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善于學習,勤于實踐的媽媽,通過親子讀寫讓18歲的兒子獲得博士學位,10歲的女兒考入大學。這位韓國媽媽陳慶惠在接受韓國SBS電視臺采訪的時候,主持人問她:“什么時候開始讓孩子們寫讀后感的?”她回答說:“從3歲就開始了?!贝蠹叶己荏@訝,這么小的孩子怎樣讓他們寫讀后感呢?
陳慶惠說:“讀后感不一定是非要用文字來寫,也可以通過繪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p>
在教孩子繪畫式讀書筆記的過程中,選擇一本孩子熟悉的,想看的,感興趣的書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指導孩子慢慢看,慢慢想,慢慢畫,在這個過程中盡量發(fā)現(xiàn)孩子的亮點,給予鼓勵和支持。
我給蘋果讀《西游記》,我一句一句地念給她聽,一段段說明打斗過程,一波波高潮敘述,告訴大字不識幾個的小蘋果,如何看服裝、劇情、場景、武器……然后讓蘋果一一繪出來。蘋果在畫九齒釘耙的時候,反反復復地推敲“模樣”,雖然最后畫出來的并不一定是我能滿意的樣子,或者賦予了一些主觀的想象。
蘋果在九齒釘耙的尾部加上了一個圓環(huán)。當時我就問蘋果,這個東西是不是有特殊的含義。蘋果告訴我,這是用來不打架的時候,套在手上,好帶走。雖然我覺得很好笑,但是我還是稱贊了她。
讓孩子用彩色筆繪出讀后感的好處是,除了能夠為今后讓孩子用文字寫讀后感打下基礎(chǔ),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肌肉力量。邊繪畫,邊回憶故事內(nèi)容,還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與孩子一同徜徉在書的世界里,這是最美不過的事情。引導孩子完成繪畫式讀書筆記,需要分為三個階段:
1.選擇適合孩子的故事讀本,給孩子講故事,對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述要盡量細致,讓孩子真正深入感受故事的情景。
2.與孩子共同“回顧統(tǒng)整”,透過故事主題展開討論,回顧故事內(nèi)容和圖案信息,引導孩子在腦海中做整理歸納,并聯(lián)想類似的生命經(jīng)驗。
3.引導孩子把聽到的故事、看到的圖畫結(jié)合自己的認知畫下來,并給孩子鼓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可以由淺入深,讓趣味來引導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所以當孩子還不會寫作,家長可以選擇他們最喜歡的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之后再讓他們學會在圖畫的基礎(chǔ)上配上一些單字,再往后,讓他們漸漸學會使用短句子。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持續(xù)進行這樣的親子讀寫互動,可以讓孩子擁有縝密的思維邏輯、清晰的口語表達,為日后的文句或篇章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是語文種子播種的重要階段。
等孩子的作品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將讀后感裝訂成冊,然后寫上他們的名字放在書架上,他們看到這些自己寫的讀后感合集,心里一定美極了。
蘋果在準備上幼兒園前,我試過用一個繪本故事來幫助蘋果消除上幼兒園的恐懼。這個繪本叫《小阿力的大學校》:剛要上幼兒園的阿力心中充滿了擔憂,他不想離開媽媽身邊,可是藉由照顧一只受傷的小小鳥,他體會出堅強與勇敢,并調(diào)整自己,快樂地去上學了。
故事講完后,我以提問的方式和蘋果交流,“小阿力為什么不想上學?”“為什么小鳥們都不怕小阿力?” “小阿力的同學家都養(yǎng)了哪些寵物?”等這樣一些問題,既涉及到了蘋果對繪本的理解,又涉及到了蘋果對繪本圖畫的觀察,充分地調(diào)動了蘋果的思維。
當蘋果開始做繪圖式讀書筆記的時候,我把白紙分為了左右兩個部分,左半部分要求蘋果畫出小阿力的幼兒園生活,右半部分畫出想象中自己的幼兒園生活。雖然3歲的蘋果并不能用圖畫將想法很好地畫出,但是畫作上鮮亮的色彩已經(jīng)告訴我,小蘋果對未來的幼兒園生活充滿了期待,通過她自己對畫作的解答,我知道了,可能僅僅只是一個紅色的小圓圈,就代表著她想象中的快樂活動,我想我的入園教育和讓蘋果寫讀后感都成功了。
所以,培養(yǎng)了兩個優(yōu)秀孩子的韓國媽媽陳慶惠說:“三歲就能做讀書筆記”,這并不是癡人說夢,而是真正可達成的親子讀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