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萬全區(qū)孔家莊小學 劉 維
班里總有幾個孩子學習成績排在后面,他們學習吃力,談到學習很自卑。幫助他們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引領學困生走出困境、找回自信,我探索出幾種好辦法。
11..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唯有愛才能打開心結,才能出現(xiàn)教育的轉機。我特別照顧那些缺乏關愛的、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我給臟兮兮的孩子洗臉,給沒帶早飯的孩子買早點,給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關注,給學困生留簡單的作業(yè),特意為他們創(chuàng)造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機會……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行為,不必刻意,但卻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們一旦信任老師,就會樂意坦誠地向老師傾吐心中的煩惱和苦悶。老師只有及時了解孩子們的思想動態(tài),才能有效幫助他們進步。
平時,我盡力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狀態(tài),以此感染學生,營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以班級的力量來影響學生。
2.重視體育,強健身心。成功的路上必須有自信,自信建立得越早越好。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們在體能訓練過程中鍛煉意志力。因此,我選擇體育運動作為孩子們找回自信、樹立自強不息精神的著眼點。多年來,我不占用學生的一節(jié)體育課,不放松一次眼保健操。我和孩子們一起做課間操,一起跑步,一起在運動場上訓練。強身健體、錘煉意志已經內化為孩子們的自覺行動。學習成績有待提高的孩子們,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競技精神和努力拼搏的快樂,從運動中找回自信。
3.課外閱讀,滋潤心靈。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小學教育的主要任務。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學困生”工作時說:“我只教他們閱讀和思考。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fā)他們覺醒?!?/p>
教高年級時,我在教室后面設置了一個雜志角,擺放《讀者》《意林》《特別關注》等頗受歡迎的雜志。我鼓勵孩子們下課后翻閱雜志,并且主動和他們分享閱讀的收獲。比如,問問大家剛剛讀了什么故事,一起交流對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把好的文章介紹給孩子們讀等。孩子們閱讀雜志漸漸入了迷,我接著引導他們閱讀一本完整的書。對于低年級的孩子,我推薦他們閱讀童話故事書,引導孩子們在文字的講述中分享他人的喜怒哀樂,體會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
通過閱讀和思考引導學生感知世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為,“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容易了”,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
4.針對個體,切實幫助。解決了心理問題、生活習慣等問題后,對學困生而言最需要的還是實實在在的幫助。我們應做到的有:多關注,多檢查,多輔導,多督促,多交流。每一名學困生情況不同,教師在幫助的過程中應有所側重。對于生性懦弱的孩子,應多鼓勵,給予信心;對于懶惰的孩子,應多督促、勤檢查;對于學習某一科有困難的孩子,不妨幫他找出盲區(qū),對癥補習,或者幫他找個“小老師”結成幫學對子。
5.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我通過開家長會或者家訪的形式告訴家長:教育是一門很不簡單的科學,因為教育塑造的是心靈、是人生、是未來。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我建議家長做到: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早餐,監(jiān)督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相信自己的孩子,并通過語言和眼神給孩子良好的暗示。不要總是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自己家孩子的短處;告訴孩子堅持做最好的自己,終將塑造成功的人生。
此外,教師應時刻注意開發(fā)學困生的潛能,發(fā)現(xiàn)他們各自的長處并加以用心培養(yǎng),使他們成為“思維的覺醒者”,從而持續(xù)進步、主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