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松
【摘要】克羅德·德彪西的《狂想曲》是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創(chuàng)作生涯頂峰時期的成功作品之一,它的誕生標志著薩克斯管演奏藝術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它為薩克斯管的演奏技巧提供和創(chuàng)造了更豐富的表現(xiàn)余地,它在古典薩克斯管的文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它對演奏者的節(jié)奏把握、技巧、音樂處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
【關鍵詞】狂想曲;克羅德·德彪西;技術難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狂想曲(Rhapsody):這個名詞源于古希臘的史詩詠吟者,他們用樂器伴奏歌唱或朗誦,后來在專業(yè)創(chuàng)作中是指以民歌曲調為主題而發(fā)展的器樂幻想曲。大多數(shù)“狂想曲”是以緩慢的民歌曲調為基礎進行變奏,又與宣敘調式的段落和快速的民間舞曲段落相對比,音樂富于民間特色。這部德彪西的《狂想曲》不僅是一種音樂體裁形式,而且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卓越創(chuàng)作技巧的作品,有著夢幻般的旋律,給人以美好的音樂享受。
演奏技巧是音樂表現(xiàn)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演奏技巧可以有效地控制音色和突出音樂表現(xiàn)力。在德彪西的這部《狂想曲》中就需要演奏者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音樂處理能力,比如,行進中的超高音演奏、節(jié)奏把握、音色控制等。
一、作曲家簡介
阿希爾-克羅德·德彪西(法語: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贰赌辽裎绾笄白嗲?,鋼琴組曲《貝加馬斯克組曲》《意象集》《版畫集》等。
德彪西一家原是農民世家,大約1800年才遷到巴黎,他的祖父是酒商,后來經營不善改作了木匠。他的父親年輕時是一名海軍,后來與其母親經營一家瓷器店。當?shù)卤胛鞒錾蟾赣H本想培養(yǎng)他當海軍,但是由于1870年的普法戰(zhàn)爭,使其全家人搬到一個親戚家,在這時他開始接觸并學習鋼琴,1872年,他進入了巴黎音樂學院,一直到1884年 ,他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了12年,他的演奏水平得到了當時很多知名音樂家的肯定。
1889年,德彪西從拜羅伊特回到了巴黎,德彪西受到瓦格納的極大影響,因此,德彪西的音樂風格和瓦格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1890年以后,德彪西和一些象征派詩人認識,經常參加他們的藝術討論和聚會,德彪西開始欣賞他們的詩,并為這些獨特的詩歌譜曲,德彪西因受到象征派詩人的影響,因此很多人們認為他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但他自身并不這樣認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的音樂中還結合了法國音樂、西班牙舞曲等,后來就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一種音樂風格。
二、德彪西的法國印象主義音樂
由于十九世紀末“印象主義”大環(huán)境的影響,德彪西也想在音樂中表達那種夢幻的美,所以,在那時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中都帶有很大程度的“印象主義”。但德彪西的音樂風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受環(huán)境的影響經常會變化一些音律,彈奏出更加獨特的風格,這樣才能表達他獨特的音樂情感。
德彪西是現(xiàn)代音樂的先驅,他創(chuàng)作的音樂中使用了很多新的和聲,所以才能創(chuàng)造出那么獨特的、振奮人心的音樂。德彪西在音樂中采用了“全音階”和“泛音”的音律,還利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fā)出柔和的、帶有閃爍性的音響效果。這種全新大膽的音樂創(chuàng)作讓當時的人們聽之入迷覺得他的音樂有內涵有深意,在這種聆聽過程中會感受到無窮的趣味。
仿效德彪西的著名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爾了,但拉威爾并沒有像德彪西那樣過多地使用全音階和聽起來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長從管弦樂隊里抽取音色的深淺明暗度,例如《波萊羅舞曲》,節(jié)奏和旋律反復重復,利用力度的變化和各個樂器的音色的巧妙結合,使人感覺變幻莫測趣味無窮。
三、技術難點分析
譜例【1】薩克斯管聲部開始是樂曲的第14小節(jié),注意F音要小聲,要像流水一般來演奏這個音,不要有音頭,音量也不要過小。降D音不要偏低,可以加Tc鍵來輔助控制音準。薩克斯管聲部的這一段旋律要演奏得神秘感強一些,有一種朦朧的色彩。
如譜例【2】所示,這部分旋律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技術難點之一,需要演奏者演奏行進中的超高音。我們在演奏這一段旋律時首先要選擇好適合自己且方便的指法,其次就是控制好音準和超吹的成功率。我們列舉兩種超高音指法供大家選擇:
以上兩種方法皆可使用,但是第二種方法在快速行進中使用不方便,容易錯音和造成聽覺上的不連貫,所以建議使用第一種指法鏈接。
如譜例【3】所示,我們要注意第三和第四小節(jié)的超吹指法,如下圖所示:
與譜例【2】一樣,這里的超吹也要極盡可能地做到連貫,同時音準也要控制好。練習超吹的時候,不光要使用校音器,更重要的是需要演奏者記住吹準時的感覺。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德彪西的《狂想曲》的作曲家簡介、法國印象主義音樂和技術難點作了分析,使我們對法國印象派音樂風格的理解和音樂處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們能更好地演奏法國印象派作品。
參考文獻
[1]崔偉.民族音樂學理論與實踐作用于高師鋼琴教學的思考[J].音樂創(chuàng)作, 2010.
[2]焦志勇.賴熒斐等主講/解說.薩克斯管吹奏法配套教材[M].江蘇音像出版社,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