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文,汪利蓉
?
特教體育中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融入研究
李學文1,汪利蓉2
1.淄博市淄川區(qū)特殊教育中心,山東 淄博,255000; 2.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闡述了蒙臺梭利教育和特教體育的基本含義,剖析了蒙臺梭利教育和特教體育的基本理念。根據(jù)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在國內外的影響,結合當前我國基本國情,分析蒙氏教育與特殊體育教育探索的結合問題,為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融入特教體育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徑,以期進一步促進我國特殊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特殊教育;體育教育;蒙臺梭利;教育理念
隨著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勝利舉辦,國家對特殊體育教育越來越重視。特教體育是整個特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矯正和補償特殊兒童身心缺陷、促進特殊兒童身心健康、加大特殊兒童與社會的溝通交往等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國特教體育起步晚、發(fā)展滯后,理論嚴重匱乏,亟需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以促其發(fā)展。世界聞名的蒙臺梭利教育法,剛好滿足這一需要,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在推廣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至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受到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廣泛推崇和認可。所以,分析蒙臺梭利教育及其理念在特教體育中的重要作用,找到特教體育與蒙臺梭利教育的契合點,對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融入特教體育的路徑進行探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我國特教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1.1 關于蒙臺梭利教育 蒙臺梭利(Montessori)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jīng)歷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全新的、獨特的教育理念。其理念在20世紀的幼兒教育領域產(chǎn)生著重大的影響,至今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蒙氏教育理念是蒙臺梭利根據(jù)幼兒自身的成長要求,以裴斯泰洛齊、盧梭、福祿培爾等人的自然主義理念和前人的教育理念為基礎[1],結合自身以往精神疾病治療的經(jīng)驗,從多個學科、多個領域、多個角度出發(fā),對幼兒成長時期的身體運動與心理發(fā)展、生理發(fā)展的聯(lián)系性進行研究。蒙氏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日常的生活教育、感官訓練、智力訓練、運動訓練等一系列教學內容激發(fā)幼兒的內在潛力,培養(yǎng)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其最獨特的是,用根據(jù)幼兒成長發(fā)展敏感期的特點所創(chuàng)造的新穎的教具替代呆板的教材,使幼兒在自我重復操作教具的過程中,發(fā)掘自身的潛能,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創(chuàng)新性的建構完善的人格[2]。
1.1.2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1)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蒙臺梭利教育的特色教學給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fā)展平臺。蒙氏教育通過日常的生活教育,如:抓、捏、貼、洗、撕等與生活中實物相符的操作,培養(yǎng)教育對象生活自理能力及基本的品德行為。通過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教育對象準時就寢,按時飲食等細節(jié),使其形成有秩序的行為習慣。通過提高教育對象對事物正確的認識,懂得區(qū)分良莠,培養(yǎng)教育對象的自我控制力,讓其學會慎重選擇,約束自己,在不斷積累、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行為的自我評價。蒙臺梭利教育理念中,特別重視教育對象行為的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在個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開展適宜的活動,促進教育對象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概念,并在自我評價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fā)展教育對象良好的品質和行為,克服自身弱點。
(3)培養(yǎng)興趣愛好。蒙臺梭利教育主要是讓教育對象自由的發(fā)揮其內在的生命潛能,蒙氏課程的關鍵是運用新穎的教具激發(fā)教育對象的興趣愛好。教育對象一旦被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就會全神貫注的投入其中,從而擺脫很多不穩(wěn)定性因素。如果不能有效的激發(fā)教育對象的興趣愛好,往往是不易形成秩序的。當教育對象真正對自己面前的事物非常感興趣時,他們能自由地選擇學習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進而增加自信心,遵守紀律、形成秩序。從自身的興趣點出發(fā)進行活動來發(fā)展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
(4)自我意識的形成。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jié),是個性心理結構中的控制系統(tǒng)。自我意識的形成,表現(xiàn)為個體能夠意識到自身的思維、情感、意志和肢體活動,并且能在實踐過程中,根據(jù)自我意識正確的評價和調控自己的心理活動、動作行為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從而逐漸形成獨立性、主動性、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等一系列完整的個性特征。
獨立性是蒙氏教育所體現(xiàn)的重要特征,蒙臺梭利認為,所有教育都應該盡可能的幫助教育對象學會獨立。在獨立性的培養(yǎng)過程中,讓教育對象不受到他人的影響,能自由的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認識、意愿,獨立大膽采取決定,執(zhí)行決定,并為實現(xiàn)特定的目標管轄自己的肌肉運動,通過自我指導的活動獲得獨立性。蒙氏教育在主動性的培養(yǎng)過程中,以教育對象為主導、主體,教師只是幫助其成長的人,而不是灌輸、傳授知識,為其自主性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窨。在蒙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的言傳身教,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物歸原處、輪流與等待、自由與紀律的原則等等,都會使教育對象在潛移默化中主動遵守,控制自己的言行,使自制力得到提高。
1.2.1 特教體育釋義 特教體育就是人們所稱的殘疾人體育教育。即為帶有傷殘和患有疾病的人提供專門的、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育、身體鍛煉和娛樂康復等[3]。這里的殘疾是根據(jù)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1990年12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guī)定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4]。殘疾人包括聽力殘疾、視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5]。為特殊人群提供科學的體育教育,讓他們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在學習過程中身心健康、增長知識、獲得生存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發(fā)掘出自身的內在潛能,以滿足自身和社會的需求。
1.2.2 特教體育的基本理念(1)增進受教群體的身體健康 增進特殊參與群體的身體健康,是特教體育的一大基本教育理念。特殊人群行動諸多不便,鮮少運動,極其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也是其體質普遍較差的重要原因。體育運動對身體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對特殊人群更而甚之,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還可以有效地減輕機體功能障礙的程度。通過專門的、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特殊人群的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的功能,有效地對心血管、糖尿病、骨裂等一系列疾病進行早期的干預治療,從而提高機體活力和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延年益壽。通過長期的、科學的體育鍛煉還可以喚醒每個器官的殘存功能和其他器官的功能補償作用,從而有效的得到代償性能的補償。當前,醫(yī)學上也和體育運動相結合,共同促進殘疾人群的康復治療,使其身體健康、充滿活力,重新參與社會生活。
(2)促進受教群體的心理健康 特殊人群在社會中要面對的不止是身體缺陷給生活造成的困擾,還要忍受來自社會其他人對其嘲諷、蔑視等態(tài)度和侮辱行為。這些因素都會作用于殘疾人本身,對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和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所以,特教體育的主要目標是要促進受教群體的身心健康,通過對特殊教育對象進行科學的體育活動鍛煉和教育,改善參與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喚醒他們對其身體的尊重和接納自己不完美的生命狀態(tài),認清自己的生命價值,找回自信,完善自己的人格。在特殊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共同達到目的,既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認定,又體現(xiàn)了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性,使其學會關心愛護他人,團結協(xié)作,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人生。有研究表明,體育運動時機體會產(chǎn)生“內啡肽”,可以使人產(chǎn)生愉悅感,這對預防和調解殘疾人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有重要作用,從而促進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
(3)提高受教群體的生活質量 特殊人群受文化素質、經(jīng)濟水平和身體功能等因素的限制,加之社會對殘疾人的偏見,導致他們的生存生活質量仍然不容樂觀。在特教體育過程中,教育對象可以掌握一些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補償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提高機體活力和能動力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并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等行為習慣,改觀社會對他們的偏見,使他們更加自信、自強和自立。同時,體育技能的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其更好的適應社會,還可以增加技能的儲備,從而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肌肉的精細控制能力。既有助于技能的穩(wěn)固又有助于新技能的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減少學習其他技能的時間,以便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因為技能之間是可以相互遷移的。通過參與體育活動,還可以幫助特殊人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生活技能,使特殊人群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4)促進受教群體的社會化 特殊人群也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中的一切密切相關。當然,殘疾人的發(fā)展就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與社會發(fā)展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學校體育讓特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機體實現(xiàn)缺陷補償和功能康復,間接地作用于整個社會。通過體育教育使他們走上社會,擺脫“累贅”這個名詞,成為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角,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幸福感上升,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和諧發(fā)展。生活幸福、家庭和諧、社會安定,又間接推動了殘疾人缺陷補償與康復事業(yè)的發(fā)展,形成了殘疾人缺陷補償?shù)摹吧鐣湣薄W龊锰厥馊巳旱捏w育教育工作,滿足特殊人群的身心需求,促進特殊人群的社會化,是我國特教體育的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體現(xiàn)人文關懷精神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6]。
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越來越重視,很多特殊學校應時而生,對特殊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已經(jīng)成為特教行業(yè)的主流思想,而特教體育也作為特殊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來安排。目前,雖然我國特殊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格局已經(jīng)初步形成,殘疾人體育事業(yè)也蓬勃發(fā)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日趨活躍、體育競賽也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特殊體育事業(yè)起步晚、基礎薄弱,發(fā)展水平相對滯后。特殊體育教材、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場地、教學器材等等都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發(fā)展和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當前特教體育的教育理念也還未健全,亟需新的教育理論來填充這一空白,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引進正應了這一需求。并且,蒙氏教育思想中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以兒童為中心,給以充分的自由,發(fā)掘其內在的潛能的相關教育理念與我國目前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密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也正是當前特殊體育教育所大力提倡的[7]。
蒙臺梭利教育法產(chǎn)生于20世紀初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場持續(xù)一百多年的兒童教育革命,其核心教育理念和許多實踐活動在各國的兒童教育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蒙氏教育法在倡導素質教育、崇尚自由個性的中國迅速推廣、實踐,傳播到了全國。學者們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曹冬在《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的實踐與改革》中,就簡單的介紹了蒙氏教法的形成過程,重點陳述了蒙氏教法的四個要素和主要特點;分析蒙氏教法在我國的實踐情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若干建議。蘇永駿等人在《蒙臺梭利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中對蒙氏幼兒體教思想進行深入探究,并論證了其在當代的重要價值。楊麗珠等人的《蒙臺梭利幼兒教學法對幼兒個性發(fā)展的影響》中也論證了蒙氏教學法對幼兒個性發(fā)展有促進作用。課題研究也在不斷擴大,有校級、市級、部級、國家級等,不斷的對蒙氏教育理念進行研討與交流。獨特的蒙氏教育理念和方法吸引了更多研究者與實踐者的興趣,他們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入手,結合當前的社會需求和某個具體的情況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究和實踐,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這是一條蒙臺梭利教育實踐中國成功之路,由此可見,特教體育與蒙臺梭利教育的融合也是切實可行的。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教育法制建設為了進一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文件。如在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便有明確的規(guī)定,“國家和政府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殘疾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8]。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等確保特殊人群也可以平等享受受教育權利的專項法律法規(guī)。2007年,教育部根據(jù)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頒布了《盲、聾、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005-2010年殘疾人體育的發(fā)展目標》更明確指出:“特教學校要重視體育課程教學,開展適應特殊學生身心特點和社會需求的體育活動;各級各類普通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配合特殊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高特殊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運動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9]。
上述法令的頒布象征著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進入了實質性階段,改革的實踐呼喚著理論的創(chuàng)新。而蒙臺梭利的幼兒體育教育思想與上述法令中要求遵循特殊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保障其健康快樂的成長,促進其融入社會的初衷高度契合[10],為我國特教體育的理論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和借鑒,以推動特教體育領域的研究和特教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
3.1.1 關愛特殊兒童、尊重特殊兒童 蒙臺梭利女士是教育史上以優(yōu)秀教師而享譽全球的杰出教育家,主要表現(xiàn)為對教育對象的熱愛和尊重。特殊體育教育行業(yè)的教師,更應該熱愛自己教育事業(yè),給予教育對象更多的關愛和尊重,滿懷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并掌握相關的特殊體育教育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3.1.2 創(chuàng)設有生命的教育環(huán)境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們能從所處的環(huán)境中吸收各種信息,并納入自身。所以,特殊體育教師要充分理解有準備的環(huán)境的涵義,在教學前,根據(jù)所教授對象的具體特點,提前設置有準備、有生命的教學環(huán)境,并積極做好引導工作。
3.1.3 學會利用教具,領悟教具的內涵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特教體育教師除開要創(chuàng)設有準備的環(huán)境外,還要根據(jù)具體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投放豐富的教具。蒙氏教育并不僅僅是局限于傳統(tǒng)教具的僵化教育,所以,在特教教師指導教育對象操作教具的時候也要盡量避免使受教者成為“教具的奴隸”,教師要清醒的認識到所教對象的存在及發(fā)展需要,領悟教具的涵義,而非簡單的向所教授對象展示教具。
3.1.4 摒棄舊的思維方式 蒙臺梭利教育中,教師是能夠及時的對教育對象的興趣和需求給予回應,能在特殊情況下對教育對象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干預的導師[11]。特教體育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摒棄一些原有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放下自己,認清位置。當學生正在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時,除非學生遇到危險,或處于危險的情境下,或有傷害自己和同伴的過激行為等情況時體育教師要及早采取措施,進行干預。除此以外,體育教師千萬不要對學生進行干預,盡可能的多讓學生自由分配,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因為,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是整個蒙氏教法的核心目標。
根據(jù)特殊學生的生理特點和需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特殊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加強實踐訓練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提升方法,融合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特殊體育教學方式可以以游戲法、練習法、比賽法等為主,既易于實施教學活動,又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目標。
3.2.1 自由練習法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帶有一種強迫灌輸?shù)姆绞剑墒蟿t更為自由,更符合家長崇尚獨立、自由理念的要求。蒙臺梭利主張讓學生自由活動,不受任何干擾和拘束,其訓練法的中心要點之一是觀察。所以特教體育教師主要充當?shù)氖且粋€觀察者的角色,提供給所教授對象有準備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fā)自由選擇,自己操作教具,以自由為基礎,自動自發(fā)自主地學習,老師則在一旁觀察和引導,盡量不要干預,通過這種自由的練習方式培養(yǎng)教育對象的情感、智商。
3.2.2 體育游戲法 在蒙臺梭利的教育體系中,游戲為幼兒體育教育的主要方式[12]。兒童天生喜愛游戲,是內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現(xiàn),哪怕特殊兒童,也是如此的,對他們來說,游戲往往比食物還重要。特殊學生在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體育游戲活動時,會給他們帶來快樂和歸屬感,讓他們忘卻傷痛、忘卻煩惱和社會的偏見,顯現(xiàn)出他們這個年齡段本該擁有的天真活潑。對特殊兒童進行體育游戲方式的體育教育非常重要,是特殊體育教育賴以進行的起點和基礎。在自由進行皮球、鐵環(huán)、棍棒、手推車、風箏等有趣的體育游戲時,還可以有效的鍛煉特殊學生的肌肉和大腦,促進特殊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3.2.3 體育競賽法 對特殊教育對象開展體育競賽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激情。在比賽的前期準備和比賽的過程中,學生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有利于促進教育對象的發(fā)育和健康,以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在賽場上的超越自我,頑強拼搏更有利于磨練特殊學生的意志力。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一個人的潛在能力在一個有準備的環(huán)境中進行自我構建,自我發(fā)展[13]。有準備的環(huán)境主要是由自由、秩序、現(xiàn)實、自然和安全等幾大基本要素構成的人文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
3.3.1 塑造自由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 在蒙臺梭利看來,自由的環(huán)境是一個人能發(fā)揮自身內在潛能的基礎。所以特殊體育教師也應為特殊學生提供有準備的、自由的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特殊學生可以走出自卑心理的陰影,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大膽的嘗試,自由的選擇學習材料,自然而然的與教師提前準備的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同時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由此帶來積極的發(fā)展。
3.3.2 塑造有秩序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 兒童對秩序都非常敏感,因此,在特殊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項組織安排要盡可能的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體育教具的擺放必須整齊而有條理。例如,讓學生保持有規(guī)律的日常生活作息,體育物品的擺放盡可能有條理、不混亂,體育活動的組織具有一定的延續(xù)性,學生操作完體育教具也要要求并協(xié)助其放回原處。
3.3.3 塑造現(xiàn)實和自然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 蒙氏強調,必須讓年幼兒童生活在現(xiàn)實而非虛幻的世界里。她認為兒童想象力的發(fā)展基于感知覺和真實世界的經(jīng)驗,而不是成人創(chuàng)造的虛幻世界[14]。所以特殊體育的教室中,各種體育教具都應該是真實的物品,而且與所教對象的身體大小,缺陷特點成匹配。室內外擺放花草魚蟲讓學生們來管理照顧,讓其有機會接觸自然環(huán)境,學會照顧他人,富有責任心。
3.3.4 塑造安全、舒適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 對于特殊學生來說,體育教學環(huán)境必須富有活力,但又不能過于凌亂和刺激。特別強調要注意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安全性,各種體育教具的擺放、使用都要充分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避免給學生造成傷害。除了安全以外,還要注重教學環(huán)境設置的美感和舒適度,要在視覺上協(xié)調統(tǒng)一,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3.3.5 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準備和隨后的改進 特教體育教師雖然不是體育課程中的中心人物,但也絕對不能是被動的,要實時對學生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并根據(jù)每個特殊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及時對體育教學環(huán)境進行改進,協(xié)助學生形成與學習教具之間的良好匹配。
特殊體育教材應該針對缺陷學生的需求,用心設計適當?shù)慕滩?。然而,目前我國特殊體育教材非常匱乏,特殊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具有針對性的體育課程標準和教材,大多數(shù)學校使用的是普通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和教材,甚至還有一些特殊學校沒有使用任何標準和教材作為體育教學依據(jù)和參考,這對特殊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新穎的蒙氏教具在設計上充分遵循興趣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在特殊體育教材的設計上,也可以結合蒙氏教育的教學目的,根據(jù)特殊學生的特點和蒙氏教具的設計理念,結合近年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新成果以及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新進展,密切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新的編制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教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材用書和教學用具,做到既“與時俱進”,又“本土化”,豐富教材,創(chuàng)新課程教材體系,讓學生在教學習過程中,快速的學習到此項運動的基本知識,并很好的參與其中,給自己帶來快樂,促進身心健康。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學的發(fā)展,特殊體育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內容。只有結合特殊學生的身體特點、心理特點、缺陷特點和特殊學生在參與社會活動方面的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才能保證開展的教學活動能適應特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符合特殊學生的教育要求[15]。結合蒙氏教育理念的宗旨,特教體育的教學內容要更加注重對教育對象的人文關懷,關注每個教育對象的現(xiàn)實生活與經(jīng)驗等社會活動方面的情況,盡可能的設置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體育活動內容,培養(yǎng)其的社會適應能力,讓其也能享受平等的教育,獲得全面發(fā)展。但在教學內容的制定時,要特別注意運動并不等于健康。所以,開展特殊人群體育活動要盡可能的考慮不安全因素,加強防護和輔助。最好是師生共同參與,老師在保護學生安全的同時,自身也可以得到鍛煉,共同融入娛樂、安全的體育健身氛圍當中。
根據(jù)特教對象易自卑心理的特點,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團體的體育活動使學生了解,自我的發(fā)展與集體是分不開的,使其在協(xié)作完成的同時找到成就感、榮譽感和歸屬感,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作用,明白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根據(jù)學生的生理缺陷特點,可以設計互幫互助、協(xié)作完成的體育項目和運動處方式的教學內容。使教育對象在合作完成的過程中既能鍛煉身體,享受朋友、時間、空間和體育活動融合帶來的樂趣,又能正視自己的缺陷,學會與他人相處,進一步的融入集體、融入社會。
根據(jù)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特殊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著重結合特殊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缺陷特點,以體育游戲為主要方式,促進教育對象的身心健康。
在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特別是北京殘奧會后,殘疾人體育競賽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體育競賽活動的開展受到了特殊人群和其家人的普遍歡迎,在社會上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16]。特殊人群的體育競賽,在組織過程中要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根據(jù)蒙臺梭利教育理念中有準備的環(huán)境,我們可以對現(xiàn)有的體育項目、比賽場地、器材進行加工和改造,為特殊學生準備一個有準備的:利于學習和發(fā)展的,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使特殊學生也能夠積極的、快樂的參與到體育活動或競賽中來,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品質,加強和改善他們的身體康復和社會交往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其中。
其次,借助蒙臺梭利教育中讓兒童發(fā)揮其生命的內在潛能,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等,可以使特殊參與者在比賽中不斷突破自我、發(fā)掘自身的最大潛能。以競賽場上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改變社會偏見。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和社會責任感,也會吸引和帶動著更多的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達到自我康復、娛樂。因此,使特教對象積極的參與體育競賽既能夠促進競技體育訓練和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同時也能促進特教對象的社會化和特殊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特殊體育教育蓬勃發(fā)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特殊體育教育起步晚、發(fā)展水平相對滯后,仍面臨著教學工作無法落實、教材嚴重匱乏等一系列的困境。蒙氏教育理念與特教體育的融合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與完善,因此,學習和運用蒙氏教育法時需深悟其本質,掌握其基本理念,把握精髓,靈活地運用,不能單取其形式嘩眾取寵。特教體育中學習和運用好蒙氏教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特殊體育教育理論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支持,才能支撐特殊體育教育的有效落實,促進我國特殊體育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1] 周雪艷.蒙臺梭利“兒童之家”基本理念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5(06):176~176.
[2] 王秀靜.山西近代高等學校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8.
[3] 徐小青.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理論構建[D].遼寧師范大學,2010.
[4] 劉丹丹.殘疾人勞動就業(yè)權的行政法保護[D].蘇州大學,2012.
[5]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1990.12.28.
[6] 徐小青.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理論構建[D].遼寧師范大學,2010.
[7] 蘇永駿,黃 貴,周景暉.蒙臺梭利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06):56~59,71.
[8] 樸永馨.改革開放30年中國特殊教育的發(fā)展與變革[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8(12):4~13.
[9] 劉 洋,陶玉流,徐建華.融合體育教育:“殘健融合”的當代殘疾人體育教育發(fā)展理念[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28(02):96~102.
[10] 蘇永駿,黃 貴,周景暉.蒙臺梭利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06):56~59,71.
[11] 賴竹婧.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09.
[12] 蘇永駿,黃 貴,周景暉.蒙臺梭利幼兒體育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06):56~59,71.
[13] 黃 貴,蘇永駿.陳鶴琴和蒙臺梭利幼兒體育思想之對比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05):10~14.
[14] 王 華.課程整合理念下的蒙特梭利教育實踐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S1):112~113.
[15] 陳 曙,羅永華,黃依柱.論全納教育視野下的融合體育教學[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07):96~101.
[16] 楊金龍.殘疾人體育競賽和項目設置問題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0.
Research on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in P.E.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LI Xuewen1, WANG Lirong2
1.Zichuan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 of Zibo City, Zibo Shandong, 255000, China; 2.Chengdu Sports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The paper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o set forth the fundamental meanings and analyze the basic concepts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t home and abroad, by analyz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and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e of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paper aims to propose effective paths for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in PE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peci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Montessori educatio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1007―6891(2018)05―0116―06
G807.04
A
2018-05-01
2018-06-26
10.13932/j.cnki.sctykx.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