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軍,季振華
濰坊市坊子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濰坊261200
潑尼松是治療壞疽性膿皮癥常用的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較好,但是單一采用潑尼松進行治療時,不良反應較嚴重。研究發(fā)現(xiàn),當依那西普與潑尼松聯(lián)合使用時,療效較為理想,同時可降低潑尼松的使用量,減少潑尼松沖擊治療時造成的不良反應,提高治療安全性,但是該結論有待驗證。因此,該課題以2014年8月—2017年8月該院收治的壞疽性膿皮癥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潑尼松聯(lián)合依那西普在壞疽性膿皮癥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壞疽性膿皮癥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3~55歲,平均(31.52±2.43)歲;按疾病類型分為潰瘍型26例,化膿型7例,增值型5例,大皰型2例。觀察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25~54歲,平均(31.68±2.51)歲;按疾病類型分為潰瘍型28例,化膿型6例,增值型3例,大皰型3例。入選患者均符合壞疽性膿皮癥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感染性潰瘍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該課題均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案具備知情權。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潑尼松片治療:給予醋酸潑尼松片(強的松,國藥準字H33021207)口服,初始劑量為30 mg/次,2次/d。待皮損有所好轉后用量逐漸減至30 mg/d,連續(xù)用藥4個月。觀察組采用潑尼松聯(lián)合依那西普治療:給予醋酸潑尼松片口服,初始劑量為20 mg/次,2次/d,治療15 d后減至30 mg/d,之后每周減量5 mg/d,3周后每月減量5 mg/d。同時給予注射用依那西普(恩利,注冊證號S20150009)皮下注射25 mg/次,2次/周,連續(xù)治療4個月。
①比較2組臨床治療效果。顯效:皮損面積改善超過60%;有效:皮損面積改善30%~60%;無效:皮損面積改善低于30%甚至惡化。②不良反應。觀察2組治療后皮疹、胃腸道反應、乏力、骨質疏松、感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顯效21例,有效12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為82.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顯效12例,有效15例,無效13例,治療有效率為67.5%,2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用藥后皮疹、胃腸道反應、乏力、骨質疏松、感染等不良反應共發(fā)生14例,發(fā)生率為35.0%;對照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共發(fā)生2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5%,2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壞疽性膿皮癥是一種慢性壞死性皮膚潰瘍,好發(fā)于青壯年男性,其中面部、肩背和下肢是常見的發(fā)病部位。該病主要是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缺陷所導致,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初發(fā)時皮損為水皰、膿皰、血皰、結節(jié)等,中央逐漸變?yōu)樗{色,最終導致潰瘍發(fā)生。糖皮質類激素(如潑尼松)是治療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藥物,是壞疽性膿皮癥的一線治療藥物,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發(fā)熱、疼痛等癥狀,并有效促進潰瘍愈合,但是當該藥用量較少時,對皮損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而大量使用時其不良反應較多,易導致部分患者無法耐受,因此限制了該藥的應用。研究發(fā)現(xiàn),當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過高時可導致免疫性疾病發(fā)生,治療壞疽性膿皮癥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時,使用TNF-α抑制劑依那西普輔助潑尼松治療時可取得顯著的效果。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5%。依那西普可與TNF-a結合,從而阻斷TNF-a與細胞表面的TNF受體結合,降低體內TNF-α含量,抑制由TNF受體介導的異常免疫反應,達到治療壞疽性膿皮癥的目的。而且該藥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輕微,與潑尼松聯(lián)合使用時可降低潑尼松的用量,從而減輕潑尼松的副作用。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用藥后皮疹、胃腸道反應、乏力、骨質疏松、感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2.5%。但是,由于依那西普價格較高,且膿毒血癥患者及嚴重活動性感染患者禁用,臨床治療時應根據(jù)患者個人情況用藥。
綜上所述,潑尼松聯(lián)合依那西普治療壞疽性膿皮癥治療效果較好,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超,方凱,晉紅中,等.潑尼松聯(lián)合依那西普治療并發(fā)壞疽性膿皮病的關節(jié)病性銀屑病[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6,45(3):197-199.
[2] 吳超,劉鐵軍,晉紅中,等.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依那西普治療多發(fā)壞疽性膿皮病一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5,44(1):26-28.
[3] Rosita Saraceno,Graziella Babino,Andrea Chiricozzi,et al.PsAPASH: A new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hidradenitissuppurativa with response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inhibi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Dermatology,2015,72(1).
[4] 屈麗娜,于秀路,田洪青,等.以坐骨結節(jié)附著點炎為表現(xiàn)的關節(jié)病性銀屑病[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0,39(6):364-365.
[5] 朱月瑩.綜合護理干預在壞疽性膿皮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65):249.
[6] 張江安,于建斌,李昕,等.嗎替麥考酚酯治療壞疽性膿皮病1例及文獻復習[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7,34(3):324-327,263.
[7] 姜希,李楠,朱慧婷,等.中醫(yī)綜合化腐生肌法治療壞疽性膿皮病合并紅斑型天皰瘡一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36(9):1143-1144.
[8] 吳婷婷,王曉燕,吳迪炯,等.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合并壞疽性膿皮病一例[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5,9(3):137-139.
[9] 董雨,王雨,王廣宇,等.中醫(yī)辨證治療壞疽性膿皮病典型病例報告及理論探討[J].世界中醫(yī)藥,2015,10(8):1215-1218.
[10] 賴秀琴.紅外線照射聯(lián)合蜂蜜治療壞疽性膿皮病患者潰瘍傷口的效果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2):1622-1623.
[11] 陳玉輝,于會艷,龔濤,等.潰瘍性結腸炎合并壞疽性膿皮病、腦靜脈竇血栓一例報告[J].中國卒中雜志,2015,10(3):248-251.
[12] 黃嬋好,許麗嫻,李淑儀,等.一例壞疽性膿皮病潰瘍創(chuàng)面應用新型敷料處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