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葉
為小說起名字這件事,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以為最容易不過。常常是一個小說結(jié)束,便自顧自地起了七八十來個名字,翻來覆去地品味著,只覺得手心手背都是肉,個個都好得不行。比如最早的中篇《紫薔薇影樓》,生怕讀者不知道里面有料,就格外想在題目上體現(xiàn)。備選的有《黑胸罩》《和故鄉(xiāng)做愛》《鮮紅的秋千》等等,最生猛的是那個《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給的是《人民文學》,副主編肯定一眼就看出這些題目的不著調(diào),卻很寬容地告訴我:“這都不怎么合適。要再想?!钡莻€調(diào)怎么能那么快就找準?末了這個題目也是副主編給起的。這是我在《人民文學》發(fā)的第一個小說,看到樣刊自然高興,但這個樸實的題目怎么能讓當時的我折服和認同呢?雖然不敢直言,卻腹誹也太平淡了吧,一點兒都不能顯示我的才華啊。有意思的是,等到發(fā)表之后就開始覺得順眼。再過了些時日,被人反復提起,又進了各種選本,就覺得更順眼。再然后,就越看越順眼,直到今天,我由衷地承認:相比于那個小說的內(nèi)在資質(zhì),這樣的題目簡直是最合適不過。
《打火機》,發(fā)表于《人民文學》2006年第1期頭條,這也是我的第一個頭條小說。那一段時間很喜歡“無恥”這個詞,這小說最初便叫《我們都是無恥之徒》,還有一個名字是《出軌》。被主編揶揄著否定:“大師之作,名字得再好些。”最后定的《打火機》。從那之后,在《人民文學》發(fā)的《銹鋤頭》《輪椅》便都以物為題,虛實之間,似乎有了一點兒心得。2011年發(fā)表了《蓋樓記》和《拆樓記》,2012年出版單行本的時候,用《拆樓記》做了書名。其實蓋和拆做題目都覺得一般,只是沒有更好的。比起蓋,還是“拆”字更有意思一點。后來我給人簽名,有人讓寫一句什么,我就寫:“拆掉的,不僅僅是房子?!庇腥苏f:你這個是特別合適的,體量大小正好。我尋思這其實都是看順眼的結(jié)果啊。
最近犯難的是新長篇《藏珠記》。因女主是在大唐天寶年間吃了波斯人給的一顆珠子從而一直活到了今天,就想繞著“珠”字起這個名兒。最初定的是《唐珠小傳》,又覺得太無奇,想到里面有一段是女主把自己和彼得潘類比,彼得潘是永遠長不大,女主則是永遠長不老,便想叫《彼得珠小傳》或者《彼得珠秘史》。和朋友ABCD商量,A說喜歡彼得珠,不喜歡秘史,秘史太惡俗,不能要。BCD們又說彼得珠太矯情,如此左右夾擊,這個動議由此全部廢掉。
然后就是《遺珠小傳》。曾很得意于“遺珠”這個題眼兒,還為此寫好了一段話想用于后記:“這個最平凡又最不平凡的女孩,她不穿越,沒有特異功能,很年輕,也很蒼老,很善良,也很冷酷。是活得最長的人,也是活得最可憐的人,宛如被時間和歲月遺棄的珠子,這個故事,是她的小傳奇,也是她的小傳記,正適合命名為《遺珠小傳》?!?/p>
已經(jīng)拿穩(wěn)了這個名字,想著ABCD應(yīng)該也會贊同,就假惺惺地跟他們做商量狀。在發(fā)給他們之前,索性又堆砌了幾個以備他們厚此薄彼:《遺珠記》《失珠記》《無珠記》《藏珠記》《生珠記》《懷珠記》《含珠記》《識珠記》《唐一珠》《以珠之名》。
他們回復的結(jié)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A:都不是特別好。硬?!妒е橛洝泛汀稛o珠記》有點兒傻。《唐一珠》最可笑。相比而言,最適合的就是《藏珠記》。哎呀咋會想到《唐一珠》,笑死我了。
B:《識珠記》還行,慧眼識珠嘛。將來做宣傳的時候可以說“買此書的讀者皆具慧眼”之類,缺點是“識”這個字速度太快,太瞬間,太簡單。好像只是個識寶的過程。時間延長感和暗示故事的復雜性上也稍微弱一些。相比而言,《藏珠記》稍微舊一些,但更古典,也更有故事的懸念感和情節(jié)的曲折性,更好一些。唯一的缺點就是好像是哪里用過了,對,好像是古代一小說名兒。但沒有啥知名度。無妨。
C這個家伙最刻?。河浤兀玫锰嗔?。失,遺,藏,有動感。相對好些?!稛o珠記》,就沒有動感。我更喜歡失。為什么想到無珠?
本來想就此罷了,這個結(jié)束了好開始下一個嘛。寫作的人可不就是喜新不厭舊?可A是個嚴肅的批評家,斥責我不負責任,說還沒有起到最合適的名字,這個小說就還沒有完成,那就必須繼續(xù)。說得我汗顏起來。
好吧,繼續(xù)。
那天和兩個朋友喝茶聊天,又談到此事,突然想起李白詩“蒼蒼橫翠微”的前句:“卻顧所來徑”,他們都說這個好,簡直是用于千年回憶的經(jīng)典語氣啊。我便繼續(xù)發(fā)給四位。其他三位都表示不好,B最毒舌,道:感覺像是要上野外廁所。
繼續(xù)想。得空就想,著了魔一樣想。那天又突然想到一個:《我的天寶遺事》,女主生在唐朝天寶年間,又呼應(yīng)《開元天寶遺事》。歲月感,歷史感,戲謔感,時間的開闊感,是不是都有了?是不是比《藏珠記》好一些?
回答:沒覺得更好一些啊。因為你的故事發(fā)生在當下,是以當下為主的,不是唐朝天寶年間。還一致站著說話腰不疼地教育我:思路要打開,打開,打開……
夜讀博爾赫斯,又被他的兩句詩觸動,似乎可以做題目:一是“通過你,通過生活”,二是“我無與倫比,卻又與你相似”。發(fā)給他們,他們又回復說我跳躍性太大,像標題黨,更適合90后的青春流行讀物。我把來源一說,C便改口說如果有高雅出處,也不妨可以考慮。沒有出處和有出處,是不一樣的。這就高出一截,可以解說。我說你可真勢利眼。她說當然,這個必須勢利。再議另一個新備選《服刑者》,她倒甚喜:“但你的假定讀者如果是更年輕和世俗化的,大概會喜歡那兩個長的,像我這樣的老家伙們,趣味都是相對經(jīng)典的??赡芤财J??!?/p>
E也參與了進來。說到《服刑者》,他說邱華棟有個小說,叫《時間的囚徒》,議論了一番后,他提了個《一千零一世》,又說現(xiàn)在題目講求現(xiàn)代性和網(wǎng)絡(luò)發(fā)酵的能力,《藏珠記》終究老氣了些,年輕人會拒斥。又說干脆叫《最慢的是不死》吧,我說索性叫《最慢的是活著二》。不知怎么的,又蹦出一個《我的第1375歲》,他說不如叫《我的1573》,讓酒廠來贊助……說著說著仿佛就喝醉了。
最后定的還是《藏珠記》,意在詮釋女主和珠子之間:“這么多年來,我和它是互相藏匿的關(guān)系。它藏匿在我具象的肉身,我藏匿于它抽象的領(lǐng)地?!?/p>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這里,這圈似乎卻也沒有白繞。探討的過程捋一遍,還蠻有趣。也許,題目這種東西在沒有正式啟用前,不過都是個人臆想的一種幻覺。它真正的魅力要在啟用后經(jīng)過反復解讀才會落地。有多少經(jīng)典之作若是單論名字本身,恐怕都算不上是一等一的好。之所以顯得越來越好,最重要的緣故還是因為寫得好吧。寫得好,這才是第一要義。說到底,名字起得再怎么好,那也只是錦上添花,不能用來雪中送炭啊。
選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