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風
基本案情:
2002年11月4日上午9時許,孫玉海到縣工商銀行營業(yè)大廳填寫取款單1000元,并將錢取走。銀行職員當天下午盤點時發(fā)現短款9000元,遂通過監(jiān)控系統(tǒng)發(fā)現孫玉海多領取了現金9000元,于是找到孫玉海要求退還,孫玉海不予承認。于是,工商銀行訴至法院,要求孫退還9000元的不當得利。在審理中,該監(jiān)控視聽資料經省檢察院技術處作技術鑒定得出結論,原、被告當時收付現金經過屬實,且該行柜員從抽屜中取出新版百元現鈔一沓,數錢次數為33次。同時,法院請專業(yè)人員介紹,了解到柜員點鈔為側面點鈔,一般側面點鈔為三指以上。孫玉海對此提不出反證。
意見分歧:
對孫玉海的行為是否構成不當得利,存在兩種意見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鑒定材料無法直接證明被告取得了9000元的不當得利,錄像資料是在未經被告同意的前提下拍攝的,銀行職員點鈔的習慣因人而異,以此推斷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不屬于不當得利行為。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鑒定材料,柜員從柜臺上取出新版百元現鈔一沓,且柜員數錢次數為33次正好為99張,余1張,故算完正好為10000元。在被告提不出反證的前提下,應推定被告的行為構成不當得利。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即被告的行為可以推斷構成不當得利。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客觀上賦予證據種類新的內涵。視聽資料作為一種獨立的、新類型的證據形式被人們廣泛運用到客觀現實生活之中,是客觀現實生活的再現過程。銀行利用內部監(jiān)控系統(tǒng)這種現在科學技術來保護自己和儲戶利益的做法已被人們所知曉和接受,成為一種公認的事實。從錄像資料上看,柜員從抽屜中取出百元新版鈔票一沓,數錢次數為33次,然后交給被告。究竟是支付了1000元還是10000元呢?經過拍攝的錄像已清晰顯示。銀行整捆鈔票未開封的一沓,一沓為10000元,又連續(xù)點了33次,正好符合33次為99張,余1張,共計100張。這種點鈔方法系眾所周知的客觀規(guī)律和事實,足以推斷銀行職員支付的是10000元,而不是1000元。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十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三)有其他證據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制件;”以及第九條規(guī)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三)根據法律規(guī)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的規(guī)定,可以推斷被告的行為屬不當得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視聽資料不能直接反映柜員支付給被告的具體錢數,但反映出銀行職員給付的系一沓百元人民幣,且多指點鈔為銀行職員通過和較為固定的點鈔方法,1000元無需點鈔33次。同時,應當指出,銀行作為一個防范風險程度極高的部門,其安全措施包括監(jiān)控裝置系統(tǒng),已被公安機關準許和認可,銀行和儲戶都已知曉,其拍攝資料來源合法,不屬非法拍攝,也不存在偷拍或需經他人同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