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偉 白 雪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1)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顯著,老年疾病的發(fā)病率日趨增加,血脂異常和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內(nèi)分泌代謝障礙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高脂血癥是臨床常見的老年慢性疾病,亦是老年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高危病理因素。隨著人們對中醫(yī)藥的認識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中醫(yī)藥傳統(tǒng)療法調(diào)節(jié)人類健康的契合點。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觀察益氣活血方配合拔罐法對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及體質(zhì)量指數(shù)的影響,現(xiàn)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于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就診于我院門診的老年高脂血癥患者共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60~80歲,平均72歲;病程2~10年;對照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60~82歲,平均71歲,病程2~1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益氣活血方(自擬)配合拔罐治療。藥用黃芪20 g,白術15 g,茯苓10 g,丹參15 g,桃仁15 g,紅花10 g等。日1劑,水煎分3次服。配合足三里拔罐隔日1次,10分鐘/次。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對照組:口服辛伐他汀片,20毫克/次,每日1次。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且兩組治療期間都保持低脂飲食。
1.3 觀察指標: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zhì)量和身高,該指標的測量均由統(tǒng)一經(jīng)過培訓的人員進行標準化測量,BMI計算公式為:體質(zhì)量(kg)/身高(m2)。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血脂(TC、TG、LDL-C、HDL-C)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測定結果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TC、LDL-C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TG呈下降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TC、TG、LDL-C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或P<0.01);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患者LDL-C水平較對照組患者降低(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比較:治療后,治療組患者BMI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對照組患者BMI較治療前呈下降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治療組患者BMI水平較對照組患者明顯降低(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TC、TG、LDL-C、HDL-C)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TC、TG、LDL-C、HDL-C)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P<0.05、△△P<0.01
組別 時間 例數(shù) TC TG LDL-C HDL-C對照組 治療前 50 7.53±0.65 3.26±0.58 3.27±0.39 1.42±0.16治療后 5.45±0.56** 2.89±0.54** 2.92±0.28* 1.41±0.23治療組 治療前 50 7.43±0.87 3.15±0.48 3.23±0.28 1.41±0.18治療后 5.49±0.42** 2.98±0.52 2.68±0.13**△ 1.39±0.21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組別 時間 例數(shù) BMI(kg/m2)對照組 治療前 50 28.9±5.1治療后 27.6±5.2治療組 治療前 50 29.1.±5.3治療后 24.6±4.8**△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會出現(xiàn)自身機體功能退化而成為高脂血癥及肥胖等代謝障礙性疾病的最主要患者群體。高脂血癥是機體脂質(zhì)代謝異常的病理表現(xiàn),是機體多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可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心室重塑,亦是誘發(fā)臨床高危疾病增加病死率的獨立因素[2]。本文以中醫(yī)理論為切入點,尋找對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水平及體質(zhì)量指數(shù)有較好改善作用的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療法,旨在更安全有效的提高我國老年患者生存質(zhì)量。
中醫(yī)學認為“老年”患者多表現(xiàn)為年邁體虛,氣血運行無力,血液運行遲緩,留滯為瘀,即氣虛血瘀,脈道不暢。高脂血癥則多歸屬于中醫(yī)“血瘀”“痰濁”等范疇[3]。筆者在臨床中對于老年高脂血癥患者多給予中醫(yī)益氣活血方以補氣活血,推動血液運行,同時配以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中的拔罐療法,防治老年高脂血癥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本文以筆者自擬益氣活血方配合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拔罐為干預因素,探討其對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水平及體質(zhì)量指數(shù)的影響。益氣活血方具有益氣活血,理氣化瘀之功,旨在改善老年高脂血癥患者氣虛血瘀的證候本質(zhì),以達到標本同治的治療目的。中醫(yī)拔罐療法在我國已有二千余年的歷史,并形成一種獨特的特殊的治病方法,能夠調(diào)動人體干細胞修復功能及壞死血細胞的吸收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激發(fā)精氣,調(diào)理氣血,達到提高和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力的作用的傳統(tǒng)療法[4-10]。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下合穴,因能治理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得名,土經(jīng)中之土穴,是強壯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常常配合雙側足三里穴位拔罐,以協(xié)助益氣活血方增強補益氣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本文研究結果初步揭示益氣活血方配合拔罐療法能調(diào)改善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水平及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具體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李志立,楊欣國,王毅,等.青年與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及病變特點對比分析[J].心臟雜志,2009,21(4):511-513.
[2]Zhang F,Jia Z,Gao P,et al.Metabonomics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rats by ultra 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ontrap-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Talanta,2009,79(3):836.
[3]臧海林.中醫(yī)拔罐療法臨床綜述[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中國針灸學會臨床,2013.
[4]陳彬,劉建.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法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0,32(7):41-42.
[5]劉春杰,董立珉,田宏俊,等.益氣活血降脂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4):638-639.
[6]張愛玲.健脾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脂血癥32例[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1,4(6):475-477.
[7]趙德強,王大英,吳秀芬,等.益氣活血化痰方對高脂血癥兔血脂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1,22(12):2959-2960.
[8]盧琳.益氣活血、化痰通絡中藥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1,32(6):1125.
[9]郭嬌賢.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7):10-11.
[10]趙德強,王大英,于宏梅,等.益氣活血化痰方對高脂血癥兔血脂及高密度脂蛋白亞型調(diào)節(jié)的實驗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2,46(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