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摘要】寫作能力是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教師不能因為難以操作就望而卻步。語文教師要相信通過自己多樣化的指導,重視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并以評語為媒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就會切實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思考;多樣化指導;評語;媒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208-0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學實踐中,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干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寫起"。其實,面對作文教學語文教師也常常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每周課時僅有五節(jié)課,除了緊張的學習課文,抽不出時間講作文,放在課上寫,總感覺浪費一節(jié)課,放在課下寫,大部分學生抄襲現(xiàn)象嚴重,或者疲于應付,草草了事。如何指導初中生寫作文?這確實是很多中學老師深感頭疼的事情。
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筆者認為教師必須首先從自我做起,真正改變觀念,相信學生能寫出好作文,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改變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教師可以多渠道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并以評語做媒介,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重積累勤練筆
新課程中要求作文必須要體現(xiàn)作者的真情實感,以情動人,以情感人。因此,學寫作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學會表達自己,要知道,喜怒哀樂、柴米油鹽都可以寫進作文。生活本來就是平常的、普通的,能從這普通、平常的生活中品味出酸甜苦辣,并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能從一件不起眼地小事中,抒寫出自己地一份獨特地感受來;能從一處平凡地景色里,蘊涵進簡單而厚重地哲理來,這就是很了不起地功夫了。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是一種技能,當然也需要多次的訓練。有些學生怕作文,遇上作文,筆頭咬爛了還是寫不出幾行字,這是因為學生手里的筆不熟練的緣故。教師應鼓勵學生動手寫,大膽寫,勤于寫,凡是學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可以記下來,記下對人、對事、對物的見解,點滴。這樣學生的筆就會越練越熟,思路就會舒暢。
(一)敢于模仿創(chuàng)新
學會模仿,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因為模仿是學生走向自我創(chuàng)作的一種捷徑。而想象卻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只有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才能輕松地進行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還應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學會模仿,學會想象,學會創(chuàng)新。
在學生大量積累材料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嘗試著模仿別人的寫法,寫一些片段或習作,這樣可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如有學生仿《最后一課》寫作《印象最深的一課》,將環(huán)境描寫與心理描寫相結合,突出細節(jié)描寫;有同學仿《爸爸的花兒落了》運用插敘寫《閱讀父親》。有時學生的模仿并不完美,但畢竟根據所學進行了實踐,走出了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
(二)抓住時機,促進思考,變逼迫為樂寫
一到作文課學生就愁眉苦臉,抱怨沒有素材,其實,不是沒有可寫的材料,而是學生不善于思考,讓好素材從身邊從眼前溜走。例如,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到和同學鬧矛盾。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后,我便利用作文課讓學生討論朋友間該不該保持距離,怎樣才是真正的朋友。經過討論學生對朋友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理出了這樣幾個題目《距離產生美》《給好友空間也是給自己松綁》等等。事后,作文收上來一閱,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能愛憎分明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十分透徹。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怎樣去寫議文論,而且也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抓住這樣的時機也能夠激起學生的寫作源泉。在這種情境演示中可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訓練學生描寫細節(jié)的能力。這種訓練方法最直觀、最形象。學生會在這種活動中樂學、樂寫。因為面對他們的是直觀展示,只要細心觀察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和無話可寫。
二、評語作媒介,交流中提高水平
(一)找優(yōu)點,多鼓勵
以往我們批改作文,總是給學生指出很多的缺點和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確”、“內容不具體”、“選材不恰當”、“結構不合理”、“書寫不規(guī)范”……時間一長,學生也根本不看,寫作積極性卻已大受打擊。我們說,作文批改應注重實效性,為什么不多指優(yōu)點而少指缺點呢?我們完全可以放下某一習作中選材不合理的不足,指出他文章構思精巧和語言富于表現(xiàn)力等優(yōu)點。指出優(yōu)點,既是對學生的鼓勵,也使正確的知識得到強化。那么,對習作中存在的缺點、問題是否可以視而不見呢?也不是。教師應明確指出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修改建議。——當然,這一內容一般不應在評語中體現(xiàn),而應在作文講評中反饋給學生。
(二)顯重點,有方向
有的教師在評語中力求面面俱到,生怕遺漏了某一方面,所以對學生習作可謂詳盡具體,苦口婆心。與其面面俱到倒不如“各個擊破”。俗話說“貪多嚼不爛”。我們的做法是評語只針對主要方面,其它內容則通過旁批或直接修改來反映。這樣,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學生努力有方向,效果易檢測,同時也使教師批改作文的效率大為提高。
(三)多向交流,形成新格局
老師們改作文可能都有這種體會:教師費盡苦心寫的評語,對學生好比對牛彈琴,下次作文該怎么錯還怎么錯。學生沒有參與批改,對所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不敏感,或者并不認同,所以也就不重視教師的評語,因此寫作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教師可以采用自評、互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評改中。
總之,寫作教學費時又費力,老師如不加以及時指導,學生只會做些徒勞無功的事情;若指導缺少技巧也會損害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想辦法,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指導,讓學生對作文的苦痛感漸漸轉化為愉悅感;指導時還要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通過肯定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