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要】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中,地鐵修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了有效避免地鐵中出現(xiàn)滲水的情況,需要做好防水施工,為此相應的防水施工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防水施工技術的運用中存在著諸多難點,需要加強防水施工技術主要內容的了解,實現(xiàn)地鐵工程建設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地鐵施工;防水;關鍵技術
1、地鐵工程防水施工遵循的原則
1.1以防為主,綜合治理
地鐵的特點是全封閉性和排水性,由于地鐵是在地下施工,而且具有特殊的工程結構和用途,需要在施工中保持穩(wěn)定防水,還要達到不滲不漏的效果,地鐵工程施工要以防為主,采取設防多道的方式,防排有效的結合,適當?shù)倪x材,做到經濟實用,要結合施工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治理。
1.2合理運用施工材料
在地鐵施工中經常使用圍護結構,而圍護結構的材料是鋼筋混凝土和混凝土,所以要保證圍護結構的自防水,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做到永久性防水,要達到不滲不漏的目的。在地鐵施工中,要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采用使用防水混凝土等防水措施,在使用前一定要考慮充分,在使用時,要做到兩者的合理、科學匹配。
1.3合理設置變形縫和施工縫
對于變形縫要合理的采取設置,必須要充分考慮工程自身的特點和使用方式,但是,對于施工縫的設置,則有所不同,在確定時要結合具體的施工條件。一定要做好施工縫的布置工作,以防混凝土收縮大部分壓力。
2、地鐵施工過程中的滲漏水原因
2.1縱向施工裂縫滲漏水
混凝土作為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地鐵施工過程中大量使用,而混凝土澆筑一般采用分段澆筑方式。在分段澆筑過程中,產生接縫凹槽,遇水膨脹,黏結力逐漸下降,出現(xiàn)縱向施工縫。此外,混凝土結構中的鋼板封條出現(xiàn)脫落現(xiàn)象,造成止水帶保護不夠,甚至引發(fā)裂縫。由于出現(xiàn)了裂縫問題,滲漏水不可避免。
2.2變形縫處理不當引發(fā)滲漏水
地鐵工程混凝土結構規(guī)模一般較大,要求自身具有一定的變形能力,所以按照施工要求設置變形縫。對于變形縫,可用止水帶、填縫板填充,但是如果填充不好,或不符合規(guī)范就會引發(fā)滲漏水隱患。
3、地鐵施工過程中的防水關鍵技術
3.1變形縫防水技術
地鐵工程施工因自身的作業(yè)環(huán)境,常有“十縫九漏”說法,可見滲漏水問題十分突出。針對這樣的現(xiàn)狀,必須做好變形縫處理工作,不能因為變形縫處理不善而引發(fā)滲漏水問題。寬度2mm變形縫處理時,設計柔性防水層,同時采用連續(xù)鋪設方法。防水層鋪設時,進行二道防水層施工,將背貼式止水帶安置在混凝土結構外側,止水帶表面齒輪咬合緊密。然后,在側底部固定注漿管,通過注漿管向變形縫內注入水泥漿,引出距離要達到6m以上,達到真空密封效果。此外,止水帶選用要以地鐵工程結構為依據(jù),符合地鐵工程防水要求。如地鐵結構施工時,采用鋼邊橡膠止水帶,對變形縫滲漏水問題進行控制。地鐵側墻、邊墻變形縫處理時,要先清理干凈表面的油污、雜物,再用清水沖刷。待前期工作處理好后,將雙面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鋪筑在側墻和邊墻的變形縫中,防水卷材軸厚度30mm,寬度1000mm。此外,為了預防滲漏水問題,混凝土結構澆筑密實、均勻,不出現(xiàn)蜂窩、凹槽等問題,避免留下裂縫隱患。
3.2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技術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技術,首先要在施工過程中對選擇的材料和混凝土自身的密實性進行嚴格要求,盡可能阻止或減少混凝土結構中空隙的形成,使整體空隙率降低。因為普通混凝土都會存在收縮開裂的現(xiàn)象,所以,在地鐵工程施工時,選用的水泥質量一定要好,最好選用泌水性好、低水熱化、抗?jié)B性好的水泥,最好要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在對水泥進行攪拌時,可以制作防水混凝土,具體方法是在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的膨脹劑,或者直接使用有膨脹性的水泥,制作防水混凝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收縮現(xiàn)象?;炷帘旧砭哂泻鸵仔裕瑸榱吮4婊炷恋暮鸵仔?,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的膨脹劑和減水劑,就能夠讓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并具有一定的抗?jié)B性??梢栽诨炷林屑尤脒m量的緩凝劑延長混凝土初凝時間,使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做好澆筑工作,這樣能夠減少離析或冷縫現(xiàn)象。
3.3 UEA無縫防水技術
地鐵工程施工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圍護結構澆筑時必須設置澆縫。具體設置時,要每間隔30~40m設置一個澆縫,待完工后2個月后做填縫處理,以保證圍護結構施工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防水能力,技術人員進行防水作業(yè)時,應當將膨脹應力附加在混凝土結構收縮應力中,同時后澆縫處理時設置寬2m加強帶。加強帶兩側設置鐵絲網(wǎng),防止其他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流入加強帶中,確保加強帶防水能力,從而達到UEA無縫防水效果。在UEA無縫防水施工過程中,為了滿足無縫防水要求,應當進一步提高防水標準,用以提高加強帶防水能力。如設計前加強帶混凝土中摻入的UEA膨脹混凝土比例約10%,使用這一比例混凝土進行施工縫混凝土澆筑,但是到了加強帶處,膨脹混凝土的澆筑比例應調整至14%。地鐵施工采用UEA無縫防水技術,可以實現(xiàn)超長的無縫結構混凝土連續(xù)澆筑,不僅能提高防水效果,還能提升工作效率,施工效果十分突出,可以積極推廣其在地鐵工程防水工作中應用,充分發(fā)揮UEA無縫防水技術優(yōu)勢,有效預防滲漏水。
3.4施工縫防水技術
在施工縫處使用防水技術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地鐵施工中出現(xiàn)的滲漏現(xiàn)象,此種措施使用的材料是3m×380mm×3mm鍍鋅的鋼板止水帶,施工縫防水技術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是環(huán)向施工縫間距最好在9~12m(無柱)或1/4~1/3跨(有柱)的范圍內。在剪力和彎矩最大的地方,水平施工縫不宜放置,也不宜放置在板和側墻的相接之處,應該留有高出邊墻和底板相交位置300~500mm的墻,墻體內要預留孔洞,施工縫距離孔洞邊緣不要小于300mm。第二點是在施工縫初凝之后,然后可以使用刷子等工具對施工縫的浮漿和雜物進行清除,在進行水平方向施工縫的澆搗之前,要進行鋪凈漿,然后再鋪30~50mm厚度的1∶1的水泥砂漿,在進行垂直和環(huán)向施工縫澆搗之前要清理混凝土界面劑,準備好澆筑用的混凝土。第三是在施工縫中部位置的鋼板止水能夠防止電化腐蝕,可以使用部分鋼筋焊接鋼邊止水帶和主筋,鋼筋的長度不要超過5m。第四種是頂板位置的預留洞在施工縫防水時經常采用相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一種是在企口砼鑿毛面利用氯丁膠,或者注漿管等緩膨型的物質因為遇水就會迅速膨脹的止水條;另一種是在平口砼鑿毛面利用鍍鋅鋼板止水帶、注漿管等緩膨型因為遇水緩慢膨脹的止水條。
4、地鐵隧道防水中的關鍵工序
4.1防水層鋪設與保護
①應該保障基面的平整性,應該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機械開挖的形式,一旦需要爆破時,應該實行光面爆破或者欲裂爆破的形式,來實現(xiàn)爆破目的。同時,在爆破實行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具體的施工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巖石的特性和具體分布情況,來對爆破具體參數(shù)進行確定,確保爆破良好效果的實現(xiàn),使基面平整性得以提高。②在對防水層進行鋪設的過程中,應該按照施工的標準,對基面的陰陽角部位,進行抹圓處理,以方便防水板的鋪設,確保鋪設的防水板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③應該注重單一防水層的保護工作,需要先鋪設隧道的防水層,之后鋪設細石混凝土的保護層,并在其他部位加以移動保護板,防止在施工中對防水層產生的損害現(xiàn)象,促進作業(yè)的有效進行。在進行焊接作業(yè)時,為了保護防水層不受損壞,應該采用移動保護板的形式加以保護,在鋼筋運輸過程中,在鋼筋的端頭加上塑料帽,實現(xiàn)對防水板的保護,在施工技術之后,為了確保防水層的安全,應該進行二次檢查,實現(xiàn)對防水層的妥善修補。
4.2灌注混凝土與施工縫處理
混凝土灌注是否合理,是影響混凝土密實程度的關鍵性因素。實際澆灌混凝土中,需保證灌輸渠道暢通,使供應及時性、連續(xù)性要求得以滿足,防止有施工冷縫問題出現(xiàn)。而對于施工縫處理,主要要求對鋼板位置與焊接質量進行控制,可考慮將鋼板折翼以來水方向為主,或直接將橡膠止水帶設置于施工縫位置。此外,對于混凝土、模板臺車搭接處,也需將海綿條引入其中,使施工縫得以密封,滿足防水要求。
4.3堵漏施工方法應用
地鐵隧道施工中,常見的防水措施也表現(xiàn)在堵漏施工方面。該方法應用下,主要針對混凝土收縮裂縫、蜂窩麻面進行處理。且在施工過程中引入相關的堵漏材料,可將其與砌體固定在一起,這樣可使支護材料防水性能得以提高。綜合來看,堵漏施工方法應用下,無需考慮場地空間限制問題,操作較為簡便,可起到良好的防水堵漏效果。
結論:
以上對地鐵工程防水施工的重要性、遵循的一般原則,以及在施工過程中的遇到的施工難點進行簡要的分析,給出相應的防水施工的關鍵技術,可以看出防水施工的施工技術較為復雜,影響地鐵工程施工的因素和施工難點也較多,防水施工技術作為最關鍵的施工環(huán)節(jié),在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并結合綜合實際情況,并根據(jù)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對地鐵工程施工管理進行嚴格的要求和管理,對地鐵工程防水施工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嚴格控制,可以采取責任到人的制度,積極創(chuàng)新施工管理方法,探索解決施工難點的策略,推動地鐵的防水技術得到快速的提升,保障地鐵建設的工程質量,才能使地鐵的交通行業(yè)有所發(fā)展,國家的經濟才能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張佳靜.防水堵漏技術在地鐵施工當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6).
[2]李霄.探究防水堵漏技術在地鐵施工當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