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稻惠
(漳州市玉蘭學校,福建 漳州 363000)
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落實課標理念、體現《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下文簡稱《考試指導意見》)的精神,選材堅持立德樹人的正確方向,追求高雅厚重的文化品位,突出試卷的人文內涵??少F的是,試卷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和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yǎng),鮮明突出語文特質。就2017、2018年中考試卷而言,試題中純識記考查20分左右,純語言運用考查4分,識記與語言運用相結合6分,更多的題目是既考查語言運用能力又考查思維品質,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值占到試卷總分值的83%左右,其中包括文學類文本閱讀、說明論說類文本閱讀、古詩文閱讀和作文等,閱讀題題干中直接呈現“簡要分析”“簡要概括”“欣賞分析”“簡要說明”之類的表述比比皆是,分值達到41分左右(不包括考查思維品質的選擇題和判斷題18分),占到閱讀題總分值近60%。除就學生義務教育階段識記能力的檢測外,針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考查在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中占據重要位置。
中考語文試卷不僅具有評價學生學業(yè)水平及其高一級學校選拔功能,而且對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還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谠嚲沓尸F的特點,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對2018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的解讀《承載樹人之道涵泳語文之美》中就提到今后的教學方向:“摒棄應試之‘術’,回歸語文教學之‘道’;摒棄單純的應試解題指導和固化的答題模式,回歸文本,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教學?!保?]言外之意,課堂扎扎實實教學,課外實實在在閱讀,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維品質的提升,才是語文教學的正道。
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建立在識記的基礎上的,大量占有語言是提升語用能力的基礎。課標第四學段明確要求識字與寫字要達到3500字左右,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并翻譯文中的句子。中考試卷在積累與運用中對純識記能力的考查力度比較大,除第一板塊16分外,還包括閱讀中文言文詞語句子意思的理解、名著閱讀的判斷。以近兩年中考為例,第1題檢測學生古詩文默寫情況,12個空格全部出自課標要求背誦的詩文(2017年名句考查率達到100%,2018年占了75%);第2題涉及課文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第3題第(1)小考查識字;第6題的第(1)(2)題考查課內實詞的積累,第(3)(4)題考查課外語段的實詞;第8題第(1)小題考查課內句子翻譯,第(2)小題考查課外語段的句子翻譯。但命題以“題在外,答案在內”為原則,比如2018年試題:
“皆宜遠觀”中的“宜”與課內“宜乎眾矣(《愛蓮說》)”“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中的“宜”意思相同,都是“應當”的意思。
“悉是晚景”中的“悉”與課內“悉如外人(《桃花源記》)”“悉以咨之(《出師表》)”中的“悉”一樣,皆為“都”的意思。
句子翻譯“近視之幾不類物象”中的“幾”“類”這兩個關鍵詞同樣可以在課內找到相應的答案,“幾欲先走(《口技》)”中的“幾”和“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中的“絕”,在這里依次是“幾乎”“像”的意思。
2017年文言文字詞句的考查同樣如此,在此不多贅言。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諸如“灌輸式”方法固然有很多弊端,與當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新課程理念相違背,但是以經典為讀本,重視誦讀、要求背誦的傳統(tǒng)教學策略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須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和大量的識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詠、背誦、默寫,積累了生字詞語、名言名句、文學文化常識以及常見的文言詞匯,得到傳統(tǒng)經典的熏陶。同時,通過反復朗讀和背誦,又能體會作品形象的描繪、真摯的感情、優(yōu)美的音節(jié)、嚴密的邏輯,還能掌握文脈的開合變化、起承轉合之妙,“作者思有路,尊路識斯真”[2],從而有效培養(yǎng)了語感,實現課標提出的目標“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的核心即言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母語進行交流溝通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要通過學習語文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但這種人文性是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習得的,人文比重太大,容易將課堂上成思想品德科,無法突出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蛟S部分教師以統(tǒng)編本教材和福建省這兩年中考語文試卷選擇的文本加以反駁,認為現在正大力提倡“立德樹人”,語文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是不是要更多一些?否則,是不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確實,以2018中考卷為例,試題選材關注價值取向。語基小語段內容涉及閩江流域文化,文言文對比閱讀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文化自信;《好沉的一抔土》展示黃河口今昔變遷,《中文輸入法,智慧的代碼》顯現中國拼音打字技術的發(fā)展,非連續(xù)性文本彰顯中國“磁場效應”,這是民族自信。選材人文色彩濃厚,但是所有命題皆挖掘文本中的語文要素,就文本所有設題的指向均考查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濃厚的語文味兒。而諸如此類的“你得到什么人生啟示?”“你贊同某人的做法嗎?”等非語文特質的有關問題已淡出福建中考的視野。
再者,《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前言部分就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币虼?,語文教學在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的前提下,立足語言核心,針對不同體裁作品用心去捕捉、選擇文本語言的閃光點、精彩處,通過比較揣摩、品詞析句,從語言文字入,又從思想內容出,語文“是教怎樣從形式到達內容的課”,[3]品析賞鑒語言,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而理解內容,領會文字背后情感,“學習怎么理解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而不是為了學習語文所承載的東西”。[4]
語文課程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2017、2018福建省中考試卷閱讀部分無論是文學類作品閱讀還是實用類作品閱讀抑或論說類文本,都突出強調對學生的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能力的檢測,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考查。設置選擇題型,注意對文本信息進行轉述與整合,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設置簡答題型,注意考查學生體味作品內容和情感的能力,科學安排難易結構,以更好區(qū)分學生概括、分析和鑒賞能力的差異;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適當提高材料之間的整合度,關注學生分析綜合能力。以2018文學類作品閱讀《好沉的一抔土》為例,第10題選擇題,考查整體感知文章后辨析和信息篩選的能力;第11題分析寫作思路、寫作手法;第12題鑒賞分析重點詞句;第13題提取要點概括文意,第14題考查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和內容探究。五道題題干的擬制綜合性強,需要學生詳細閱讀文本,從不同側面組織答案,加大力度考量學生的思維能力。即便是說明類論說類文本閱讀,也擯棄了以往對文體知識的考查而重在檢測學生對文本信息篩查提取整合的能力。無論閱讀何種文本,都凸顯思維品質的重要性。
那么課堂上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以為應注重語文課堂問題的設計。問題是撬動思維的杠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眴栴}提得太細、太多,難免將文本分析得支離破碎;問題太大、太深,導致學生無所適從“聽而生畏”;問題太淺、太白,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無益問題。問題要緊緊扣住文本中值得探究的問題,時時關注文本內容,或分析人物形象,或理清故事脈絡,或欣賞文字背后的深沉含義,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探究問題,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作為自讀課的《孤獨之旅》為例,教師可以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你怎么理解題目中‘孤獨’意思?文中是如何表現杜小康的孤獨?能否將題目‘孤獨之旅’改成‘放鴨記’?為什么?”這三個問題本身是多元的,立體的,有張力的,能輻射到文本的多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研討文本的熱情,做到據言識意,由意識言,以言達意,言意互轉,如此學生的語用能力才得到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方得以有效訓練。
中考實行全省一張卷以來,試題更注重不同學段之間的銜接,如果說古詩文機械性的默寫是初中與小學對接的話,那么取消以往福建省各地市沿襲十多年的綜合性學習的考查而改為非連續(xù)文本的閱讀,就與高中實用類文本閱讀無縫地接軌,同樣是或圖或表或文字等多則材料的拼接,同樣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概括整合有效信息……就是說明類文本及論說類文本的閱讀,選材(高考實用類文本除人物傳記外)及題目的擬制方向也與福建省高考回歸全國卷前相類似,比如福建省高考卷《說不盡的螢火蟲》(2015年)《蟋蟀之話》(2012年)。無獨有偶,省中考非連文本閱讀和2018年全國高考Ⅰ卷實用類文本閱讀同樣引用了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相關材料,即便設題的方向各異,也顯示了高中和初中的銜接性。還有,同樣以小語段閱讀的形式,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完成對字詞句的考查。
由此,初中教師應適當關注新頒布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找到其中與初中教材相關聯的部分,比如初中教材推薦的名著閱讀與高中課標“整本書閱讀”要求是一致的,初中名著怎么閱讀?什么時間閱讀?花多少時間讀?如何檢測?等等。而高中新課標頒布之后,不少專家、學者、教師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初中教師有什么啟示?比如上海著名特級教師余黨緒就提出文學經典“整本書閱讀”的策略——“讀寫結合”是基本手段,“問題設計”是關鍵,思辨是靈魂。[5]如果能加以借鑒,對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也是極有幫助的。同樣,以內容主題一致的初中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以及中考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與高中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群”的學習模式又有相通的地方,在教學指導方面不能不引起初中教師的重視。以高中的閱讀方式影響初中學生,相信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大有裨益。
語文教學課堂,是反映教師教學理念、實施教學策略的課堂,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課堂,教師應立足語言核心,多管齊下,在提高教學實效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聽、說、讀、寫幾項語文能力中讀為先,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心,語文課標強調要通過閱讀“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其重要性之一是反映在語文教科書的編排上,人教版和部編版每冊同樣六個單元,而部編版的單元課文篇數由人教版的5篇減少到4篇。課內閱讀篇數減少了,不意味著對閱讀教學的不重視,不少課文安排了拓展延伸的閱讀,比如七年級上第七課《散文詩二首》,這兩首詩分別是印度詩人和文學家冰心的作品,因此課外相應推薦了《泰戈爾詩選》和《繁星》《春水》閱讀;而每冊的名著閱讀和自主閱讀的數量由人教版的2-3部增加到4-5部?!安烤幈尽闭Z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的看法是,成功的語文課是“一定要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生活方式……擴大閱讀量,這是改革的方向”。[6]其二反映在中考語文試卷上,閱讀能力的考查分值達到70分,包括六大模塊,題干的擬制均基于對文本的語言文字的解讀,答案指向不再是刻板的套路分析,真正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概括、綜合分析能力。而綜合考查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作文更需要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從各種讀物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來拓寬文化視野,廣泛汲取精神養(yǎng)料,將作文寫得生動具體,寫得新穎獨到,寫得不落俗套。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順利通過初中階段的學業(yè)檢測,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閱讀的范圍除了教材中推薦的必讀名著,教師可根據單元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需要推薦一些相類似的文本,這些文本最好來自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能進入教材的文本一般為經典之作,審核亦比較嚴格,比如教授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上的《白楊禮贊》,可推薦語文版九年級上《囚綠記》《草莓》。此外,初中學生感性思維比較強,缺乏理性思維,思辨能力不足,教師在教學議論文時還可以在學生學有余力的前提下介紹一些時評性的文章,諸如《新華文摘》相關片段及貼近現實的一些社評等報刊文摘,甚至是高考的閱讀語段,以利于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批判思維能力。閱讀高考語段不在于做題,而是廣泛瀏覽,提升閱讀速度。學生只有增大了讀量,提升了讀速,才能真正提高語文閱讀能力。而作為終結性評價的初中學業(yè)掌握情況的中考試卷中閱讀題大多題目答案的組織,必須要聯系文本內容,充分調動思維,而絕不是條條綱綱的套路分析。
當然,提倡大量閱讀,并不等于提倡無選擇的“濫讀”,教師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還應對其作出正確的具有示范性的引導,“量”大“質”優(yōu),質量并行,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至于對課外閱讀情況的檢測,可通過課前十分鐘推薦好書、閱讀交流等一些語文活動完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教學建議和語文課程考試評價等皆有明確的規(guī)定,《考試指導意見》是基于課標解讀的具體操作辦法。它們是教師從事語文教學以及復習考試的指導性綱領文件,起著風向標的作用。但是,近幾年在某些大型的考試中也不乏看到不符合課標和《考試指導意見》的試題,筆者曾對福建省某市連續(xù)進行多年的跟蹤,該市從2015年至2018年的中考卷或者中考質檢卷,年年充斥著考查“說明方法”“論證方法”之類的試題,比如:
第④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18年質檢卷)
畫線部分運用了_______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____________。(2017年質檢卷)
文章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指出其中一種,并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其作用。(2016年中考卷)
第⑤段劃線句運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2015年中考卷)
熟悉課標的教師不難發(fā)現,試題偏離了課標“關于閱讀的評價”和《考試指導意見》中略讀文本“能力目標”的要求。課標指出,“語文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其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考試指導意見》也明確,“現代文略讀,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上述題目中考查說明方法和論證方法屬于文體的概念,明顯不宜作為考查內容,合宜的做法應當是根據《考試指導意見》要求,設置具有思維含量的考題以檢測學生的信息篩查能力,否則只能與現今福建省中考題目大相徑庭,甚至于背道而馳了,貽誤了學生。
因此,一線語文教師要熟悉課標,認真研讀《考試指導意見》,把握正確的教學導向,唯有如此,方能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做到有的放矢,切實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總之,作為檢測學生學業(yè)水平的2017、2018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試卷,比較客觀地反映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對教師平時的語文教學起到了一定的導向性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如果無限夸大其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更有可能走向機械應試的語文教學之路。教師只有依據課標,根據學情,圍繞語文的本質核心,課堂扎扎實實教學,課外指導學生實實在在閱讀,課余仔仔細細鉆研語文理論知識,研讀中考試卷,按照語文的方法教學,才能增強學生的言語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此,語文中考就不再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