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光明 資深媒體人著名汽車記者
2月24日,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宣布,旗下海外企業(yè)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這一持股比例意味著,吉利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由此證實,吉利入股戴姆勒不是空穴來風。值得關注的是,在對外宣布中強調了這是由李書福擁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管理的收購行為,也就有了李書福收購戴姆勒之說,后又出現(xiàn)了李書福收購奔馳之說(奔馳屬于戴姆勒旗下的業(yè)務部門)等。這些
說法似乎都沒有錯,但確切地說,只能說是入股,而不是收購。外界對之的好奇不僅因為這是一件揚眉吐氣的事,更是把它當作了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新聞。這令國際汽車界為之震驚,而且又是發(fā)生在李書福身上。
這是何故,又是什么故事?
吉利李書福,李書福吉利。從屬性上來說,沒有區(qū)別。在中國的車企當中也只有李書福配得上這種叫法。這倒不是因為李是民企造車的先驅,而是率先到海外開買買買先河之人。我們看到,把一個車企的命運維系在一個人身上,并有了影響效應,這在當下汽車圈里還十分少見。對于
這次收購戴姆勒近10%的股份,從事件本身來看,要比收購沃爾沃來得爽,而且干凈利索,并完全按資本市場規(guī)矩辦事,戴姆勒無話可說,不管你多牛,資本比權利更平等,那怕你再傲慢,也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在這一點上,李書福完成了他在汽車圈里從仰視到藐視的角色轉變。
公開報道稱本次收購始于半年前,也就是2017年9月。彼時,吉利方面接觸了戴姆勒,表明收購意愿,并商討了介入方式。在向吉利做定向增發(fā)和二級市場收購中間,蔡澈選擇了后者。同時,雙方一開始便達成默契,收購比例不超過10%。從最后的結果來看,完全按照當初商討的結果來執(zhí)行。
這說明什么?是游戲還是交易?暫難判斷(現(xiàn)在看到的只是單邊信息)。但已有權威人士有話要說,而且在央視發(fā)聲,看來此事想不發(fā)酵也不可能。央視出題:吉利高價收購奔馳,將買回什么?又將給企業(yè)和行業(yè)帶來怎樣的變化?(這種提法不妥,與事實不符,值得質疑)。
那么,李書福本人又是怎樣的態(tài)度?
“戴姆勒是一家擁有一流管理團隊的優(yōu)秀公司。能夠入股戴姆勒,并支持由蔡澈博士帶領的管理團隊開展工作,我感到非常榮幸。很高興能在戴姆勒未來發(fā)展道路上伴隨其成長,助力其成為電動出行和線上技術服務領域的佼佼者。”
這話里有話。在業(yè)界看來,此舉并非單純,有暗示,也有覬覦。正如李書福自己所說,“21世紀的全球汽車行業(yè)面臨巨大的創(chuàng)新機遇,也面臨來自于非汽車行業(yè)公司的挑戰(zhàn),各個汽車企業(yè)單打獨斗很難贏得這場戰(zhàn)爭。為了主動抓住機遇,我們必須刷新思維方式,與朋友和伙伴聯(lián)合,通過協(xié)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對戴姆勒的投資正是出于這種戰(zhàn)略思考?!?/p>
一次入股行為李書福就能指點江山,而且居高臨下,戴姆勒聽了是啥滋味?蔡
澈再牛也不過是個職業(yè)經理人,而李書福才是說話算數(shù)的老板。這樣的對比就不難看出汽車的競爭又何止是汽
車?那么,李書福的勇氣和底氣又來自哪里?在外媒看來,這是李書福買買買背后的大膽預測。他說:未來世界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只有2~3家企業(yè)能活下來,誰能屆時占領技術制高點,誰就是勝利者。這就令世界汽車巨頭們?yōu)橹懞畹呐e動無疑釋放出了一種新的競爭思維和手段。有媒體披露,李的下一個狩獵目標將是捷豹和菲亞特-克萊斯勒。
無可否認,李書福的話語權業(yè)已建立。人們已經不懷疑他的資本運作能力和對汽車業(yè)態(tài)變化的判斷力。他的發(fā)聲讓全球汽車大佬們都要豎起耳朵來聽。過去是“瘋話”,今天是“雷霆”。你看,對于入股戴姆勒,李書福在第一時間就給了對方一顆定心丸。他表態(tài),將完全遵守戴姆勒公司的企業(yè)章程和治理架構,尊重公司的文化和價值取向,承諾長期持有其股權。
如此口氣,誰敢小覷?對戴姆勒來說,這難道是股東說的話?
回顧這幾年李書福在海外的收購案,可以說是頻頻得手,嘗到了甜頭。從最先的東邊不亮西邊亮的被迫無奈,到成功收購沃爾沃咸魚翻生,再到一系列收購的全球布局,令國內外汽車界大跌眼鏡,原來汽車可這樣玩。
李書福通過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不僅盤活和改造了吉利,而且使他的企業(yè)迅速蛻變?yōu)槿蜍嚻螅瑢①Y本+產業(yè)的游戲玩得風生水起,左右逢源,打通了制造與技術、資本與產業(yè)、人才與文化、權力與資本、技術與道德、利益與分配的壁壘,真正做到了“世界資源為我所用”的隨心所欲。人們不禁要問,李書福的魔力是什么?
在汽車專家陳祖濤眼里,李書福就是個農民出身的造車人。陳回憶道,1998年他的第一款車(豪情)下線,我看了他的汽車生產管理,車間通風不好,管理也不行。我問了幾個汽車生產管理常識問題,如:“你生產的車道路試驗走了多少公里?”他居然對道路試驗茫然無所知。而他對汽車的認知也僅限于“奔馳的頭、寶馬的尾、夏利的車身”。20年后,他已經成為汽車專家,不僅懂車,還能設計(據(jù)說沃爾沃天地概念車、S90三座總裁版等都有他的手筆)??梢哉f,他已不局限于對汽車實體和制造的了解,而是一個“汽車戰(zhàn)略家”。
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是一個由工具理性建構起來的現(xiàn)實,如大數(shù)據(jù),以及汽車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lián)化、共享化)等,都是它的投影。所以,以往的傳統(tǒng)汽車思維如果不改變顯然就會被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所拋棄。李書福成功入股戴姆勒看起來匪夷所思,仔細探究起來這是對汽車重新認知的一次觀念改變。對李來說,給一條門縫就能擠出一扇門的時代早就開始了。入股只是熱身,好戲尚未開鑼。
李書福有奔馳情結。吉利的第一款車就克隆了奔馳(前臉),后在清華大學與奔馳同臺做碰撞試驗。在李的心目中,奔馳就是轎車的標桿,頂級轎車的象征。從進入汽車行業(yè)起,他就把奔馳作為追趕的目標,當作偶像仰視。而今他可以用藐視的眼光狩獵世界汽車大鱷,一言九鼎?,F(xiàn)在還能說他是汽車瘋子嗎?入股戴姆勒,并占有表決權的股份,這是李書福繼收購沃爾沃之后又一次爭取到與汽車巨人比肩而坐的權利。這種變化,表明李書福對汽車的認知已經從“四個輪子一個沙發(fā)”跨越到駕馭汽車產業(yè)收放自如的境地,尤其是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搞多種形式的自主開發(fā)如魚得水,同行們難以望其項背。可以說,李書福已經從鯰魚變成了蛟龍。
那么,如何看李書福入股戴姆勒?
有人說,這是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成功,也有人說,吉利又拿到了一個漂亮的品牌背書。不過也有人說,中國汽車強大不能簡單地靠買買買,還是要靠自身的強大,認為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還得靠自己積累和摸索,要有自己的城池等。不過,李書福入股戴姆勒給我們帶來的也許不只這些,也是對汽車重新認知的一次觀念改變。即在資本的全球性流動和互聯(lián)網興起的背景下,世界汽車正在發(fā)生裂變和重構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兩個引擎(一個是市場對資源相對高效的配置,另一個是科技增長派發(fā)的紅利)帶來的驅動效應所形成的知識社會已經來臨。
從1985年就開始與汽車行業(yè)接觸并從事新聞寫作,曾先后對汽車業(yè)界重大事件做過深度報道。長期關注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變化,并參與一些軟課題的研究。著有《輪上風流》、《大國汽車》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