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芳
摘要: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也越來越豐富。古箏作為具有傳統(tǒng)民族特色的樂器之一,有著古老悠久的文化歷史,學習古箏可以陶冶情操,傳承文化,提升個人的文藝古典氣質(zhì),深受廣大家長和小學生的喜愛。
關(guān)鍵詞:古箏教學;學生;興趣
小學家長們的傳統(tǒng)觀念也大為改觀,由原來的的只注重學習成績,變得越來越注重孩子文藝特長方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但在實際的小學教學中,學習和推廣普及古箏教學存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本文將結(jié)合相關(guān)應對策略進行探究。
一、小學古箏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和存在的問題
(一)年齡小自制力差
小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初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有的才7、8歲,認知能力和自制能力都較差,還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們一般都是在家長的帶動和主張下學習古箏的,因此很多學生在教師授課時往往不能聚精會神聽課,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不高,教師也很疲憊,沒有成就感。
(二)練習時間不夠
小學生們的作業(yè)本來就不輕松,報課外輔導班的學生很也很多,很多學生在周末都是
下了這個輔導班再奔赴那個特長班,很多家長和學生也抱怨平時忙、事情多,沒時間練琴,所以小學生練琴的時間常常得不到充分保證,就更不用提有規(guī)律地練習了。
(三)缺乏堅持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睂W習古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勤學苦練長期堅持的過程。練習古箏的過程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現(xiàn)在的孩子們大都是家里寵溺的寶貝,沒吃過苦,比如手練疼啦,練習過程太枯燥啦,這些都能成為小學生們不能堅持下去、失去學習興趣的理由,一遇到困難就愛打退堂鼓也是很多小學生的通病,也是讓老師們最頭疼的地方。
二、對于小學古箏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教師要研究有效應對的策略
(一)增加課堂的生動靈活性
刻板乏悶的課堂對小學生來說是缺乏吸引力的。教師可以隨機應變,適時改進。比如上古箏課當天天氣悶熱,教師可以抽出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們喝點水休息會;中途穿插個有趣的小游戲,師生一起參與;還可以讓學生們自告奮勇上臺彈奏當天所學的曲子或是經(jīng)典名曲。這樣學生們不會覺得上課過程是枯燥無趣的,更能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也增加了上課的效率。
當教師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們開始出現(xiàn)小動作或煩躁的情緒時,可以鼓勵一名學生上臺彈奏一曲拿手的曲目。學生的基礎各不相同,有的是剛?cè)腴T,有的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學古箏了。教師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上臺彈奏一曲“高山流水”或“彩云追月”等經(jīng)典名曲,讓學生在彈奏前先大概介紹對所彈曲目的了解程度和演奏技巧,可以成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渲染了課堂氛圍,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有規(guī)律地安排練習時間
保證充分的練習時間是學好古箏的關(guān)鍵所在。學生和家長經(jīng)常說沒時間練琴,其實是沒有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好練琴時間。小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在學校的學習壓力大確實是客觀事實,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定一個練習彈奏的課表。
課表的時間安排要緊湊合理,因為學習練琴的過程在不間斷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更好的進步和學習效果。周一到周五練習的時間不宜太長,可以在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每天安排20-30分鐘的練琴時間;周末的時間比較寬松一些,可以安排一個小時的練習時間。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彈奏古箏更是如此,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合理運用時間,提高自身的效率。
(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低年級的小學生們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不能堅持而中途放棄的原因源于對古箏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講解樂理知識和彈奏技巧外,要不斷把古箏發(fā)展的悠久傳統(tǒng)文化傳遞給學生,在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上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以引起學生對古箏學習的熱愛和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穿插播放一些小學生在大賽中的視頻,同齡人之間都有羨慕和比較的心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只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每個人都能成功;告訴學生們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是天才,“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成功者的秘訣就是他們付出的努力比別人更多,成功在于不斷地堅持和不懈地努力。教師也要不斷鼓勵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不斷引導和強化學生們學習古箏的濃厚興趣、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學好古箏的堅定決心,啟發(fā)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不斷進步,達到更好的教學質(zhì)量。
古箏是一種音色優(yōu)美、音域?qū)拸V的樂器,比較容易上手,屬于難度系數(shù)不高的樂器。學習古箏,不僅可以作為一種個人特長,還可以培養(yǎng)豐富的感情、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底蘊、修身養(yǎng)性,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傳播和弘揚。古箏教師在這個傳承過程中發(fā)揮著靈魂人物的角色,而小學是最好的沖鋒地。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教學這個陣地,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身素質(zhì)和專業(y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和總結(jié),及時應對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研究好應對策略,學會帶著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去教學,把我國的古箏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胡克粉.小學生古箏教學存在的難度及其應對策略[J].北方音樂,2015(08).
[2]楊姝.小學古箏社團活動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以成都市地區(qū)為例[J].四川戲劇,2017(10).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路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