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堅
三月份,好像又拖稿了。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二月份過得實在是太舒坦。再加上,前段時間,那個叫“跳一跳”的小東西不知不覺地介入了我的生活,于是,我的“拖”字訣也就越發(fā)地爐火純青了。
說到跳一跳,真的很有說一說的必要。首先是,一次次地重復著一按一放,真的有意思嗎?我覺得挺有意思!當然,更專業(yè)些的分析如下:
一是不綁定也不必下載。想玩就玩,不想玩隨時走人,這游戲不黏人,被黏上的都是不知不覺自己上鉤的,厲害!
二是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來娛樂。公交站臺上,以前只能跺腳御寒,現(xiàn)在可以跳一跳,約會等人可以跳一跳,會議間隙還是跳一跳……“跳一跳”既不挑人也不挑時間,挺好!
三是小游戲寄生于大平臺。跳一跳這樣的小游戲如一根鴻毛般不著痕跡地附著在微信平臺,利用其社交屬性,再加上人類天生的競爭性,時間就在一次次“只要幾分鐘就能超過他(她)”的過程中偷偷溜走了,高明!
跳完之后的反思:我們在教育產(chǎn)品設計和課程研發(fā)時,向類似游戲產(chǎn)品學習的地方挺多。
舉例1,前幾日,我參加了一個教育產(chǎn)品推介會。當一眾廠商代表都在自詡產(chǎn)品功能獨特幾乎能“包治百病”時,有一個家伙卻如此表達:①產(chǎn)品夠簡單,就ABCD四個按鈕,誰也不會弄錯;②產(chǎn)品經(jīng)得起折騰,摁不壞也摔不爛;③產(chǎn)品沒有侵占性,也不綁定資源,老師原來怎么教還是怎么教,不用另搞一套。就這么幾句話,卻深入我心。因為,一直以來,那些陌生領域的且一下子整不明白的東西,幾乎都進了個人“最不入眼產(chǎn)品”名錄。
舉例2,學校STEAM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年前,在撰寫實施方案時,我提出了從“活動”課程到“活”課程的意識轉變問題。因此,無論是已經(jīng)實施多年的“種子課程”“游學課程”,還是規(guī)劃中的“瓶罐小花園”等項目,都強調了后續(xù)觀察和持續(xù)研究的重要性。
于是,2018,我開啟了這樣一個STEAM項目——為校園里所有的植物建檔(主題暫命名為“校園里的植物”)。這個建檔過程其實挺復雜,僅靠個人之力很難做好。因此,充分利用互聯(lián)時代的技術優(yōu)勢,在家校實時互聯(lián)、課內(nèi)外無縫鏈接的基礎上,把這個項目做成一個可以往下傳承的可持續(xù)的課程,做成一個具有學科和人文雙重價值的活的課程。當然,任何一個項目,都必須從零起步,因此,我們的課程,還具有迭代學習的意義,從初始階段的大框架出發(fā),不斷豐富不斷生成,把一個階段性的項目研究活動,隨時間的推移逐步生長為一個有生命長度的活課程。
項目的第一課是“我為( )照一張標準像”,這是校園植物建檔工程的第一步,所涉及的內(nèi)容也非常多。感興趣者,可以一起嘗試著去做。詳細的課程框架和實踐路徑,我們下期見。
PS: 現(xiàn)在,說“你不行”,其實已經(jīng)OUT了,關鍵要看“你們行不行”。我理想中的校園植物檔案項目,若要有所收獲,必須把目光聚焦在“基于云端互聯(lián)的團隊協(xié)作”,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繞不開這個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