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輝 張玉紅
(1.河北民族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 河北·承德 067000 2.承德第一中學(xué) 河北·承德 067000)
唐詩和宋詩是中國詩歌界并峙的兩個高峰,它們雖然各具面目但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面對盛極難繼的唐詩,宋人最初采取了學(xué)習(xí)和模仿的態(tài)度,白居易部分詩歌因與宋初文人期待視野相契合而成為他們接受的第一個對象,無論詩歌的題材,體裁,還是表現(xiàn)手法,宋初文人都對白詩進行了模仿和學(xué)習(xí)。這里主要分析宋初詩人對白居易詩歌題材學(xué)習(xí)的一個方面——山水竹情。
“散懷山水,蕭然忘羈”;“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自然山水,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生命中,是一個特殊的字眼,在他們眼中,自然山水絕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它是他們的身體的休養(yǎng)所,也是他們的靈魂的棲息地。白居易是一個熱愛生活也深諳山水之美的人,當(dāng)他在仕途上受挫后,就走向自然山水,于是,鐘靈毓秀的山水,如詩如畫的田園,便成了文人心靈的棲息地??v情山水間,使創(chuàng)傷得到愈合,使靈魂獲得升華。投身于自然山水和田園之中,怡情悅性、歌詠吟唱。山水成為他仕宦生涯中的一種調(diào)劑物,山水詩的寫作也成了他獨善其身的一種方式。
在塵世之中為自己營造一個家園,保持一份信仰,安放感到疲憊的身心,過一種藝術(shù)化的人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夢想和追求。只是這樣的精神家園往往需要有現(xiàn)實的 “田園或園林”作為物質(zhì)的依托。白居易就特別善于為自己營造一個人為的自然空間——園林,作為閑適生活開展的場景,因此不管他在身居何處,官位何職,每到一地,白居易做的第一件事總是會先找到一個居所,精心布置,樂賞悠游其中。正如葛立方的《韻陽秋語》卷十三中所言:“樂天所至處必筑居。在渭上有蔡渡之居,在江州有草堂之居,在長安有新昌之居,在洛中有履道之居,皆有詩人以紀勝。故自謂云:‘余自幼追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手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huán)斗水為池’。所謂君子之居,一日必葺者耶?!卑拙右子兄鴺O高的審美鑒賞力,在進行園林的設(shè)計,注意園林中一草一木一水一石的布置,達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清新雅致效果,例如他晚年在洛陽履道坊的園林居所,就是當(dāng)時洛陽園林中的佼佼者,“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靈鶴怪石,紫菱白蓮。皆吾所好,盡在吾前……”在白居易的山水詩中,園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居所,更是作者性格和精神的外化和象征。
同時白居易也不放棄天然的自然,登臨覽勝,隨著宦居之地的轉(zhuǎn)移,游蹤也遍及了那里的山山水水。謫宦江州時,或是“盡日觀魚臨澗坐,有時逐鹿上山行”,或是“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在蘇杭做刺史時,則深深沉浸在旖旎的江南風(fēng)光之中,“郡在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幸無案犢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十只畫舟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到了晚年退居洛陽后,視自我為“人間閑散物”,更是“看雪尋花玩風(fēng)月”,“洛城內(nèi)外六七十間,凡觀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隨著吏隱情懷的加深,白居易對山水的感知,也由最初的寄情山水消愁解痛變?yōu)橐环N品玩適悅的樂趣。晚年的白居易更具智慧和靈性,人和自然在其山水詩中達到了同構(gòu),融合和互見。
另外,在白居易的山水詩中有個意象出現(xiàn)之頻繁讓你不得不去注意它——竹,在所有的自然植物中,白居易對竹情有獨鐘,在詩中提到不下三百多處。無論處于何處,竹總是與詩人為伴的:長安時“窗前有竹玩,門外有酒沽,”周至?xí)r“何以娛野性,種竹百余莖”,渭村時“引泉來后澗,移竹下前岡”,江州時“上有青青竹,竹間多白石”,忠州時“山城雖荒蕪,竹樹有嘉色”,蘇杭時“數(shù)篇對竹吟,一杯望云醉”,洛陽時“露荷散清香,風(fēng)竹含疏韻”。詩人對竹子的愛是多方面的,愛“橋竹碧鮮鮮”的青翠欲滴的色彩;愛“勁氣森爽竹竿竦”的森然挺立的姿態(tài);愛“風(fēng)竹飄馀霰”的獨特韻味;因此詩人說:“欲將松共瘦,心與竹俱空”,“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guī)煛?。對于白居易來說,竹子不僅可以愉悅性情,具有“冷煩襟”的安定心緒的作用,而且是能與自己心有戚戚焉的知己和友人,對竹的欣賞和認同,寄寓著自己對堅貞品格和高潔不俗的志趣的追求。
宋初有的詩人在進行此類題材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有意的模仿著白居易的自然山水情懷,而對竹的雅好也繼承下來,最明顯莫過于李昉和王禹偁,他們由于稟性、際遇的不同分別選擇回應(yīng)了白居易的園林之趣和皋壤之樂。
李昉是白居易忠實的追隨者,無論是生活態(tài)度還是行為方式都向白居易看齊,對于園林的營造他也同樣的鐘情和傾力,他在開封官邸中有小園,“靜坐最憐紅日永,新晴更助小園幽”,在洛陽萬安山下有莊園,“何處此身堪養(yǎng)老,萬安山下有村居?!薄端问贰氛f“所居有園亭別墅之勝,多召故人,親友宴樂其中”在山水花竹的環(huán)繞之中呼朋喚友、獻籌交錯,鶯聲燕舞,享受著閑適、安逸、富貴的世間樂趣,這是他為政之余最樂于從事的活動??傻搅硕斯霸甓拢幌蚴送卷樌睦顣P遭遇了翟馬周事件,“端拱初,布衣翟馬周擊登聞鼓,訟昉居宰相位,當(dāng)北方有事之時,不為邊備,徒知賦詩宴樂。屬籍田禮方畢,乃詔學(xué)士賈黃中草制,罷昉為右仆射,且加切責(zé)。黃中言:‘仆射,百僚師長,實宰相之任,今自工部尚書而遷是職,非黜責(zé)也。若曰文昌務(wù)簡,以均勞逸為辭,斯為得體?!先恢!弊源肆T相之后,他疏離了官場,退回到私家別墅,過著深居簡出的養(yǎng)老生活。對于園林的設(shè)置也傾向于清幽的品質(zhì)。從二李唱和中我們看到許多對于李昉園林的呈現(xiàn),如李至的詩:“夷門山北是朱門”,“朱門好景多,全宅在園林”李昉的詩:“趨朝十里路”,“地僻塵埃少,幽居一院清”李昉的別墅位于開封城北的郊區(qū),視野開闊,在青山綠水之間,又與寶塔勝境相鄰,清凈無雜,不入塵囂。而園林本身,樹木和花卉的種植也使之與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充滿幽深之感。白居易說:“清冷由木性”,所以具有清涼性質(zhì)的的竹就成為營造清幽園林不可或缺之物,李昉同白居易一樣對竹深深著迷?!氨避幜舻脽o多地,不種閑花種此君……要添迂叟窗前景,特就山僧院里分”,“為愛綠陰時遣掃,恐傷新筍不教鋤”,“何須一一依行種,但要疏疏滿檻栽”他效仿白居易北窗載竹,為的是“遮窗密影朝朝見”,時時與竹為伴,竹的木性帶來了園林“清”的特質(zhì),居于“清”園之人自然也會濾思寧神,心明情澄,這正是李昉對于竹的期待。當(dāng)然竹自古以來就是謙謙君子的象征,李昉也說:“我得此君添一友”,于竹還有一種知音之賞。
相對于李昉在固定地方修園,種竹,王禹偁則游走于謫宦之地的山水之間,在行止的周邊空間中去發(fā)現(xiàn)、尋覓竹的影子。王禹偁天生就有著對自然親近的情懷,“我今方吏隱,心在云水間”,在公事之余,往往隨性的徜徉于名山秀水之間來舒放身心,那么隨著貶謫的到來,王禹偁的山水尋訪變成了一種有意的行為,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他仿效白居易在困境中慰藉自己的方式,寄意于山水,權(quán)把“謫宦”當(dāng)“勝游”。謫居商州期間,王禹偁創(chuàng)作了大量山水詩,如:“為愛一峰形窈窕,豈辭十里路崎嶇”,“不惜馬蹄來北寺,為憐熊耳在西軒”,“修篁瑟瑟石磷磷,去謁荒祠不厭頻。”,“誰愛潺湲到水濱,春來唯有我來頻?!?,根據(jù)王禹偁詩歌標注,你會發(fā)現(xiàn)州西的仙娥峰,州北的北寺,州南的四皓廟,州邊的丹河,是他經(jīng)常出游的地方,在孤寂的生活中,他們就像親朋和好友,是時不時就要拜訪的對象,所以王禹偁的山水詩讀來有一種家常的味道,在人與自然親切和諧的關(guān)系中,他找到了生命新的支點。無獨有偶,王禹偁也是一個愛竹之人,雖無法“坐”園“擁竹”,但他的目光卻時時追隨著竹的身影,如:“東鄰誰種竹,偏稱長官心”;“誰種蕭蕭數(shù)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滿窗疏韻伴吟聲,別夜猶憐枕簞清”所以王禹偁說“此君相伴最多情”,“無竹不成家”,竹就像是他的紅顏知己,品質(zhì)高潔,“不隨妖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曾任雪欺終古綠,也從桃映暫時紅”既堅持有度又虛懷有容,在患難的歲月中與之相惜相契,充滿陪伴和安頓的力量。
當(dāng)然除了李昉和王禹偁之外,宋初的詩人寫竹的也大有人在,如:徐鉉的“清風(fēng)不去因栽竹”,“始有清光映竹林”,“日華穿竹靜”;田錫的 “翠憶玉津官舍竹”,“鶑囀殘花隔竹聞”,“密竹映深花”;張詠的 “官舍四邊多種竹”,“繞窗寒竹夜風(fēng)吹”,“花滿南軒翠竹低”;李至的“檻中修竹依時種”,“百竿修竹影疏疏”,“庭中竹數(shù)莖”?;蛟佒?,或以竹為伴,或作為自然之景的存在,或只是意念之中的想見,在宋初文人的詩歌中總是不乏竹的身影,竹的品質(zhì)。
[1](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M].上海:海古籍出版社,1988
[2]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
[3]王錫九.白居易與宋詩[J].江蘇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