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玲
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思維就將停止。課堂上老師的提問是一種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形式,是老師與學生雙方之間信息的交流。在“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課堂提問如何展開?在這個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提問怎樣既能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充分發(fā)揮孩子學習的主體性,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呢?我覺得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貼近學生,巧抓提問的興趣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樂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對新鮮事物特別好奇,求知欲強,凡事都愛問個為什么。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知識結(jié)構(gòu)等特點和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課堂的效率和有價值的生成,許多情況下是由事物本身激起學生的興趣點調(diào)動的,人們常說的的“四兩撥千斤”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就好比水平如鏡的湖面,老師的提問就如同巨石擊打水面,師生的一部分思維上的靈感乍現(xiàn)和火花碰撞問答中產(chǎn)生。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積極討論,循循善誘,其樂融融。問題貼近學生,巧抓提問的興趣點可以讓部分學生從“要我學”的被動消極狀態(tài)變成“我要學”積極樂觀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并且讓學生課堂上的的注意力更集中。比如有一次,我在教《狐假虎威》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新課導入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誰怕誰?”不用說,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肯定是狐貍怕老虎啦! “但是老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貍的話,他非但不敢吃狐貍,反而覺得狐貍威風凜凜。想知道是為什么嗎?請打開課本《狐假虎威》,認真讀一讀這個故事”。這個時候,我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想內(nèi)部的矛盾運動,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立刻被快速調(diào)動起來。小組討論活動自然熱烈積極,效率倍增。
二、用心設計,把握提問的時機點
在課堂上,老師只有用心設計,只有在最好的時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學效果才最好。最佳提問時機點,即學生正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入耳入心。因此我們老師在課前充分研究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大綱,了解學生知識儲備,才能夠把握教學重難點。從而教師才能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準確有效的捕捉提問的時機點。在活動單導學模式教學中,孩子討論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妨就孩子的觀點、想法適時點撥,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給孩子思考、討論和交流。如一位老師在教學《一株紫丁香》時,設計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說一說”,活動單上打著:“星星也困得眨眼睛,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呢?”孩子們有的說:“老師,快休息吧,別累壞了!”有的說:“老師,您太辛苦了!”這位老師因勢利導,動情地對孩子說:孩子們,不用擔心,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你們我就不困了,你們看老師在干什么呀?(出示課文插圖)指導看圖說話。你還有什么要對老師說的?老師的提問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個個暢所欲言:老師這么晚了還在備課,太辛苦了!老師的心中只有我們,太偉大了!老師、快歇歇吧,累壞了身體我們會舍不得的!……接著這位老師出示檢測反饋的問題:詩中的孩子用一株紫丁香表達對老師的愛,他們希望紫丁香孩子們個個筆走如飛,寫下了對老師的祝福。在孩子們展示以后,老師又問: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愛呢?孩子們有的說給老師一朵鮮花,送去芳香;有的說倒一杯茶給老師,解解渴;還有的說為老師捶捶背,消除疲勞……老師的提問如同點睛之筆,讓整堂課鮮亮起來,孩子們在思考、討論、展示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濃濃的師生情。
三、因材施教,把握提問的難易度
教師的課堂提問難易度要適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用費力思考就會答的,沒有挑戰(zhàn)性,激不起學生興趣,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失去提問價值。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了,與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不相符合,學生會望而生畏,感覺力不從心,這樣的提問往往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難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問題難易度的準確把握,應該是經(jīng)過教師的稍加點撥,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為宜。就是大部分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經(jīng)過自主思考后,能夠回答出來。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小河與青草》這篇課文時,先請學生讀課題后認真觀察有關插圖,提問:“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用一兩句話說一說。”請學生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小河的水真清,青草真綠。”有的學生問:“小河的水為什么會這么清?”這一個問題剛好問到了老師想要提出并解決的問題上,而且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更加激發(fā)了其他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為提問的學生來解答,無形中降低了提問的難度,又增強了教學效果,真可謂水到渠成。如果老師直接提問的話就達不到這種效果了。這位老師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尤為關鍵,相當于拋磚引玉,才有了后面學生的“百家爭鳴”。所以我們設計問題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把握難易度。
四、提供平臺,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背景下的課堂,給予了孩子更多自主探究問題的機會,這就要求老師要能精心設計活動單上面的問題,不但把握好難易度、時機點、興趣點等,還要能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積極性。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錢學森》的時候,出示活動單:“1.默讀第2自然段,想想:從哪里可以體會到錢學森的拳拳愛國心?2.畫出錢學森說的話,體會他的思想感情?!睂W生們興趣盎然,先是自己獨立思考,圈畫關鍵詞句,然后在小組里熱烈討論,互相補充,形成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意見,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都被充分調(diào)動,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在對問題的討論中得到提升。這兩個問題順應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恰到好處地給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調(diào)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在組內(nèi)充分討論的時候,不僅學習中的問題迎刃而解了,還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等。教學效果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總之,“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提問要想起到“點擊關鍵,一問傳神”的效果,還需要我們的老師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教學智慧,課前仔細研讀教材和大綱并且充分了解學情,才能設計出有效的課堂提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真正展現(xiàn)課堂無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