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巧
(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社會文化和交流離不開語言,它是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語言能真實的反映出社會中不同的現象,比如,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對社會的認同和價值觀等,所以,語言在日常中反映一定程度的歧視,特別是英語語言,這與人們的觀念有很大關系。英語語言歧視主要是性別歧視?!靶詣e歧視”指的是一類性別成員對另一類成員的歧視,這里的成員指的是男性和女性[1]。
標記性與無標記性是語言學家格林伯格(J.Grenberg)就語言關聯(lián)性提出的一對具有區(qū)別性特征的因素,其區(qū)分標準是簡單,容易,常用和普通,符合這一標準的是標記性,反之則是無標記性。標記象似性被王寅定義為有標記象似于額外意義,處理話語所需的時間和努力較大;無標記象似于可預測意義、常規(guī)意義,只需最小推理。在對英語詞匯進行研究之后,不難發(fā)現這種標記性與無標記性廣泛被應用到指兩性的英語詞匯中。幾乎所有指男性的詞都是無標記性的,而指女性的都是標記性的。男性的詞匯通常都是普通、常用的,而指女性的詞匯是把女性作為無用的人和附屬品,這反映了語言對男性而非女性有主觀上的傾向。
語言的數量與要表達的概念的數量和復雜性是成正比的,如果一個概念是復雜的,就需要更多的語符,也就是需要更多的語言表現形式。這與格賴斯合作原則中數量準則有相通之處,使你的話語如(交談當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樣信息充分,不要使你的話語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對于英語中涉及兩性的詞匯, 如 man/woman、host/hostess、hero/heroine等,指男性的詞比指女性的詞用更少的語言符號,這也從數量象似性上體現出女性被貶低及她們低下的社會地位。
戴浩一提出時間順序原則(the principle oftemporal sequence),即兩個句法單位之間的相對詞序取決于它們在概念世界中代表狀態(tài)的時間順序。英語語言中的性別言語有順序象似性,例如,father and mother,man and woman,boys andgirls,he or she,his or her。固定短語有固定的順序,通常無標記成分先于有標記成分出現,男性被放在了第一位。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對性別言語的詞序有具大的影響,從古代起,男性一直處于社會中的統(tǒng)治地位。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看,重要的信息通常處于首要位置。由于男性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處于主要地位,他們自然會控制語言規(guī)則的形成。但是,這仍然會有例外。例如,ladies and gen-tlemen,bride and bridegroom,這可以用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來解釋。在西方社會,男性處于主要角色,把自己看作是強者,而女性被認為弱者,所以男性會對女性有謙讓的態(tài)度。男性的這種心理定型(stereotype)代表了某種陳腐的觀念和歧視態(tài)度。
很早以前人們對隱喻就開始了研究,傳統(tǒng)隱喻理論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用作簡單的修飾,現代對隱喻的研究顯示,隱喻是人們的對事物進行表達的唯一工具,作為人們的一種認知模式。學者Richards指出:積極的語言能夠表達出人肢體不能表達的意思。語言是人們的一種表達形式。隱喻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但在語言中存在,而且在思想中也存在,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本質上是隱喻式的,通過語言的認知來理解另一件事物,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現象,它是人們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
英語性別歧視隱喻語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人們在日常對事物認知所采用的語言表達形式中帶有性別觀念,才會創(chuàng)造出多種不同形式的性別歧視語言,亦是一類隱喻語。比如,隱喻語不同性別指向。隱喻語自身沒有優(yōu)劣之分,如果將隱喻語放到男女性別上來講會使人有不同的聯(lián)想,色彩相同的隱喻語在男性身上往往帶有褒義,在女性身上很多都有較為強烈的貶義,virtue,用在男人身上表明了男性具有男子氣概,但是如果用到女性身上就變成了貞操。由此可見,不同性別在美德標準方面男性比女性要高;Professiona用在男性身上指的是專業(yè),有經驗,用在女性身上就暗含了妓女寓意[2-5]。
女性專用的詞匯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很大的貶義,比如,Master/mistress和 bachelor/spinster,Master和mistress都是指head of a household,但其所表達的喻義具有比較的差異性。Mistress詞匯不但指女主人,而且還有正常婚姻之外情婦的意思;Bachelor和spinster都是指unmarried person,spinster詞匯不但指未婚女性,而且還有較為偏激的歧視意味。
在我國除了母語主要就是英語語言的學習,英語的學習是我國和其他國家各方面發(fā)展的工具,也是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部分,英語語言受到我國文化的影響,文化也在英語語言的基礎上實現了革新,兩者互相影響,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國文化的革新。由于語言的使用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和民族性,蘊含著人們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所以,英語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有性別差異,這種歧視完全反映在語言中。
人類經歷了不同的社會變革,遠古時期占據主要地位的是往往是女性,但是由于人類的進步和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使男性的在發(fā)展中的地位不斷顯露,逐漸形成了一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局面。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男性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女性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女性開始依賴男性。由于社會分工不同鞏固了男性地位,這就會反映到語言中。所以,男性在社會中的分工強度遠遠高于女性,并且女性的運動范圍比較小。語言能夠反映出男女地位的不同,兩者之間的從屬地位完全從語言中得到反映。
外面的世界屬于男性,男性也在各個領域進行不斷研究,比如,科學和文化等等,與此同時男性也逐漸對語言進行操縱。世界上有一個傳說:世界是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且創(chuàng)造出的第一個生物便是男性,當男性遇到事情幫助時才創(chuàng)造出了女性,叫夏娃,英文名字是Eve。夏娃是通過肋骨創(chuàng)造出來的,上帝稱女性為從男人體內取出來的,所以,語言中“性”的范疇就將陽性置于首位。在中國的記載中,遠古時代中國女性沒有占據過主導地位,那時就已經出現了性別差異的現象,但是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被束縛,到了儒學學派以后開始被束縛起來。中國古代儒家學說中有人有高低貴賤之說[6-10],講述的主要內容是男女在生活中要有明確的分工。在古代語言中也很明確的反映出了女性在當時的地位,比如,從古書或者風俗中男女的排名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因為男性始終排在最前面,夫妻,男女等。很多神話無意識或有意識的對女性進行貶低,編造出來一些神話來降低女性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均處于劣勢,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媒介,對女性有不同的貶低成分。
古往今來,不管社會怎么發(fā)展和變革,人們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女性地位低下在人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長期以往已經變成了社會心理,比如,在國外家庭晚宴中會有人問女性:“what does your husband do”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問男性:“what does your wife do”由此可以看出,人類的進步并沒有將女性的地位抬高,女性地位較男性低是永恒不變的事實,這是一種社會問題,其實女性自身也接受這種高低關系。
世界上很多材料記載了世界和世界上的語言是男性創(chuàng)造的,所以,男性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于女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女性的存在。英語中用“he”這個單詞來形容不明性別的人或者任何人就說明了這一點,比如,a)Everyones hould do^fsbest.b)When eVeryone contributes^fs owni deas,the discussion will bea success.C)Each student will do better if he IIlns a voice in the discussion.這三句英文說明了男性中心論,忽視女性的存在。英語句型中男“他”用到的幾率很大,對一些性別不明人在組句的時候一般情況下用男“他”[11-15]。
除了英語之外,很多不同國家的語言的表達中也有忽略女性,甚至侮辱女性的存在,這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國際權威語言調查顯示,全世界國家中女性比例大約超過一半以上,但文獻所研究的語言表達中“he”與“she”兩者比例明顯具有很大的差異,為 4:1。 再比如,doctor,lawyer,professor等。
在很多國家中,女性結婚后就不能繼承父親姓氏,例如:很多國家,包括我國,尤其是講英語的國家,在稱呼女性時前面總會加上配偶的姓氏,比如稱呼John Smith妻子為Mrs.John Smith,其中包括撒切爾夫人和居里夫人等。在國外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上,名單中男女名字標記也有差異,男性名字不進行標記,而女性名字后面你要有標記,另外,英語中的 husband and wife,host and hostess,Adam and Eve等都說明了女性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屬。
我國語言中以“女”字為部首的字有很多的貶義,比如,奸、嫖、媚等。英語語言中也有貶低女性的成分,辱罵女性的句子也比較多,英語中有:whore,bitch,slut,heifer,等。美國有一個地方經常有颶風的存在,人們?yōu)榇朔N現象命名的時候用的女性名字,比如,Hurricane Besty,Hurricane Camilla。研究英語時,有關辱罵和詆毀的單詞中,有221個是說明女性的,只有30個是說明男性的。比如,housewife,girl,mistress等,甚至 nurse,spinster,daughter等。 有很多詞匯用來體現男性和女性成對,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一些成對詞匯發(fā)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男性詞匯沒有太大的變動,女性詞匯變動的幾率比較大,比如,governess,原意是女統(tǒng)治者,如Queen ElizabethI,the Supreme majesty and governess of all persons,但是現在指的是 nurse maid。 再比如,He’s onlyt hirteen he’salready a man.這個句子原意具有很好的贊美之情,但是現在lady也具有一定的貶義。
在任何國家和民族里,禮儀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消除英語語言歧視重要組成部分,全球跨國經濟貿易中需要通過利益慣例和習俗進行語言的講解,所以,跨國經濟貿易,了解自己國家及外國的相關禮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語言的互通和語言歧視的蔓延,促進英語語言的更好發(fā)展,且借助這種交流方式能對與個別國家、地區(qū)間產生糾紛現象的避免,促進雙方的互信和溝通。另外,從國際市場的開拓等方看來,這一方式的提升自身英語技能方式的運用,更能促進中外貿易交流的友好進行,維護了涉外的形象,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求同存異、尊重隱私以及入鄉(xiāng)隨俗和熱情有度等等。另外,有一些我們不太熟悉的禮儀,如英國歷史上傳下來風俗,當男士和女士走路時,他應當走在靠近馬路的一側,也就是女士的外側,究其根源看來,當時的馬路常在雨后變?yōu)橐黄酀簦斢薪涍^的快速馬車時,勢必會濺起泥水,這時,走在外側的男士則可以為女士遮擋泥水,是一種紳士的表現[4-5]。
在英語語言中,良好的聽力及口語能力,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準確理解西方人的意圖,尤其是對其話語中關鍵詞應當能夠有效理解,這是促進二者交流的前提,其次,在口語方面,對于相應的接待客人的用于及相應的外語知識,管理者必須要有相當深入的了解,并能很好地表達出來,此外,還需要創(chuàng)造出新的詞匯。
語言交流過程中,尤其是英語,基于所處地域及文化等的不同,統(tǒng)一詞匯會呈現出不同的含義,這也是跨國經營企業(yè)管理者應當注意的問題,如“The girl is beautiful as a butterfly”, 在我國的認識思維中,可以將其理解為“蝴蝶”是美麗的化身,其在語法上并無不妥之處,說是在英美等國,這句話中的“蝴蝶”更多地象征為輕浮,顯然不同于我國思維模式下的理解,又如,對于“a lucky dog”,英美人將其定義為 “幸存者”,而從我國的翻譯思維等出發(fā),則會將其以譯為動輒討厭的狗,顯然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很大的差異。看似、簡單的詞義差別,有時也會鬧出笑話和尷尬,管理者應當注意對方面詞匯的理解和應用。
在跨國經營企業(yè)管理者英語技能的提升方面,應當注重對中西方不同道德價值觀的了解,因為環(huán)境及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使得中西方的價值觀及道德觀出現了的較大差異,基于此,勢必需要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英語技能方面對這種差別進行了解,這點極其重要,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句中國諺語,表現為一種傳統(tǒng)美德,但從英美國的角度看來,其更注重個人獨立價值,對于“Since it was your parents who gave birth to you”及后一句 “how can you decide to kill yourself when you are seriously i11”,顯然與英美人的價值觀念相去甚遠,他們更注重個體的成功和自身的價值,認為成功是通過“paddle my own canoe”,所以對于新時期的跨國經營企業(yè)管理者而言,在提高其英語技能方面,應當借助于對不同地域、國家道德、價值觀的了解來實現,有助于其交流等的更高效進行,使得自己管理能真正意義上得到提高,促進其所在跨國經營企業(yè)的發(fā)展[6]。
美國60年代女權主義較為盛行,到了70年代女性在性別制約的基礎上出現了社會性別的說法,這種社會性標志是通過性別來確定,gender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出現的,男女之間有比較明確的分工,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出性別期望值與性別之間的行為規(guī)范,這在英語語言中有很好的體現。所以,女權運動在很大程度上使英語語言出現比較明顯的性別歧視,導致男女用語有很大的差異性。單從英語語言中可以看出,女性在語言表達中要求絕對的公平,保證所有的詞匯都具有通性,與此同時,女性還特別的要求,如果語言具有通性那么在英語語言表達中對于女性用于后邊不應當有性別后綴,比如,在英語中以ess為后綴的詞匯poetess,au-thoress,以trix為后綴的詞匯aviatrix等都應當根據事實環(huán)境進行取舍,保證詞匯表達中淡化性別意識,體現出語言表達中的性別完全平等觀念。女性還說明了性別和職業(yè)的關系,性別不能左右職業(yè)的選擇,職業(yè)對人員的選擇不能由性別來決定,性別和職業(yè)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性,就是說對一個人職業(yè)的評價不能牽涉到該人的性別,這對職業(yè)來講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對此需要從根本上消除人們傳統(tǒng)使的性別歧視觀念。
在英語語言改革中有人提議不能使用以man結構的“人”或“人類”等詞匯。所以,80年代在進行單詞改革中最大程度上避免使用了具有強烈的性別標志的詞匯,很多人對詞匯的使用具有習慣性,偏好使用server,對waiter/waitress使用的頻率較小,還有很多人在詞匯的使用中將flight attendants用stewardesses/stewards來代替,fire fighter用postman/mailman來代替等等。
從英語語言的發(fā)展來看,男性詞匯用于女性或者女性詞匯用于男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都表現出了一種較為消極的態(tài)度,但這種消極在英語語言表達中較為普遍。到了90年代,英語語言詞匯的改革中使些別詞匯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綜合使用,不但有女性而且也包括男性的詞匯,在句意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詞綜合性詞匯同時適合不同性別。比如,bitch,原來的意思主要是針對女性,指的是“難以滿足的女性”,但是通過語言改革之后該詞匯能夠用于多種不同場合,很多男性之間相互稱之為bitch,由此可以看出bitch通過改革已經提升了自身的表達意義,消除了消極的表達狀態(tài),使用與女性的同時也適用于男性,再比如,dude原意是“花花公子”,該詞主要指男性,在男性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經過語言綜合也適用于女性,年齡較小的女性之間也可以用此詞匯進行互相稱謂。
由此可以看出,語言歧視問題和社會中各方面問題有很大的關聯(lián)性,語言導致性別歧視,反之性別歧視也會反應在語言中。語言自身是社會發(fā)展和運轉的核心部分,語言的使用者可以通過當時社會環(huán)境來賦予語言的各種色彩,這與人類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念是分不開的。假如將語言中不利的詞匯忽略,但是被忽略詞匯意義仍然存在,并且人們會通過其他詞匯來表達。所以,語言歧視現象已經成為了社會性問題,這就需要社會手段來進行解決,必須改變人們的觀念,還語言一片凈土。
[1]張偉.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及其文化內涵[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02:87-89.
[2]徐佳.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的認知解讀[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109-114.
[3]王靜淵.英語中的性別歧視與英語教科書建設[D].四川大學,2007.
[4]黃廣芳.透析英語俚語中的性別差異與性別歧視[D].武漢理工大學,2007.
[5]阮氏清.漢越語性別歧視現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6]田紅.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現象及其文化內涵[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47-48.
[7]徐敏.英語中的性別岐視[D].湖南大學,2001.
[8]許琳.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探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
[9]周歡梅.隱喻視角下的英漢語言性別歧視研究[D].西北大學,2011.
[10]楊紅梅.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現象分析與研究[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53-56.
[11]劉甜.英語性別歧視現象分析[D].長江大學,2013.
[12]李燕垣.英語中性別差異與英語教學[D].外交學院,2005.
[13]蔣燕玲.英語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與演變[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03:48-51.
[14]曹佳.論英語語言性別歧視現象的象似性[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05:11-13.
[15]李琨.論英語語言的性別歧視[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