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國
散步,漫不經(jīng)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實各有千秋。
王羲之的散步,風度中見風骨。《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王羲之出身名門望族,有救國匡時之才,喜歡仗義執(zhí)言,從政31年始終不得志,53歲辭職后,更加寄情山水,親近黃老,崇虛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給友人寫的便條《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意思說,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為不想接觸霧氣,現(xiàn)正等待(五石散)藥性發(fā)散。
蘇東坡的散步,閑適中見曠達?!霸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蘇軾被貶到黃州,4年后好友張懷民也受貶到此。秋風起,秋意涼,秋氣高爽,秋月無瑕,難以入眠的他似乎知道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散步到他寄居的承天寺。二人相見,四顧無言,一起散步庭中,月色空明,地上竹柏之影如在水中交錯,此情此景,好不閑適!他自稱閑人,其實身難閑,心更不閑。因為無薪俸,白天忙于墾荒糊口,晚上的時間是自己的,卻又不自覺地想到自己的遭遇。何以遣懷?攜友乘月夜行。從元豐五年的《黃州寒食詩帖》,到《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再到六年的《記承天寺夜游》,散步夜游,東坡的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重大轉變,胸中塊壘得以消解,自哀自怨隨風而逝,瞬間感懷凝成了歷史,曠達豪情天地共存。
汪曾祺的散步,豐富中見溫情?!拔覐男∠矚g到處走,東看看,西看看。放學回來,一路上有很多東西可看。路過銀匠店,我走進去看老銀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個用來釘在小孩的虎頭帽上的小羅漢。路過畫匠店,我歪著腦袋看他們畫‘家神菩薩或玻璃油畫福祿壽三星。路過竹廠,看竹匠把竹子一頭劈成幾岔,在火上烤彎,做成一張一張草筢子……”這個愛好,成為習慣,一直跟隨著汪曾祺,無論是幼年在高郵,青年時在昆明,以及后來生活過的上海,武漢,張家口,等等,他都喜歡去那些熱鬧的地方看看。晚年定居北京,他常常早晨繞著玉淵潭遛一圈,遛完了,找個地方坐下聽人聊天。或者拎著菜籃,去附近的菜場轉轉。像牛吃草一樣,過段時間把散步看到的點點滴滴,再回味、醞釀,等到成熟,一氣寫成文章。他的文章,無論詩、短篇小說、散文,甚至劇本,充滿人間煙火,洋溢人間溫情,與此大有關系。
散步,不僅是茶余飯后的休閑,健身養(yǎng)生的良方,其時其境,其人其性,細細端倪,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