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青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文章依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心理從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趣味節(jié)奏練習、音準和專注力及聲部練聲等方面的教學進行研究,從而激發(fā)學生喜愛合唱,通過提高學生音樂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增強合唱的自信。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合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192-02
班級合唱的課題開展至今,將近的兩年時間期間,我們在理論中研究實踐,在教學中不斷探討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這兩年我都在低年級教學中實踐,現在把我們這段時間研究的一些心得體會作如下的分享:
一、歌唱能力的初步培養(yǎng)
(一)教師正確的范唱
在一年級的歌唱教學中,教師的正確范唱非常重要。對于一年級剛進校的小朋友,來自不同家庭,不同幼兒園,每個學生的歌唱基礎和自身的聲音條件各異,可以用參差不齊來形容!孩子們歌唱技巧的發(fā)展首先建立在兒童喜歡模仿歌唱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動聽的歌唱,喚起兒童的興趣,示范,兒童傾聽,在記憶中儲存歌曲,并進一步模仿歌唱。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正確的發(fā)聲方法,準確的音量,正確的發(fā)音吐字和帶有愉快情緒的好的范唱。
在教學中,我通常是讓學生們安靜下來,帶著問題去聆聽,比如:小耳朵豎起來,老師要給大家唱一首歌,注意聽:歌曲里出現了那些小動物?…在備課時我會反復練習即將要演唱的歌曲,確保范唱的規(guī)范有吸引力,能直觀地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風格。
(二)趣味的發(fā)聲練習
動聽的歌聲離不開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腹腔氣息與口腔狀態(tài),以及頭腔共鳴,三者缺一不可,但對一年級的學生講理論,是很難理解的,最后得到的結果可能是:這位老師上課沒意思,根本聽到不懂!所以,趣味的發(fā)聲方法能最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學的輕松。
讓學生感受腹腔吸氣與呼氣的力量,我會做一個小運動:給氣球打氣。腹部就是一個小氣球,當吸氣時就是給氣球打氣,讓氣球變大慢慢鼓起來……多做幾次,學生就很自然地學會了正確的吸氣方法。
“口腔打開”的狀態(tài),通過玩“老虎的嘴巴”的游戲:看一下哪一個小朋友的嘴巴張得最像“老虎的嘴巴”,一起比一比,誰的老虎嘴巴最大?能把小動物一口吞掉……或者讓學生一起做“大口啃蘋果”的動作,感受張開喉嚨的正確方法。
“頭腔共鳴”的狀態(tài),我通常會讓學生模仿風吹過來的聲音:每位同學都把一個小手張開,大拇指放在頭頂上,一起閉上眼睛唱“u”,全班同學想象風從頭頂吹過,一直吹,有時是狂風吹過,有時是微風吹過……通過讓學生感受風從頭頂吹過,找到頭腔共鳴的歌唱位置。
趣味發(fā)聲,模仿動物的叫聲:比如,小青蛙呱呱呱,小鴨子嘎嘎嘎,小狗汪汪汪,小貓喵喵喵……
二、趣味節(jié)奏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與合作能力
學生們了解了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接下來就是節(jié)奏的練習,節(jié)奏作為音樂的骨架,在合唱訓練中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我會用各種節(jié)奏游戲去讓學生了解節(jié)奏型,并通過趣味活動讓學生感受節(jié)奏聲部的合作關系。
(一)認識節(jié)奏型練習
一年級所學習的基本節(jié)奏型主要由4分音符和8分音符組成。剛開學一個月時間里,每節(jié)音樂課課前熱身活動,我都是圍繞節(jié)奏律動來進行,主要是想通過節(jié)奏游戲,讓學生認識節(jié)奏型,培養(yǎng)節(jié)奏感。具體方式如下:
1.看卡片,拍節(jié)拍??纯ㄆ斂吹娇ㄆ嫌幸粋€圓圈,拍一下;兩個圓圈拍兩下。通過看卡片拍節(jié)拍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節(jié)拍,等學生們非常熟悉,能自然地看到圓圈圖譜就拍出節(jié)拍時,我會播放音樂,讓學生看著圖譜隨音樂節(jié)奏拍節(jié)拍……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節(jié)拍感;
2.卡片轉換成具體節(jié)奏型,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基本節(jié)奏型。幾節(jié)課后,學生能很自然很清楚了解圖片所代表的節(jié)奏型時,我把圖片變成具體的節(jié)奏:x和x x,看到x念ta,看到x x念titi,我會把幾張節(jié)奏卡片擺放在黑板上,先是老師指揮學生拍;熟悉以后,請個別學生當老師,小老師指揮,學生拍節(jié)奏;然后衍生到分組練習;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老師先用鼓聲穩(wěn)定節(jié)拍:每組會有一個小組長帶領三個小組員去觀察課本里的節(jié)奏型,然后聽著老師的鼓點去念節(jié)奏型,爭取每位同學通過實踐體驗都能熟悉基本的節(jié)奏型……形式各異的練習,為接下來的合唱體驗,打好基礎。
(二)趣味童謠故事讓學生體會聲部疊加的合作
低年級的學生充滿童真,最喜歡聽老師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我經常會在課前導入時,結合課題講一些小故事,把一些合唱練習融合其中:在教授《在農場里》時,我給同學們講了“農場里”的小故事,孩子們興趣諳然地認真聽著,故事講完,我問同學們:農場里有哪些動物?學生:小貓、小狗、小豬……師:小狗小狗怎樣叫?生:汪汪汪;師:小貓小貓怎樣叫?生:喵喵喵。
把全班分成兩組,一組小狗,一組小貓
合作過程中,教師注意提醒兩大組同學,眼睛看老師的指揮,耳朵傾聽另一組同學的聲音,嘴巴要輕輕念字,確保自己能在合作中能聽到另一個聲部的聲音。
三、培養(yǎng)孩子們的音準和專注力
(一)音準訓練游戲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意識到班級合唱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音準和專注力。于是,我們在日常的課堂里開始更關注每個孩子們的音準,我們科組老師研究了很多方式,比如說:全班一起唱一個標準音“l(fā)a”,然后老師走到同學們中間仔細聆聽,找出音準特別好的學生,再輕輕碰一下學生的肩膀,讓音準好的學生先做示范,帶動其他學生去唱。
(二)專注訓練小游戲
在教授傳統(tǒng)的課堂知識點的同時,把具有趣味性的訓練游戲溶進其中,例如專注力小游戲:請全班同學看著老師的動作用氣息做的反應,當老師舉起一個手時,全班發(fā)出“si”的氣聲,當老師把雙手舉起來時,不能發(fā)出任何聲音,通過反復訓練,最后評出“最佳專注獎”鼓勵同學們,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專注合作”帶來的無窮樂趣。
四、簡易的聲部練聲曲培養(yǎng)學生的聲部概念
通過簡易和聲練習,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與同學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又體驗了聲部的合作。
五、補充教學拓展教材,拓寬合唱課堂的知識領域
為了更好的拓寬學生的合唱意識與聲部合唱的概念,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單純地改編本教材上的歌曲,和選用基礎教材的歌曲遠遠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決定在所使用的基礎教材一在沿海版教材的教學中,融入拓展教材“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教材,作為我們的教學拓展教材,這種形式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教材的編寫上都是經過專家的研究,教材的的內容更貼近孩子們的學習,教學效果更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我在教授二年級音樂課時,就選用了人民音樂出版社二年級下冊第5單元《調皮的小鬧鐘》作為合唱研究課,這是一首簡易的二聲部合唱歌曲。歌曲風格活潑,旋律朗朗上口,合唱部分只采用“do mi sol”三音組合而成,通過學唱歌曲《大鐘和小鐘》同時,復習1、3、5三音音高與基礎節(jié)奏型,借助律動演唱表現,引導學生體驗二聲部合唱的概念,加深學生對二聲部合唱技能的理解。
六、結語
低年級合唱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歌唱,歌唱包含了很多因素:節(jié)拍、節(jié)奏、音準、情感等等。如果兒童能夠做到:歌唱的好,拍子打得準,節(jié)奏準確、力度和速度都很合適,音準又好,那么他們所具備的音樂能力將會為以后小學幾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低年級的合唱教學研究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也是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我們會不懈努力,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通過不斷地探索,研究,實踐、總結,向著“把分享和聲的權利分給每個孩子”的目標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