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
[摘要]西柏坡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光輝代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當前,西柏坡精神研究在研究隊伍、研究基礎、研究程度、研究內容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新時代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從史實出發(fā)得出結論,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立足時代變遷、回應時代課題,以期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關鍵詞]西柏坡精神;研究;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 D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0169(2018)04-0038-0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23。西柏坡精神作為革命文化之一、中國精神的典范,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依然煥發(fā)著強大生機活力。新時代繼續(xù)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就要弄清西柏坡精神的研究現狀,分析其研究成果和不足之處。對于不足之處,要對癥下藥,使之更加完善。
一、西柏坡精神研究的不足之處
西柏坡精神這一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以來,已經走過了將近三十年的發(fā)展歷程。學術界對其認識不斷深化,召開了二十余次學術會議,成立了石家莊市西柏坡精神研究會、中國西柏坡精神研究院、河北省西柏坡精神研究和文化發(fā)展促進會等多個專門的研究機構,出版了十余部研究專著、學習讀本,發(fā)表了400余篇學術論文(在CNKI平臺檢索以“西柏坡精神”為篇名的文獻所得結果),越來越多有關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這不僅說明了研究西柏坡精神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更體現了西柏坡精神偉大的歷史與時代意義。目前,學界對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還處于興起階段,雖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研究相比,數量還非常少。在現階段,西柏坡精神的研究也存在不少問題,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在研究隊伍上,人員結構有較大的局限性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西柏坡精神的研究隊伍主要集中在其發(fā)源地河北省,雖然近些年其他地域的學者也廣泛關注,但程度不深,持續(xù)性研究不夠。誠然,河北省的學者在西柏坡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上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理應為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做出應有貢獻,一些學者成為了西柏坡精神研究領域的專家,是西柏坡精神理論與實踐研究方面的學術權威。河北省學者這種探索鉆研、敢為人先、持之以恒的學術精神,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但其構成相對集中的研究隊伍,使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色彩。對于西柏坡精神內涵的挖掘、時代價值的發(fā)揮等方面的研究,有較多重復性成果。西柏坡精神不僅是河北省的精神財富,更是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產,應該在全國學術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因此,在學術研究中,應大力開拓研究隊伍,吸收更多新鮮血液,以更加全面展開研究。
(二)在研究基礎上,對西柏坡精神內涵的界定尚未形成
人們開展學術研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弄清楚研究對象。研究西柏坡精神,首先要對其內涵進行界定。在這一點上,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一個使大家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權威表述。對于西柏坡精神內涵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展開論述,進行了多方面的概括,提出了很多觀點,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就這一點而言,在研究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大多數學者將西柏坡精神的內涵等同于西柏坡精神的內容,沒有認清這一命題的實質,沒有對其進行科學歸納。開展西柏坡精神研究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界定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只有認識上達到統(tǒng)一,深入研究的力量才得以凝聚,學術的繁榮才會逐步實現。
(三)在研究程度上,對西柏坡時期的歷史挖掘還有待于進一步加深
西柏坡精神是一種精神文化,屬于認識范疇,主觀性色彩比較濃厚。梳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研究者們對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西柏坡精神自身特質和時代價值的研究,雖然絕大部分都涉及到西柏坡時期的歷史,但敘述不深,沒有從歷史本來的面目中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內涵。挖掘不深便不能透徹理解西柏坡精神,也就不能有針對性地闡述其時代價值。西柏坡精神產生于黨在西柏坡時期的斗爭實踐,發(fā)端于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革命實踐。研究好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有助于我們科學認識西柏坡精神的產生,從根源層面深入理解西柏坡精神。
(四)在研究內容上,對西柏坡精神時代意義的闡釋有待加強
在西柏坡精神的時代價值上,學者們的主要關注點是“兩個務必”。當然,這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價值所在,應結合時代發(fā)展大力加以探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豐富和發(fā)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其實,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時期,面臨執(zhí)政地位的轉變,面臨國內外一系列的挑戰(zhàn),也進行了很多治國理政層面的理論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應圍繞治國理政問題挖掘西柏坡精神,總結我們黨長期執(zhí)政的經驗教訓,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執(zhí)政理念、執(zhí)政方式等內容。此外,西柏坡精神的時代意義除了“兩個務必”,還包括許多其它方面豐富的內容,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挖掘。歷代領導人都重視以黨史、國史為載體,加強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在這一點上看,研究空間還是很大的。學者們應把一部分關注點聚焦在西柏坡精神的教育價值上,彰顯文化育人特色,服務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五)在研究效果上,落地、落實不突出
西柏坡精神發(fā)端于河北省,是河北省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應當使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成果惠及河北省的發(fā)展,造福河北省人民群眾。目前,學者們就西柏坡精神與河北省當地發(fā)展這一議題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有些已被政府相關部門采納。但總體上看,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還不是很多,應繼續(xù)加強研究,在落地、落實上下功夫。要深入尋找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所面臨的問題,找到它們的源頭,從源頭出發(fā)提出治理措施。尤其要利用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屬性,提升河北省的文化內涵,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品牌,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此外,河北省應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發(fā)展新型旅游業(yè),合理開發(fā)旅游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設計旅游文化產品,向更多的人傳播西柏坡精神。河北省應充分珍惜、愛護西柏坡精神這一來之不易的精神成果,發(fā)揮“領頭雁”作用,時刻走在繼承和弘揚西柏坡精神的前列。
二、西柏坡精神研究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新時代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應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指導思想,把握內容實質
馬克思主義正確反映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是科學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從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到現在的歷史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正確解決時代提出的課題,指引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推動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皼]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2]。革命實踐的展開是以理論為先導的,科學理論的指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在這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黨在西柏坡時期開展了土地制度改革運動,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與各民主黨派共商建國……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隨著革命實踐的深入,在實踐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逐漸從萌芽走向成熟。西柏坡精神中也蘊藏著豐富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一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從哲學角度看待西柏坡精神,它處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光輝。在理解西柏坡精神時,我們首先要立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準確把握住它的靈魂和實質[3]。
(二)堅持論從史出,還原歷史背景
我們知道,在社會生活中,“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4]。因此,在分析西柏坡精神這一文化現象時,一定要重視西柏坡時期的歷史條件,這才是西柏坡精神產生的根基。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在研究過程中,應大力搜集西柏坡時期的一手材料,如檔案資料、領導人的講話以及豐富的實物資料等,從原始資料入手展開研究。要從革命實踐出發(fā),重視對史實的研究,做好史料的搜集、整理與考訂工作,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實事求是地從歷史角度闡釋西柏坡精神的本質,盡最大努力還原歷史背景。此外,西柏坡精神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其產生的時代背景,西柏坡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面臨全新的時代課題、偉大轉折的歷史時期,在對西柏坡時期的歷史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應著重把握這一特點,抓住主要矛盾。
(三)做好精神傳承,發(fā)揮精神力量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的建立,在28年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育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偉大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西柏坡時期對以往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鄧小平曾談到:“在長期革命戰(zhàn)爭中,我們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fā),發(fā)揚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5]因此,沒有中國共產黨長期帶領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進行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戰(zhàn)爭,就不會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沒有中國共產黨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不同革命階段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前行的道路就會缺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研究西柏坡精神,不能忽視在其之前產生的種種革命精神。要繼續(xù)深入研究革命精神,探究其內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闡釋清楚以往革命精神對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歷史貢獻,以及西柏坡精神對它們的豐富和發(fā)展。只有做到一脈相承,才能更好與時俱進,發(fā)揮精神力量的作用。
(四)立足時代變遷,回應時代課題
西柏坡精神產生于革命實踐并推動革命實踐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研究西柏坡精神,最根本的是要發(fā)揮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其服務于社會建設,這才是它的價值所在。所以,要立足現代社會的時代變遷來研究西柏坡精神,用以回應時代所提出的課題,解答實踐難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各方面建設既面臨很多機遇,又充滿了嚴峻挑戰(zhàn)。研究西柏坡精神,就不能不關注我國社會正在發(fā)生的偉大變革,不能不關注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能不關注人民群眾新的精神面貌,不能不關注國計民生對學術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兩個務必”,這一點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關于西柏坡精神對黨的建設的價值,還需結合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性研究。展望未來,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人民共同富裕,這些宏偉藍圖的實現都離不開對西柏坡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因此,今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應牢牢立足新時代,把握時代新變化,回應時代新要求,呈現出更多與時代變遷、人民生活變化息息相關的研究成果,更好回應時代提出的新課題。
三、新時代要大力推進西柏坡精神研究
西柏坡精神在新時代條件下應不斷得到傳承和弘揚,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新時代推進西柏坡精神研究,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改善研究結構,加強機構建設
要推進西柏坡精神在全國范圍內的研究,就需擴大當前以河北省學者為主體的研究隊伍。這不僅有助于將西柏坡精神傳播到更多地方,也可以使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因得到更多新鮮血液而充滿活力,促進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一方面,河北省應大力加強西柏坡時期文件檔案的公開工作,為學者們特別是非河北省的研究者提供便利的資料搜索條件。另一方面,研究者之間應積極利用學術會議、紀念活動等機會加強交流,互換認識,以取得更廣泛的共識。非河北省的研究者參與到河北省舉辦的相關紀念活動中來,可以更真切地感悟西柏坡精神,從而在內心里多一分理論自覺和自信。此外,對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雖然目前已經建立起一些學術團體,但這些研究機構的力量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術團體之間應加強分工和合作,形成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組織化、制度化的研究力量,并不斷吸收研究領域的骨干人才,匯聚眾人智慧一起把西柏坡精神研究這一偉大事業(yè)做好。
(二)深化研究內容,盡快取得共識
如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正在深入推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面對種種社會變革,我們亟需做好凝聚人心、強基固本的工作,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增進全國人民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識。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氣、神,是我們永遠不能丟掉的寶貴精神財富。當前應該繼續(xù)加強對西柏坡精神的研究,發(fā)揮精神的引領作用。而對西柏坡精神的內涵提出一個大家普遍贊同的定義,是今后研究中的關鍵一環(huán),是開展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在研究中應以事實為根據,最大限度地尋求共同點,保留分歧和爭議,盡快取得共識,為深化研究奠定好基礎。在此基礎上,加深對西柏坡時期歷史的研究,從革命實踐出發(fā),加大對西柏坡時期歷史轉折性的考察,闡釋清楚西柏坡精神不同于以往革命精神的根本內涵和特征。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思想引領實踐
當前,中國夢已成為凝聚力量的主旋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戰(zhàn)略布局。在實際研究中,應注意把西柏坡精神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相結合,發(fā)揮思想的引領作用,為實踐的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在研究中要樹立研究的大視角,不拘泥于一時一事,從黨的發(fā)展的全局、國家建設的大局出發(fā)研究西柏坡精神。在關注歷史時代的同時,還要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去考察和評價西柏坡精神的本質及對個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意義,對民族和國家產生的影響力。此外,要高度重視西柏坡精神的道德教育力量,發(fā)揮西柏坡精神作為德育的資源優(yōu)勢,尤其要關注西柏坡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價值。
(四)牢記“兩個務必”,全面從嚴治黨
西柏坡精神最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執(zhí)政黨建設方面。西柏坡時期處于中國革命勝利的前夜,我們即將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任務,掌握全國政權,建立中國人民自己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即將由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黨,轉變?yōu)榻ㄔO并鞏固國家政權的執(zhí)政黨,我們的工作重心也將由農村轉向城市。在重大的歷史轉折面前,全黨同志是否能經受得住勝利的考驗,繼續(xù)完成人民托付的重任,把我們的政權建設好,是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深謀遠慮,向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敲響了警鐘,告誡大家要牢記“兩個務必”。只有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時刻發(fā)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避免人亡政息的危險。
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時期出臺了很多措施以加強黨的建設,所形成的經驗對新時代黨的建設依然具有積極作用。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我們的各項建設才能取得勝利,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新時代條件下,我們都要加強黨的領導。同時,要根據時代變化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1]62。要在新時代把黨建設好,就要注意研判當前黨的建設的大環(huán)境、大格局,研判黨的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研究西柏坡精神對黨的建設的價值,也依然要把握好這一點。要從歷史中總結其對黨的建設的有益因素,加以借鑒,做好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汲取歷史的力量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五)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加大宣傳力度
首先,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目前,學者們已經從哲學、歷史學、政治學、法學等不同的學科背景對西柏坡精神加以解讀,形成諸多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還要注意跨學科的研究,借鑒其他學科的優(yōu)勢為我所用,在對一些具體問題的研究上進行研究視角的創(chuàng)新。
其次,還應注意加大橫向比較力度。研究者可以借鑒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研究方法,將西柏坡精神置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洪流中,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源頭上加以考察,找出西柏坡精神與其他革命精神的不同點,針對自身特色“量體裁衣”開展研究。井岡山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精神;長征精神創(chuàng)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奇跡;延安精神譜寫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西柏坡精神則突顯了黨即將在全國執(zhí)掌政權時所面臨的考驗。西柏坡精神與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既存在共性,又獨具個性。只有把共性和個性闡釋清楚,才能更深入地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內涵。
第三,要創(chuàng)造條件推進西柏坡精神研究成果的轉化與運用,發(fā)揮西柏坡精神資政育人的功效。因此必須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重點關注青少年和黨政干部這兩個群體,使西柏坡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進干部的日常工作,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弘揚西柏坡精神。除了圖書、文章等載體,宣傳西柏坡精神可以還采用其他豐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實地參觀考察、采訪西柏坡時期歷史的見證者及研究專家、觀看相關影視劇、推出專題展覽、重走“進京趕考”路等。另外,有學者提出要建設西柏坡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西柏坡口述史料數據庫等現代化研究方法也值得借鑒[6]。黨史研究者和黨員領導干部應走在傳承和弘揚西柏坡精神的前列,各級宣傳部門也應該在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和宣傳方面開動腦筋、廣開路子,讓西柏坡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傳。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41。大力繼承和弘揚西柏坡精神就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新時代的中國已經駛入歷史的快車道,西柏坡精神的光芒也將繼續(xù)閃耀。做好西柏坡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工作任重道遠?!敖搅魟氽E,我輩復登臨”,我們還需再接再厲,推進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再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3.
[3]李建強.西柏坡精神[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4-5.
[4]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368.
[6]王玉平,張同樂,張志永.西柏坡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建設熱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7(01):140-145.
責任編輯:鄧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