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大川,賀稚非,2,張東,吳練軍,李洪軍,2*
1(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重慶,400715) 2(重慶市特色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 400715)
兔肉,以其“四高四低”的營養(yǎng)特點[1]在國外被視為功能性肉制品[2]。然而,中國大部分人認為兔肉有腥味[3],肉的風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4],兔肉腥味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兔肉的消費,研究兔肉腥味物質(zhì)的組成和含量可以為研究脫腥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進而提高消費者對兔肉的接受度。
兔肉腥味是指兔肉在加熱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令人不愉快的特殊氣味[1]。目前,關于兔肉腥味物質(zhì)的研究非常少,國外對兔肉風味的研究幾乎沒有,國內(nèi)學者在兔肉腥味物質(zhì)的提取鑒定和主要腥味物質(zhì)的確定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各自觀點;姜穎等[5-7]認為中級醛類(尤其是己醛)、鹵代烷烴、胺類和呋喃衍生物是兔肉腥味的重要成分;在最近的報道中,謝躍杰等[8-10]利用同時蒸餾萃取、固相微萃取和超臨界CO2流體萃取3 種方式萃取兔肉腥味物質(zhì),結合氣味活度值法進行分析,得出己醛、辛醛、壬醛、己酸等是兔肉腥味的主體成分。
在兔肉腥味物質(zhì)的研究中,己醛等中級醛因為嗅聞閾值較低、在兔肉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中含量較高的特點常被認為是兔肉的主要腥味物質(zhì)。然而,謝等[11]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兔肉腥味物質(zhì),發(fā)現(xiàn)己酸含量高于己醛,并且對兔肉腥味貢獻程度高于己醛。己酸,作為一種腥味物質(zhì),可以由己醛進一步氧化而來[12],也可以通過亞油酸、油酸、硬脂酸等脂肪酸轉化而成[13-15]。但是,圍繞己醛和己酸含量的相關研究還未見報道。本文建立了兔肉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醛和己酸的頂空氣相色譜檢測方法。
兔肉,購自重慶渝北阿興記肉兔養(yǎng)殖基地,同一飼養(yǎng)環(huán)境下75日齡的伊拉兔公兔20只,統(tǒng)一宰殺后,用裝有碎冰的保溫箱帶回實驗室進行分割,分別取后腿、前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真空包裝,于-18 ℃凍藏,待用。
己酸標品(standard for GC, ≥99.5%),己醛標品(standard for GC, ≥99.0%),正己烷(色譜級,≥98.0%)均購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C-2010 Plus氣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HSS 86.50 Plus自動頂空進樣器,意大利DANI Instruments S.p.A.公司;BSA323S電子精密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
1.3.1樣品的前處理
將真空包裝的冷凍兔肉置于4 ℃冰箱中解凍24 h后,把兔肉切成小塊,用家用攪拌機絞碎,隨后取出密封,4 ℃冷藏備用。
1.3.2標準溶液的配置
參考RAMONA等[16]的方法,準確稱取己醛標品0.100 g于20 mL頂空瓶中,用10 mL正己烷稀釋,得到10 mg/mL的己醛標準儲備溶液,-18 ℃保存?zhèn)溆?;?50 μL標準儲備溶液于20 mL頂空瓶中,加入10 mL正己烷稀釋,得到濃度為250 μg/mL的己醛標準溶液A;再取100 μL己醛標準溶液A于20 mL頂空瓶中,加入10 mL正己烷稀釋,得到濃度為2.50 μg/mL的己醛標準工作溶液(H),4 ℃冷藏待用。取己酸標品0.100 g,重復上述操作,可配置2.5 μg/mL的己酸標準工作溶液HA,4 ℃冷藏待用。
1.3.3頂空條件的優(yōu)化
固定頂空平衡時間為 30 min, 考察平衡溫度為 40、50、60、70、80、90 ℃ 時己醛和己酸響應值的變化趨勢,以此確定平衡溫度T;固定平衡溫度T, 考察平衡時間為5、10、15、20、25、30 min對己醛和己酸峰面積的影響,以此確定平衡時間。頂空定量管溫度130 ℃, 傳輸線溫度150 ℃。
1.3.4GC條件
色譜柱:Rtx-Wax (30 m×0.25 mm×0.25 μm);進樣口溫度 250 ℃;升溫程序:40 ℃保持 1 min, 以20 ℃/min升至115 ℃,再以6 ℃/min升至180 ℃(保持3 min),最后以20 ℃/min升至220 ℃(保持3 min);柱流量為1.5 mL/min,流速1.06 mL/min,載氣為N2;自動頂空進樣器進樣,分流比 10∶1;
1.3.5待測樣品的制備
準確稱量1.3.1中的肉樣1.500 g于20 mL頂空瓶中,加入1.5 mL飽和NaCl溶液,立即將頂空瓶密封,輕輕搖勻,然后將頂空瓶放到自動頂空進樣器的托盤上,等待進樣分析。
1.3.6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在一定的色譜條件下,先利用適宜濃度的己酸和己醛標準溶液確定其保留時間,然后參考肉樣中各個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的保留時間,兩相比對完成定性[17]。
定量分析[18]:采用外標法定該化合物的絕對含量。
1.3.7氣味活度值法分析[19]
利用氣味活度值(odor active value,OAV)法鑒定兔肉主體風味物質(zhì);當OAV≥1 時,認為此物質(zhì)對總體風味有重要貢獻;當OAV<1 時,認為此物質(zhì)對總體風味無貢獻。
(1)
式中:C為氣味物質(zhì)濃度,即測得的該化合物絕對含量;T,即該化合物的嗅聞閾值。
1.3.8感官評價
制樣:將解凍后的兔肉切成形狀規(guī)則的小塊,準確稱取5 g兔肉于干凈的頂空瓶中,加入5 mL飽和NaCl溶液,立即將頂空瓶密封,輕輕搖勻,放入70 ℃的恒溫水浴鍋內(nèi)加熱20 min。
感官評定:請10名食品專業(yè)碩士研究生(5男5女)對兔肉腥味強度進行感官評分,感官嗅聞時要求評定人員緩緩打開頂空瓶蓋,先嗅聞頂空瓶口氣體的氣息,隨后將頂空瓶中的兔肉和汁液倒在干凈的濾紙片上,立即嗅聞其氣味,然后打分,每人每個樣品評價1次,具體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兔肉腥味程度的感官評價標準表Table 1 Criteria f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rabbit meat
1.3.9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 17.0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Orign 8.6軟件繪圖。
由于己酸的極性相對較強,因此,本實驗選用Rtx-Wax色譜柱分離己酸。在進樣口溫度為250 ℃、FID溫度250 ℃的條件下,考察了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酸和己醛在不同升溫程序下的分離效果。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柱箱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40 ℃(保持1 min),以20 ℃/min升至115 ℃,再以6 ℃/min升至180 ℃(保持3 min),最后以20 ℃/min升至220 ℃(保持3 min),柱流量為1.5 mL/min,分流比為10∶1時,兔肉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酸和己醛的色譜峰與雜質(zhì)峰有良好的基線分離;其分離效果及出峰順序見圖1。圖1-a是己酸和己醛混標的HS-GC-FID圖,圖1-b是兔肉樣品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的HS-GC-FID圖,圖1中峰號1代表己醛,峰號2代表己酸。
a-己醛和己酸混標的HS-GC-FID圖;b-兔肉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的HS-GC-FID圖;1-己醛;峰號2-己酸圖1 風味物質(zhì)己醛和己酸的HS-GC-FID圖Fig.1 Typical chromatograms of volatile compounds hexanaland hexanoic acid by HS-GC-FID
在上述色譜條件下,己酸的保留時間為13 min左右,己醛和己酸的分離可在13 min左右完成,分析時長適宜,且可得到尖銳對稱的色譜峰,當然13 min后的升溫程序是必要的,這能避免一些雜質(zhì)組分在色譜柱內(nèi)沉積,污染色譜柱。另外由于基質(zhì)的不同,己醛和己酸在標液和肉樣中流出的時間稍有變化,表2列出了己酸和己醛分別在混標和肉質(zhì)中的保留時間,相比于兩者各自的標準溶液出峰情況,己醛保留時間縮短了0.048 min,己酸保留時間縮短了0.002 min。
表2 己酸和己醛在混標和肉質(zhì)中保留時間Table 2 Retention time of hexanal and hexanoic acid inmixed standards and raw rabbit meat
頂空平衡溫度、平衡時間、樣品的性質(zhì)都將影響方法最終的靈敏度[20-21]。本實驗首先考察了頂空平衡時間、平衡溫度對方法靈敏度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2-a,圖2-b。
隨著頂空平衡溫度升高 , 更多的己醛和己酸從基質(zhì)中釋放到頂空中,從而使頂空的目標分析物濃度增加,進而增加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并使達到平衡的時間縮短; 但如果平衡溫度過高,則會造成蒸汽中水汽含量過高,進樣后會對柱子和檢測器造成損害。固定頂空平衡時間為 30 min, 分別考察了平衡溫度為 40、50、60、70、80、90 ℃ 時己醛和己酸響應值的變化趨勢 , 如圖2-a所示,平衡溫度達到70 ℃后,隨著溫度的升高,己酸和己醛的峰面積趨于穩(wěn)定,因此平衡溫度確定為70 ℃較為合適。
頂空平衡時間主要由待測組分分子從樣品基質(zhì)到氣相的擴散速率決定。固定平衡溫度70℃ , 分別考察了平衡時間為5、10、15、20、25、30 min對己醛和己酸峰面積的影響 , 圖2-b表明:當平衡時間超過 20 min后,己酸和己醛的峰面積趨于平穩(wěn),因此本實驗確定的頂空平衡時間為20 min。
a-不同平衡溫度下己酸和己醛響應值的變化;b-不同平衡時間下己酸和己醛響應值的變化圖2 平衡時間和平衡溫度對己醛和己酸響應值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equilibr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s on theresponses of hexanal and hexanoic acid
鹽析作用能提高頂空氣相色譜法的檢測靈敏度,即在待測樣品中加入飽和NaCl溶液來改變揮發(fā)性組分的分配系數(shù)。在平衡時間為20 min、平衡溫度為70 ℃的條件下,實驗發(fā)現(xiàn),添加飽和食鹽水溶液能夠增加檢測到的己酸和己醛峰面積,因此本實驗在制樣時會在頂空瓶中加入適量飽和食鹽水溶液。
在頂空樣品瓶中加入1.5 g干凈的玻璃珠和1.5 mL飽和食鹽水,制成不含任何己酸和己醛的空白基質(zhì)[16]。分別向空白基質(zhì)中加入 3、6、15、30、60 μL己醛標準工作溶液H和己酸標準工作溶液HA,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5、10、25、50、100 μg/kg的標準樣品在確定的最優(yōu)條件下進行測定(n=3),以目標物的峰面積與對相應的質(zhì)量濃度(μg/kg)繪制標準曲線[22],如表3所示,己酸和己醛在5~100 μg/k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99 3和0.999 5。
方法的檢測限(LOD)和定量限(LOQ)按照公式LOD=3.3×SDBlank/Slope和LOQ=10×SDBlank/Slope進行計算,Slope是表3中標準曲線的斜率,SDBlank代表使用本方法進行分析時背景響應值的大小,其具體的測定方法是在本實驗確定的條件下分析幾份空白樣品(n=6),然后計算其響應值的標準差得出[23]。此方法下己酸和己醛的檢出限(LOD)分別為1.49 μg/kg和2.57 μg/kg,定量限(LOQ)分別為4.5 μg/kg和7.78 μg/kg。
表3 己醛和己酸的線性范圍、檢測限、定量限、標準曲線方程及相關系數(shù)Table 3 Linear rang, limit of detection, limit of quantitation, equations of standard curves andcoefficient R2 of determination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 for hexanal and hexanoic acid
向2.3中空白樣中添加36 μL 己醛標準工作溶液H,使己醛的最終添加含量為60 μg/kg,按相同的方式制6個平行樣品,在本實驗確定的最優(yōu)條件下分析。測得己醛的加標回收率為89%~98%,相對標準偏差為3.81%;向空白樣中添加30 μL 己酸標準工作溶液HA,使己酸的最終添加含量為50 μg/kg,重復上述分析方式,己酸的加標回收率為90%~96%,相對標準偏差為2.41%,結果見表4。
表4 方法的回收率與精密度(n=6)Table 4 Recovery and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n=6)
在本實驗確定的最優(yōu)條件下,使用HS-GC方法測定了兔前腿、兔后腿、背最長和腹部肌肉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醛和己酸的含量,其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中可以看出,兔肉中己醛檢出量為49.62~ 67.73 μg/kg,腹部和前腿己醛含量并無明顯差異,前腿、背部和后腿3個部位己醛含量差異顯著;己醛含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腹部>前腿>背部>后腿。己酸檢出量為10.32~14.92 μg/kg,前腿和后腿己酸含量并無明顯差異,后腿、背部和腹部3個部位己酸含量差異顯著;己酸含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腹部>背部>前腿>后腿。
表5 不同部位兔肉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酸和己醛的含量及OAV分析
注:表5中濃度列的肩標字母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不同則表示差異顯著(p<0.05)?;衔锏男崧勯撝祬⒖枷嚓P文獻得出。
表5中列出了不同部位兔肉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酸和己醛的OAV分析,在既定條件下:OAV > 1,說明該組分可能對總體氣味有直接影響;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OAV 值越大說明該組分對總體氣味貢獻越大。盡管不同部位兔肉中己酸和己醛含量不同,但己醛的OAV值為11.02到15.05之間,己酸的OAV值為9.38到13.5之間,這說明己醛和己酸對兔肉腥味有直接影響,與謝躍杰[10-11]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兔肉腥味是指兔肉在加熱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令人不愉快的特殊氣味,本實驗通過感官評價的方式對基于HS-GC方法的測定結果進行了驗證。在圖3中,感官得分越高,代表腥味越強,因此從感官嗅聞的角度來說,腥味強度從大到小分別是:腹部>前腿>背部>后腿。值得注意的是,圖3中腹部和前腿腥味強度的感官得分并無顯著差異,背部和后腿的感官評分差異也不顯著,但背部和后腿的感官評分顯著低于腹部和前腿,這說明腹部和前腿的腥味明顯強于后腿和背部,并且可以通過感官嗅聞的方式分辨出來。
圖3 不同部位兔肉腥味程度的感官評價結果Fig.3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rabbit meat odor indifferent parts of rabbit meat注:圖中誤差線上方字母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不同則表示差異顯著(p<0.05)。
在HS-GC方法的測定結果中,己醛含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腹部>前腿>背部>后腿,這和感官實驗中腥味強度從大到小的順序完全吻合。己酸含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腹部>背部>前腿>后腿,這和感官嗅聞的結果稍有出入,但是兔肉腥味是由多種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共同貢獻的結果;并且在一定條件下,OAV 值越大說明該組分對總體氣味貢獻越大[19],表5中的OAV分析表明己醛對兔肉背部和前腿腥味的貢獻比己酸更大,因此盡管實際測量中背部的己酸含量高于前腿,但因為前腿的己醛含量高于背部,所以感官嗅聞得出前腿腥味顯著強于背部也是有可能的??偟膩碚f,感官評價的結果和HS-GC方法的測定結果是較為一致的。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HS-GC-FID的同時測定兔肉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酸和己醛的方法。實驗表明該方法前處理簡單易行,測定結果準確,能達到所需要的檢測目的,此法也適用于其他食品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己酸和己醛的檢測。
作為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兔肉中己醛檢出量為49.62~67.73 μg/kg;己酸檢出量為10.32~14.92 μg/kg。OAV分析表明己酸和己醛對兔肉腥味有直接影響。
[1]朱成林, 李誠, 付剛,等. 兔肉腥味物質(zhì)的研究進展[J]. 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 2015(1):165-169.
[2]DALLE Z A, SZENDRO Z. The role of rabbit meat as functional food.[J]. Meat Science, 2011, 88(3):319.
[3]楊佳藝, 李洪軍. 我國兔肉加工現(xiàn)狀分析[J]. 食品科學, 2010, 31(17):429-432.
[4]JAYASENA D D, AHN D U, NAM K C, et al. Flavour chemistry of chicken meat: a review.[J]. Asi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3, 26(5):732-742.
[5]姜穎, 張振華, 張益民,等. 兔肉腥味物質(zhì)的提取與鑒定[J]. 分析科學學報, 2002, 18(4):300-302.
[6]張振華, 翟頻, 沈幼章,等. 兔肉腥味來源的初步分析[J]. 中國養(yǎng)兔雜志, 1997(5):3-4.
[7]張益民, 張振華, 周培根. 兔肉腥味物質(zhì)的提取和鑒定[J]. 分析化學, 2001, 29(7):859-859.
[8]XIE Y J, HE Z H, LV J Z, et al. Identification the key odora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hyla rabbit meat via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J]. Korean Journal for Food Science of Animal Resources, 2016, 36(6):719-728.
[9]XIE Y J, HE Z F, ZHANG E, et al. Technical note: Characterization of key volatile odorants in rabbit mea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with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J]. World Rabbit Science, 2016, 24(4):313.
[10]謝躍杰, 賀稚非, 李洪軍. 兔肉揮發(fā)性風味成分提取效果的比較[J]. 食品科學, 2015, 36(24):147-151.
[11]謝躍杰, 賀稚非, 李洪軍.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兔肉腥味物質(zhì)[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 49(16):3 208-3 218.
[12]KRUSE A, DAHMEN N, DINJUS E, et al. Oxidation of hexanal to hexanoic aci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 1. Experiments in a tubular reactor and modeling[J]. Journal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2006, 39(2):211-219.
[13]AL-HIJAZEEN M, LEE E J, MENDONCA A, et al.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lipid and protein oxidation, color, and volatiles of raw and cooked chicken breast meat during storage[J]. Antioxidants, 2016, 5(2):19.
[14]LAMPI A M, DAMERAU A, LI J, et al. Changes in lipids and volatile compounds of oat flours and extrudates dur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J].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2015, 62:102-109.
[15]ROWAN D D, ALLEN J M, FIELDER S, et al. Biosynthesis of straight-chain ester volatiles in red delicious and granny smith apples using deuterium-labeled precursor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1999, 47(7):2 553-2 562.
[16]BOSSE N D R, WIRTH M, KONSTANZ 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marker compounds in raw ham using headspace-trap gas chromatography[J]. Food Chemistry, 2017, 219:249-259.
[17]TIAN J Y, YU J, CHEN X G, et al.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cetoin in beer with headspace sampling-gas chromatography.[J]. Food Chemistry, 2009, 112(4):1 079-1 083.
[18]楊牢記, 賓艷南, 徐敏銳,等. 內(nèi)標法和外標法在測定己酸菌發(fā)酵液己酸含量中的應用[J]. 釀酒科技, 2016(6):78-81.
[19]劉登勇, 周光宏, 徐幸蓮. 確定食品關鍵風味化合物的一種新方法:“ROAV”法[J]. 食品科學, 2008, 29(7):370-374.
[20]鐘金鋒. 頂空氣相色譜檢測技術在乳液聚合和纖維素改性研究中的應用[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2012.
[21]BARANI F, DELL'AMICO N, GRIFFONE 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headspace trap.[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2006, 44(10):625-630.
[22]ZHANG C Y, LIN N B, CHAI X S, et al. A rapi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ethanol and methanol content in wines by full evaporation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J]. Food Chemistry, 2015, 183:169-172.
[23]SHRIVASTAVA A.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imit of detection and limit of quantitation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s[J]. Chronicles of Young Scientists, 2011, 2(1):21-25.
[24]ZHU J, CHEN F, WANG L, et al. Comparison of Aroma-Active Volatiles in Oolong Tea Infusions Using GC-Olfactometry, GC-FPD, and GC-M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2015, 63(34):7 499-7 510.
[26]CALKINS C R, HODGEN J M. A fresh look at meat flavor[J]. Meat Science, 2007, 77(1):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