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崖雪,高瑞雪,劉 瀟*,王 豐,李曉陵,閆禹竹,王欣波,孫士紅,任佰亮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TN)是最痛苦、難治疾病之一,發(fā)病率接近 4.5/100 000,老年女性多發(fā)[1-2]。目前,中樞病因學說認為TN的發(fā)病為癲癇樣改變,周圍學說認為是該神經脫髓鞘改變[3]。在三叉神經節(jié)神經元中存在P2Y2 受體,激活P2Y2受體通過抑制Kv通道亞型表達增強TG神經元興奮性,引起大鼠顏面病理性疼痛[4],本研究通過運用電針配合深刺下關穴方法降低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神經元中P2Y2受體表達情況并增加Kv3.4 mRNA表達而達到止痛目的。
1.1 動物 SD成年雄性大鼠,體質量(250±50)g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
1.2 主要儀器與試劑 5-0可吸收鉻腸線(上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小鼠來源的大鼠β-actin單克隆抗體(Cell signal technique公司),多克隆兔抗大鼠P2Y2(Santa Cruz 公司);E831型電泳儀(Consort公司比利時),Western Blot轉膜系統(tǒng)及垂直電泳(Bio-Rad公司美國),羊抗大鼠Kv3.4(Santa Cruz公司),PTPCR儀(CORBETTRESEARCH澳大利亞公司)。
1.3 模型制備 對SD大鼠進行腹腔麻醉后俯臥位固定,局部消毒,鏡下做右眉弓上弧形切口,暴露出眼眶,撥開內容物,暴露出眶下神經,從近向遠分離眶下神經。用2根鉻線結扎神經,間距2 mm。壓迫力度:纖維鏡下可見神經略微變細,不全阻斷神經傳導,保持神經外膜血液通暢。待動物醒后進行觀察(通常于術后14 d成模),模型成功率70%。
1.4 模型成立標準 14 d后操作員持刺激棒對大鼠患側面部進行刺激,如出現(xiàn):大鼠患側面部避免被接觸,快速后退,或表現(xiàn)將頭面藏于身下,躲避刺激或團起身子向籠壁靠攏,大鼠快速抓咬刺激物的攻擊行為,非對稱性面部搔抓至少連續(xù)3次中的任意1項或l項以上即模型成立。
1.5 分組及治療方法 選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隨機分為3組,各10只。電針組(電針配合深刺下關穴治療組):14 d后(模型成立)即開始對大鼠治療,采用不銹鋼毫針,規(guī)格:0.18 mm×13 mm(上海真康醫(yī)療公司);右側下關穴進行直刺,深度約5 mm(盡量接近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處),向后平刺百會穴,深度約3 mm;連接電針治療儀,正極連接百會穴,負極連接下關穴,選擇波形:輸出頻率80 Hz/s連續(xù)波,電針20 min,再留針10 min后拔針,2次/d,14 d為1療程。假手術組:切開皮膚暴露神經,不結扎神經,縫合右側眶部皮膚后觀察。模型組:切開皮膚暴露神經,結扎神經,制備大鼠TN模型。
1.6 痛閾測定 用BME-403型細絲法檢測儀從小到大逐漸增加折力,對大鼠觸須及周圍皮膚進行刺激,各強度需要刺激6次,取平均值確定大鼠痛閾。當強度大于20.1g時,大鼠未出現(xiàn)疼痛反應,痛閾即可以定為20.1g。對各組大鼠痛閾進行統(tǒng)計比較。
1.7 Western Blot方法檢測P2Y2受體 用PBS洗滌培養(yǎng)后的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加入細胞裂解液,進行裂解細胞,刮下細胞后,收集于微量離心管中,5~10 min沸水浴, 1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測定蛋白含量(Bradford法)。樣品每種取蛋白50 μg,加入上樣緩沖液后進行不連續(xù)SDS-PAGE(濃縮膠60g/L,分離膠100g/L)。泳畢,把蛋白電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上,滴加BSA(10 g/L)封閉,依次滴加一抗(多克隆兔抗大鼠P2Y2 ,濃度1:1 000)及二抗(標記的羊抗兔IgG,1:3 000 HRP),室溫下分別作用1、2 h。然后進行洗膜,之后用化學發(fā)光法ECL進行檢測,程序為將X線片先顯影2~20 min,進行定影,再通過圖像分析軟件Image tool讀取在X線膠片上測得目的條帶的光密度值,然后檢測β-actin條帶的光密度值,以此做參考標化各組P2Y2蛋白表達量。
1.8 實時定量PCR檢測Kv3.4 mRNA表達情況 提取三叉神經節(jié)RNA,取總RNA 1 μg為模板,以β-actin做為內參,進行檢測。擴增條件:先95 ℃預變性,然后持續(xù)5 min進入30個循環(huán),72 ℃7 min延伸;β-actin擴增條件:先95 ℃預變性,在4 min后進行32個循環(huán),10 min 72 ℃延伸。擴增產物進行電泳。采用凝膠成像系統(tǒng)對目的電泳條帶進行讀取,將3組Kv3.4的灰度值標化,進行比較。
1.9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7. 0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各組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為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痛閾比較 見表1。
表 1 3組痛閾比較(,n = 10)
表 1 3組痛閾比較(,n = 10)
注:與模型組比較,# P<0.05
組 別 術后14 d 術后28 d假手術組 10.22±3.46 # 11.56±2.36#針刺組 1.46±0.25 10.36±2.88#模型組 1.02±0.04 3.44 ±1.65
2.2 3組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神經元P2Y2受體蛋白表達情況 模型成立后(術后14 d),假手術后14 d及電針深刺治療14 d(術后28 d)后,Western blot方法測定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中 P2Y2受體的表達。經電針深刺法治療后三叉神經痛大鼠TG中P2Y2受體的表達顯著下降,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假手術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3組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中 Kv3.4 mRNA的表達情況 模型成立后(術后14 d),假手術后14 d及電針深刺治療14 d(術后28 d)后,采用實時定量PCR測定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中 Kv3.4 mRNA的表達。經電針深刺法治療后三叉神經痛大鼠TG中Kv3.4 mRNA表達顯著增加,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假手術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叉神經痛,針灸選穴上常以局部選穴為主或按分支選穴[5],存在誘發(fā)三叉神經痛發(fā)作的弊端[6],本研究顏面只取一個遠離疼痛部位的下關穴[7],與總督一身陽氣的百會穴[8]相配,既不會誘發(fā)疼痛又起到疏調顏面陽經經氣作用,達到經脈通則不痛的目的。配合電針波形中密波以充分達到鎮(zhèn)痛作用[9-10]。
同時下關穴深刺盡量接近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在三叉神經節(jié)神經元中存在P2Y2受體。 P2Y2受體在體內廣泛分布,激活后具有顯著病理生理效應[11]。P2Y2受體下調(可以通過該受體抑制劑)對傳遞疼痛信號起到抑制作用,從而終止疼痛[12]。而三叉神經痛發(fā)病機制正是由于某種損傷激活TG上P2Y2受體,進而抑制Kv通道亞型表達增強TG神經元興奮性,引起大鼠顏面病理性疼痛[4]。本研究通過運用電針配合深刺[13]下關穴方法盡量接近并刺激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降低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神經元中P2Y2受體表達情況。同時電壓門控性鉀通道亦受到TG上P2Y2受體的調節(jié),進一步促使神經末梢中神經遞質釋放[14]。通過研究,在TN發(fā)作時IA起作用最明,IA的Kv通道亞型主要是Kv3.4等。本實驗結果顯示,電針深刺法治療后三叉神經痛大鼠疼痛程度明顯減輕,TG中P2Y2受體的表達顯著下降、Kv3.4 mRNA表達顯著增加,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結論:此法可以通過降低P2Y2受體表達同時增加Kv3.4 mRNA表達,抑制神經元興奮性而起到鎮(zhèn)痛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培慧,劉佳妹,孫曉紅.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5, 58(6):1373-1376.
[2]曾明慧,傅先明,姜曉峰.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2,13(2):55-57.
[3]姜濤,馬林.三叉神經痛病因、病理、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及影像學的重要作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5,22(6):312-316.
[4]李娜.P2Y2受體對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神經元介導瞬時外向鉀電流的電壓門控性鉀通道的抑制作用研究[D].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 2012.
[5]劉征,王海燕,馬莉.近5年中西醫(yī)治療三叉神經痛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 18(4):90-93.
[6]黃壯,霍金,趙冏琪.齊刺電針扳機點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 2017, 36(1):31-34.
[7]陳裕彬,粟璇,杜淑佳,等.下關穴透刺療法對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7, 37(1):67-69.
[8]程為平,韋燕博,張茜茹.論百會穴穴性及臨床應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 16(3):123-124.
[9]師帥,李雪巖,蔡玉梅.電針密波治療伴面肌痙攣的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6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 2015, 42(4):81-83.
[10]周杰,陳勤,梁宜.電針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7, 10(2):116-120,124.
[11]于亞東,郭清,洪光祥,等.大鼠嘌呤P2Y2受體在神經系統(tǒng)分布的實驗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05,18(11):156-158.
[12]柴松嶺,高璐,張福胤.P2Y及P2Y2受體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療, 2009, 28(5):169-171.
[13]吳虹輝.深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3, 28(12):1047.
[14]張潔,李偉敏,邢巖.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神經纖維受損的研究[J].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 2017, 19(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