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國營 廣東省公安消防總隊特勤大隊
近年來我國的高鐵建設得到了高速的發(fā)展,高鐵的普及在推動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繁榮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隨著高鐵的普及以及人們對于高鐵依賴程度的提高,高鐵事故的救援工作便值得引起各方的關注。作為高鐵救援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高鐵車廂的破拆技術的完善尤為重要。如何結合當下實踐,就高鐵車廂的破拆技術進行探索,也顯得極具現(xiàn)實意義。
當下隨著工業(yè)體系的逐步完善,高鐵車廂的安全結構與材料設置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傳統(tǒng)的車輛殼體結構不同,高鐵車廂的組成因素不僅含有鋁合金、高壓塑料等物質,還摻雜了很多碳纖維以及其它的復合材料。各種材料特性的不同在完善車廂性能的同時,也在一定意義上為車廂的破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當高鐵發(fā)生脫軌等惡性事故時,車廂會造成嚴重的損毀與變形。車廂原有結構的破壞,位置發(fā)生了偏移,這不規(guī)則的車廂結構也使本身就復雜的破拆工作雪上加霜,救援人員在實施破拆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的可能性便提高了很多。
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隱患主要體現(xiàn)在外在因素以及內在因素兩種。外在因素是指自然環(huán)境對與救援所增加的難度,由于高鐵途徑區(qū)域的復雜性,該區(qū)域內的自然因素對于救援所造成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而作為內在因素,高鐵車體在發(fā)生事故后,自身也可能存在漏電等隱患,二次傷害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這些因素在救援特別是在車廂破拆工作進行時都是需要進行考慮的。
我們針對上文所述高鐵車廂破拆過程中的困擾因素與潛在危險進行了相關破拆原則的設定,分別是:了解情況;消除隱患;救人第一。下文我們也針對該原則進行詳細的講解。
俗話說“知彼知己,方可百戰(zhàn)不殆”,該原則在我們進行高鐵救援車廂破拆工作的開展時同樣受用。只不過這里我們所需戰(zhàn)勝的對象便是那擁有復雜車況的高鐵車廂。所以,我們在進行高鐵車廂破拆作業(yè)之前,必須對車廂內的具體情況以及車廂本身的屬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例如車體的材質,車內的布置,以及受困人員的情況和具體位置。
在以往處理的很多事故中,由于事故現(xiàn)場隱患排查不徹底而發(fā)生的二次傷害事故比比皆是。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正式破拆救援工作開始之前,對事故現(xiàn)場有一個完整的現(xiàn)場風險評估。其次還要劃定警戒區(qū),設置警戒標志,防止不知情者靠近。加強事故現(xiàn)場的地質勘察,防止出現(xiàn)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以及最重要的對事故車體的固定,防止其發(fā)生翻轉進而造成二次傷害。
不僅僅是對于高鐵的車廂破拆救援,所有救援工作的首要原則都是救人。當事故發(fā)生后,救援人員在到達現(xiàn)場的第一時間便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情況設置以救人為原則的救援方案。隨后便要緊鑼密鼓的開展作業(yè),以較少人員傷亡為目標,堅持貫穿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救援的過程中,在面臨器材與人員的抉擇時,也應該果斷的適當舍棄器材,以此減少人所承受的傷害。
在高鐵車廂破拆過程中,以車門的破拆作業(yè)最為常見。車門的破拆不僅可以為之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就技術條件來講,車門的整體破拆也相對容易實現(xiàn)。在具體的破拆過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擴張器的作用,以車廂的堅硬部位為支撐點,選取前后中三個位置作為擴張器的支撐處。根據(jù)現(xiàn)場的具體情況,所采取的具體破拆手段也會有所區(qū)別。例如垂直擴張便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擴張手段。該方式的運用需要對車窗的夾角處進行一個合理的處理,將擴張器置于夾角處,隨后以此為支撐點進行擴張。在這個步驟的進行中,可能會有特殊情況的出現(xiàn)。那便是車頂?shù)目v梁在此刻易與擴張器的上端相觸碰。此刻只需繼續(xù)進行操作,以至擴張器能夠將車門與車廂相分離,隨后在進行進一步的作業(yè)。
當擴張過程中的縫隙過小,進而影響到進一步的救援工作時,便可以進一步拓寬金屬擴張器的作用。此刻需將車廂外部的鋼皮先行撕裂,隨后繼續(xù)以擴張器夾取的方式進行操作,不斷將車廂表面的鋼皮進行拆除,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增加破拆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火花產生的概率,進而降低二次傷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如果破拆工具中含有破門器,那么便需要在實際的操作中注意破門器的安裝位置。該設備的安裝以車門與框架之間為宜,隨后操作設備進行破拆作業(yè)。
當車門被覆蓋或是難以進行作業(yè)時,車頂?shù)钠撇鹱鳂I(yè)便是最佳的選擇了。尤其當高鐵發(fā)生脫軌以至于出現(xiàn)局部翻車的現(xiàn)象,此時常規(guī)的破拆方式也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為了提高破拆效率,加快救援工作的進展,此刻對于重型設備的調動便是在所難免的。而重型設備的操作難度與適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作業(yè)的進程,所以在此刻便需要救援人員與設備的密切配合作業(yè)。
首先車體的固定是必然進行的,在車體固定結束之后,以重型設備為支撐,將車廂的后部進行支撐作業(yè)。如果此刻車廂的前部有傷員,便應率先對車廂內的座位加以拆除,以此來保障傷員的轉運與護理。在車頂進行破拆的過程中,還要根據(jù)作業(yè)的進展實際對車廂的固定與支撐點進行及時的調整,以此來保障車廂的穩(wěn)定,以及破拆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發(fā)生事故后,高鐵車廂會發(fā)生劇烈的震動,在這個過程中,車廂玻璃的破損也是在所難免的。盡管當前的高鐵車廂玻璃經過特殊的處理,但是在高速運轉以及破拆工具破拆進行中必然會對內部人員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在對玻璃進行處理時,首先要保證玻璃散落范圍內人員的清除,隨后才可進行相關作業(yè)。其次,對于車廂殘余玻璃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可能發(fā)生的人身傷害,力求已最小的成本,奪取救援工作做大的勝利成果。車廂玻璃的處理,對于后續(xù)工作的開展以及人員的轉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選用某型號高鐵車型的車廂合金材料,包括車廂頂部、車體板、體受力骨架和大梁等四種材料,包括弧形頂部結構、工字大橫梁、雙層結構車體和車廂內部受力成型骨架方管,材料均為整體成型輕質合金,具有重量輕、硬度強、任性好等性能。
(1)機動無齒鋸:瑞典胡斯華納K960,功率3.7千瓦,最大轉速5400轉/分鐘,鋸片直徑35厘米,最大切割深度13厘米,厚度5毫米。鋸片材質為剛玉、碳化硅、金剛石等膠合壓制而成的砂輪鋸片。通常用于切割金屬材質類物體,如鋼材、鐵板、不銹鋼、鋁合金等材料。具有切割快速、使用方面的優(yōu)點,但砂輪鋸片消耗速度快,容易發(fā)生爆裂。
(2)雙輪異向切割機:青島銳固2530,功率3.7千瓦,最大轉速7400轉/分鐘,鋸片直徑40厘米,最大切割深度11.5厘米,鋸片由兩片相向的金屬鋸片組成,鋸片鋸齒上相嵌金剛石切割刀片,兩塊鋸片相向旋轉,采用類似剪刀的剪切原理進行切割。專用于金屬材質的切割,切割速度快、效率高,但鋸片損耗大,容易夾鋸片,且只能切割型材之類的金屬材料。
(3)金剛石萬能切割機:瑞典胡斯華納K970,功率4.8千瓦,最大轉速9800轉/分鐘,鋸片直徑35厘米,最大切割深度13厘米,厚度5毫米,鋸片材質為高強度金屬鋸片高溫融合金剛砂,適用于切割混凝土、鋼化玻璃、橡膠、金屬、木質等各種材料,俗稱萬用鋸片。
(4) 多功能圓盤鏈鋸: 德國卡特CE970,功率4.8 千瓦,最大轉速9800 轉/ 分鐘, 鋸片直徑35 厘米,最大切割深度13 厘米,厚度8 毫米,主要用于鋁材、混凝土、金屬等材質切割。
(5)多功能鏈鋸:美國卡特D6,功率4.6千瓦,最大切割深度15厘米,主要用于木質、金屬、鋼化玻璃等材料切割,具有切割功率大、效率高、功能強等特點。
(6)液壓剪切鉗子:德國威霸、荷蘭救援科技,最大剪切力38噸,主要用于剪切圓鋼、方剛、合金材料等,如汽車方向盤、轉軸等。
(1)機動無齒鋸切割:無論是大梁、側板、車頂還是受力柱,不管是橫向切、還是縱向切,切割速度均比較快,能夠一次性快速切透,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卡鋸、停滯、爆片等現(xiàn)象,鋸片損耗非常小,材料切割斷口非常平整,整個切割干凈利落。
(2)異向雙輪切割機:雙輪異向切割機切割型材的速度比較快,能快速切斷,且沒有卡鋸、粘連鋸片的現(xiàn)象,但在切割板材時,下刀容易打滑跑偏,且容易夾鋸片和卡住鋸片,尤其是兩片鋸片中間會夾少量的材料廢削,但由于機器本身設計頭重腳輕,在平地訓練操作比較容易,在實戰(zhàn)救援中橫向和向上切割難度非常大,不便于操作。
(3)萬用鋸片切割:萬用鋸片幾乎不能切割合金材料,無論是型材和板材,切割效果均很差。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鋸片摩擦產生高溫,摩擦融化的材料包裹在鋸片切割刀片上,導致無法繼續(xù)切割。
(4)多功能圓盤鏈鋸:多功能圓盤鏈鋸能夠切割材料,但切割速度比較慢,尤其是切口面積較大,斷口非常粗糙,切割線歪斜,切割效果均較差。
(5)多功能鏈鋸:無法切割材料,切割型材時卡鋸,切割板材時打滑,無法切入。
(6)液壓剪剪切:發(fā)現(xiàn)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剪切鉗無法一刀剪斷,需要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剪切才能剪斷材料,并不像剪切鋼材一樣,一刀就直接剪斷。
高鐵的普及對于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以及人們生活的便利有著極強的推動作用,而與之相匹配的是關于高鐵救援技術的相關探索加強。高鐵車廂的破拆技術作為高鐵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具體的高鐵救援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所述內容皆立足于實踐,就高鐵車廂的破拆問題和高鐵車廂材料切割進行了簡要的探討。旨在為今后的高鐵救援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程學慶.高鐵應急救援管理及預案研究[J].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
徐建光.我國鐵路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研究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