象,“丟魂”和“繩子”直接體現(xiàn)出蘇童對社會、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表達了對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人的精神紊亂的強有力批判?!饵S雀記》具有很高的思想藝術(shù)價值。
[1]蘇童.黃雀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2]張學昕,梁海.變動不羈時代的精神逼仄——讀蘇童長篇小說《黃雀記》[J].文藝評論,2014(3):81-84.
[3]楊陽.干預與被干預的人生——蘇童《黃雀記》中人類生存困境解讀[J].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