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鵬
摘要:宋代初期的山水畫家李成在繼承五代北方山水畫派的基礎上,后自成一體,以其非凡的藝術成就影響北宋山水畫壇。由于李成出身文人士大夫階層,其畫風又能迎合當時統(tǒng)治者的審美需求,又是文人士大夫畫家的欣賞焦點,更是眾多的山水畫家追隨和標榜的對象。因此李成山水必然成為文人畫的前驅者,對宋代文人畫起到促進作用。本文主要通過正反客觀方面審視李成山水文人繪畫思想情結的一些看法,并對李成山水作為文人繪畫性肯定。
關鍵詞:李成山水;文人畫;文人士大夫
宋人有“三家山水”之說。所謂三家即李成、關同和范寬,他們是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三家山水中成就最大,影響最廣的是李成。宋《宣和畫譜》中記載:“于是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營丘焉” 。以上正說明李成在北宋時期山水畫壇上的重要地位與聲望。
一、山水畫家李成生平
李成(公元919-967年),字咸熙,山東青州人,祖籍長安,為了躲避戰(zhàn)亂而舉家遷居到營丘,后世便尊稱李成為“李營丘”。李成博通經史,琴棋詩畫無所不能,有較高的文學才華和藝術修養(yǎng),氣韻情操不同于他人,尤其是繪畫上出類拔萃。
二、正面客觀環(huán)境對李成山水文人繪畫性審視
(一)李成山水以文人士大夫階層為基礎的文人繪畫性
文人士大夫階層,是中國古代社會介于統(tǒng)治者和庶民之間的一個獨特階層,他們以繪畫自娛或借物寓意表達志節(jié)意趣,并逐漸傳播形成一種風尚和勢力。從而激發(fā)了文人繪畫的發(fā)展和產生。我們從李成的代表作之一《讀碑窠石圖》看出,李成著力刻畫了一個寒冬季節(jié),荒涼的地方矗立著一座古碑,周圍聚著幾株殘枝斷干的古樹,突出了外界的荒漠環(huán)境,嚴酷的氣候和古樹那種堅韌頑強有強烈感情特征的藝術形象??吹竭@荒寒凄涼的意境,不由想到作者,李成不依附權貴,不為重金所動,不輕易與人作畫,努力強調繪畫僅僅是完善自身人格理想過程中的一種方式。
(二)“文人畫論”證明李成山水文人繪畫性
明代董其昌提出的:“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從畫論中提到的“李成、范寬為嫡子”,是極其重要的,是明確地評定從文人畫萌芽狀態(tài)的創(chuàng)立到宋代文人畫發(fā)揚,為后世文人畫發(fā)展提供依據。在藝術潮流運動過程中,李成作為當時繪畫藝術潮流的引導者,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智慧,是中國封建社會新的審美傾向,并在文人繪畫的內涵和外延形式上都進行了不斷深化的傳播。可以說,文人階層參與繪畫的藝術運動過程,就是這條文人畫論脈絡自身不斷豐厚的過程。而文人畫正是在這種文人對繪畫的不斷修正中創(chuàng)立、傳揚、發(fā)展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將他們的所有哲學觀念,文化心態(tài),知識修養(yǎng)等滲入到繪畫領域,構成了完整的文人畫的獨特精神內涵,李成作為這個不斷演進的動態(tài)藝術潮流過程中一員,作為文人畫的傳承起到了承上啟下作用。
三、反面客觀環(huán)境對李成山水文人繪畫性審視
(一)片面判斷李成山水文人繪畫性
北宋米芾著作《畫史》中對李成山水記載:“李成淡墨如夢霧中,石如云動,多巧少真意”。當時對李成山水推崇備至的時候,公然說李成的畫是“俗體”。唯獨看中了董源的“一片江南”的繪畫風格。追本溯源,米芾自身是學習和描繪南方山水,而且個人極力推崇董源江南山水畫派,其筆法溫潤柔和.主要因為董源的繪畫中表現了他所追求的“平淡天真”和“不裝巧趣”的境界,反觀對李成山水卻說:“少真意?!泵总缹畛缮剿脑u述加入個人主觀情感。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尊崇“平淡寧靜”的人生境界,是李成等文人們追求心靈自由,是絢爛之后歸于平淡自然,是繁華落盡后的和諧安寧,這正是文人們要表現他們一種形而上者謂之道的精神思想。文人畫在后來崇尚簡、淡就是因為在這樣看似簡單、冷清的畫面中蘊藏著自然統(tǒng)一的人生哲理。李成山水畫最早展現出了蕭條曠遠的境界,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說:“煙林平遠之妙,始自營丘。”“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峰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庇纱耍诶畛傻纳剿嬛衅竭h和蕭疏的景象,已經顯現出了文人畫的因素,李成自己說:“性愛山水,弄筆自適耳,豈能奔走豪士之門?!币搀w現了文人畫自娛的意境繪畫思想。
(二)客觀因素混淆李成山水文人繪畫性
李成以自娛為目的,以抒情為手段,以不為皇家服務和他人服務為原則。其畫風符合北宋統(tǒng)治者的審美需求,促進宮廷和個人大量收集藏畫一百五十九幅等,又是眾多山水畫家追隨的對象,其中大部分院畫家都出于他的門下,成為“院體畫”山水的典范,所謂:“畫苑畫,大抵出入營丘?!币陨细鞣矫婵陀^因素影響李成山水文人繪畫性,并使后期的畫評著作認為李成山水無文人畫之意。
總之,文人畫是離不開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李成以文人士大夫的階層和情感進入描寫山水畫的世界,表現他作為文人繪畫的精神追求,強調了他的山水畫的才情和思想,展現了他所向往的生活。正如古代文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對于山水的留戀不在于繪畫題材本身,而在于畫外的逍遙以及對走遍萬水千山的自由渴望一樣,抒發(fā)他們內心或豪邁或抑郁的情懷,表達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努力擴大著文人畫抒發(fā)內心的功能。因此成為文人畫的前驅者,對宋代后期文人畫的興起和發(fā)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
[2]岳仁譯注.宣和畫譜[M].湖南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