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桃 張佩群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必然路徑,是教師主體意識的彰顯。教師的教學反思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對教育教學理論與觀念的反思、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和對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可通過教學日記、教學對話、教學錄像或教學研究等方法展開。
【關鍵詞】教師;反思型教師;教學反思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師范生素養(yǎng)培育的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35-02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钡拇_,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除了有精湛的專業(yè)水平和一定的教學經驗之外,還需要有不斷進行教育教學反思的意識與習慣,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優(yōu)秀教師是通過不斷地實踐與積累經驗、不斷地學習與創(chuàng)新、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而煉成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梢哉f,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保持良好的思考習慣是教師成長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做反思型教師
自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前哲學教授唐納德·A·舍恩(Donald A.Schon)提出教師作為“反思性實踐者”的理念之后,反思型教師就成為教師專業(yè)化過程中備受推崇的教師角色。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能夠對教育理論和自己的教學經驗表現(xiàn)出審慎的態(tài)度、品格和習慣,以審視、質疑、批判的眼光來對待已有的教學經驗,在否定與質疑中發(fā)展自我,增長實踐智慧。如果一位教師在工作中沒有批判,沒有質疑,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完成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那么這樣的教師積累的只是一種教齡、一種經驗,是無教學智慧可言的,也就不會有教學上的長進。因此,要成為優(yōu)秀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
二、教師教學反思什么
教學反思不僅是教師主體意識的彰顯,是教師的一種哲學品質,更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與催化劑。那么,教師教學反思什么?或者說,教師的教學反思包含哪些內容呢?北師大肖川教授說:“教師的教育反思是指教師對各種教育觀念、言論、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教育事實和教育現(xiàn)象進行的自主判別和認真審視,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檢視和反省。”[1]根據(jù)肖川教授的觀點,本文認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對教育教學理論與觀念的反思、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和對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
(一)對教育教學理論與觀念的反思
教育教學理論是教學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們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理性思考后而得出的可以指導教學實踐的認知體系;如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理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現(xiàn)代的主體教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和諧教育理論與終身教育理論等等;教育教學觀念則是人們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與觀念,如“教師中心論”、“學生中心論”等。相對于教育教學理論而言,教育觀念顯得個別化、非系統(tǒng)化,而教育理論則是系統(tǒng)化、抽象化的。作為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對指導教學活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教育教學理論與觀念具有時空性,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理,教師在運用的時候,需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不同的教學情境加以考慮。比如教育新理念要求教育應“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那么,教師似乎從臺前走到了臺后,從“代言人”變成了“邊緣人”,教師怎么找準自己的位置?課堂上教師如何處理師生角色?這些問題需要教師深入思考。再比如,翻轉課堂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但是我們如何進行課堂的翻轉?什么時候翻轉?翻轉課堂是否可以取代傳統(tǒng)課堂?等等,教師在學習、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時候必須有審視、質疑的態(tài)度。
總而言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有必要將教育實踐的反思與教育觀念的改造結合起來,篩選、淘汰不適合于教育實踐的理論與觀念,從而不斷走向教育的智慧境界。
(二)對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
教師除了對教育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之外,還需要對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進行反思。比如自己有沒有專業(yè)發(fā)展意識?有沒有專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劃?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是什么?等等。
三、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行為與思想觀念等進行的一種反省與檢視行為,如審視、質疑、批判、否定、改進等。那么,教師具體可通過哪些途徑開展教學反思呢?教師教學反思的途徑有很多,下面略舉一二。
(一)通過寫教學日記進行反思
堅持寫教學日記是教學反思的一種重要方法,即將自己或他人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經驗與教訓記錄下來,然后對其進行合理性分析。
教學日記的內容十分廣泛,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靈感頓悟,可以是自己對教材、學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是學生和同事的反饋意見,也可以是他人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還可以是教學實踐中的特別事件,如一堂成功或失敗的課,一次師生矛盾的沖突,一次與專家的對話,或是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觸動較大的事件等,對這些特別事件進行如實記錄,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學反思的原始素材。
(二)通過與別人或自己對話進行反思
對話反思是指通過與別人或者與自己的對話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思想或教學行為,揭示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方法。與別人對話主要是通過教學研討會、教研活動等方式而展開,如說課活動、聽課與評課活動等。與自己對話主要是多進行自我提問即反問,與自己對話是一種更為重要的反思方法,因為自我提問更容易喚醒自己的主體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
(三)通過觀看教學錄像進行反思
通過教學錄像進行反思就是對課堂教學情景進行錄像,然后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觀看錄像(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也可以是其他教師的教學錄像),比較錄像的教學過程與預先的教學設計有什么不同,思考、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通過這種比較分析,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從而為下一次教學改進奠定基礎。
(四)通過教學研究進行反思
教學研究也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進行教學研究一般是針對教學實踐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運用觀察、談話、測驗、調查問卷和查閱文獻等多種手段,分析并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設計研究方案,以求得問題的解決。教學研究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反思性實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教學反思是煉成優(yōu)秀教師的必備條件。教師只有堅持教學反思,以持續(xù)自主反思為過程,形成反思的習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提升教育教學智慧。
參考文獻
[1]肖川著,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20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