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華,孫明祎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沈陽 110032)
高血壓病是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種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1]。我國高血壓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2009年國家統(tǒng)計顯示發(fā)病率為12%,近幾年增至28%左右[2],而高血壓病分布又以東北地區(qū)居多,這與東北地區(qū)寒冷,食用鹽攝取量過多有關。本研究分析中藥湯劑合并耳穴壓迫法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效果?,F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門診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級高血壓病患者中抽取12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例進行研究,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6.3±1.6)歲,平均病程(4.2±0.7)年;研究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 53.7±1.8)歲,平均病程(4.6±1.3)年。2組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1.2.1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診斷標準[3],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 mmHg和/或舒張壓90~99 mmHg。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科學》(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年)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臨床表現:眩暈耳鳴,頭痛而脹,每因煩勞惱怒而加劇,腰膝酸軟,舌質紅苔黃,脈細數[4]。中醫(yī)癥狀量化標準: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1.2.3 納入標準 1)年齡30~70歲;2)符合1級高血壓病診斷標準;3)中醫(yī)辨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證型;4)無服藥史,或既往服用降壓藥但已停藥超過2周;5)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2.4 排除標準 1)年齡不符合;2)血壓不符合1級高血壓診斷標準;3)有確切的證據診斷為繼發(fā)性高血壓者;4)患有心、腦或其他嚴重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5)殘疾患者;6)嗜酒、濫用藥物病史;7)既往有過敏史;8)妊娠或哺乳期婦女;9)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治療方法 對2組均進行高血壓病的宣傳教育,要求限鹽飲食[5],根據《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制定運動處方,要求2組患者每周至少進行5~7次有氧運動,每日累計30 min。對照組予卡托普利12.5 mg/次,3次/d口服(無禁忌癥);研究組予平肝潛陽、滋養(yǎng)肝腎藥物,藥物組成:天麻15 g,鉤藤20 g,石決明20 g,牛膝20 g,桑寄生20 g,杜仲15 g,黃芩15 g,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1劑/d,水煎服,每次取汁150 mL,3次/d。同時配合耳穴壓迫法,取穴: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腎、角窩上、結節(jié)[6]。方法:每次取一側耳穴,雙耳交替治療。耳廓常規(guī)消毒后,將王不留行籽貼壓在選取的穴位上,并進行按摩,直到出現脹痛感和灼熱感為止,并囑咐患者每日自行按摩3~5次,2 d換貼1次。2組療程均為2周,并且均進行隨訪觀察。
1.4 療效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相關規(guī)定。1)血壓療效標準,DBP下降至正常范圍,下降幅度≥5 mmHg為顯效;DBP雖未降至正常范圍,但下降幅度≥5 mmHg或DBP下降至正常范圍,但下降幅度≤5 mmHg或SBP下降幅度≥15 mmHg為有效;除外上述標準均為無效。2)中醫(yī)癥狀療效標準[8],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緩解,總積分減少≥70%;有效:癥狀部分緩解,總積分減少≥30%;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積分減少<30%。
1.5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癥狀改善情況及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質量量表SF-36[9]。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統(tǒng)計軟件數據包SPSS 18.0進行分析,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血壓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血壓療效比較(n = 60) 例
2.2 2組臨床癥狀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癥狀總有效率比較(n = 60) 例
中醫(yī)學無“高血壓病”病名,將其歸為“眩暈”“頭痛”“中風先兆”[10]。其病因病機古代醫(yī)書論述頗多,《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靈樞·海論篇》指出“髓海不足”[11]以及《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認為本病的發(fā)病原因在于風火,指出“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至《丹溪心法》“無痰不做眩”,《景岳全書》“無虛不做?!钡?。故本病主要以肝腎陰虛為本,虛火內擾為標,陰虛陽亢,導致風、火、痰、虛、瘀等病理因素的產生及氣血升降失調。病變以虛實夾雜為主,其中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導致的眩暈最為常見[12],此型眩暈若肝陽暴亢,陽亢化風,亦可夾痰夾火,竄走經絡導致中風。
《素問》曰“治病必求于本”,高血壓病以肝腎陰虛,虛火內擾為病因病機,治療原則為“平肝潛陽、清熱安神”。臨床應用中醫(yī)藥綜合治療1級高血壓具有一定優(yōu)勢[13-14],本研究在綜合古今文獻的基礎上,結合高血壓病的臨床特點組方,并配以耳穴壓迫法治療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患者。方中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鉤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經,二者平肝熄風為君藥善治眩暈、頭痛。石決明平肝潛陽,善于除熱明目,與君藥聯(lián)合使用,增強平肝熄風之力;牛膝引血下行,與石決明共為臣藥。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以治本[15];黃芩清肝瀉火以亢陽;龍骨、牡蠣鎮(zhèn)心安神,均為佐藥。同時配以耳穴壓迫法[16],結果治療組臨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且無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黃翌,李妍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臨床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4, 33(20):43-44.
[2]XIONG X,LIU W,YANG X,et al.Moxibustion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omplement Ther Med, 2014, 22(1):187.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1, 19(8):701-743.
[4]王亮,王珂.辨證治療高血壓經驗[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2, 26(3):3-4.
[5]林劍.中醫(yī)防治高血壓的體會[J].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4,6(10):107-108.
[6]張立娟,王康鋒,王平,等.針灸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取穴現狀分析[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 31(1):102-104.
[7]鄭曉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73-77.
[8]閻斌,張艷,劉晶晶,等.中醫(yī)綜合療法防治1級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J].陜西中醫(yī), 2016, 37(12):1571-1573.
[9]楊瑞春,文彬.中醫(yī)辨證治療社區(qū)老年高血壓臨床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yī)藥, 2015, 32(4):197-200.
[10]王華.高血壓患者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22):130.
[11]胡小蓮,錢海凌.柴遠復方顆粒聯(lián)合硝本地平緩釋片治療高血壓病45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 2007, 21(2):76.
[12]萬輝勤. 自擬調絡降壓飲結合西醫(yī)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 18(15):297-299.
[13]李騰飛,劉婧婕,曹金繩,等.舒郁降壓顆粒治療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伴焦慮抑郁障礙[J].吉林中醫(yī)藥, 2016,36(10):995-998.
[14]于洪浩,張艷.天麻鉤藤飲結合穴位埋線治療1級高血壓病降壓時間的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33(6):932-935.
[15]陳燕春,楊松,趙彥平,等.常用降壓藥對高血壓患者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5, 20(10): 1144.
[16]劉楊.降壓敷貼聯(lián)合耳穴埋豆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 31(5):998-99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