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摘 要] 對高職招考VB程序閱讀題特點進行分析,并總結出針對閱讀題的三種教學策略,即課堂講授策略、上機程序調試策略和練習指導策略。
[關 鍵 詞] VB程序閱讀題;課堂講授策略;上機程序調試策略;練習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80-02
2015年福建省開始對高職招考實行改革,計算機類專業(yè)課筆試試卷分值為300分,其中VB占25%,即為75分,這部分考點主要集中分布在程序閱讀題和程序填空題上。從學生的卷面得分來看,程序閱讀題的作答情況對專業(yè)課成績的影響較大。
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主動性弱,對程序閱讀題多數(shù)學生采取“知難而退”的策略。目前高職招考除筆試外,還要求技能測試,而且計算機類職業(yè)技能測試VB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至2018年已經(jīng)上升到65%,這對學生的升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培養(yǎng)良好的上機操作能力,是教師進行VB教學策略研究的首要目的。
一、VB程序閱讀題特點分析
從高職招考計算機類專業(yè)課試卷來看,程序閱讀題分布于卷面的第四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縱觀近年計算機類試卷分析可見,程序閱讀題主要有以下七個考點,即“常用內部函數(shù)的使用”“選擇控制結構”“循環(huán)控制結構”“順序結構”“過程”“數(shù)組”和“算術運算”。在試卷中按從簡單到難的方式分布,一般“常用內部函數(shù)的使用”“順序結構”“算術運算”這三個考點選擇一點作為第一小題的試題內容,較為簡單;“選擇控制結構”和“循環(huán)控制結構”通常會各出現(xiàn)一題,中等難度;余下的兩小題通常是“過程”或“數(shù)組”與“循環(huán)控制結構”綜合,是程序閱讀題中最難的題目。考試熱點為“常用內部函數(shù)的使用”“選擇控制結構”“循環(huán)控制結構”和“過程”;次熱點為“數(shù)組”“順序結構”和“算術運算”。
觀察程序閱讀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基本上每一題都會問“輸出結果是什么?”,因此涉及的一個重點知識即Print方法[1],我們需要重點掌握它的輸出格式。Print方法可以在窗體(Form)、圖片框(Picture Box)上顯示文本字符串和表達式的值,也可在立即窗口(Debug)和打印機(Printer)輸出信息,其一般格式為:
[對象名稱.]Print [表達式][, | ;][2]
說明:
1.對象名稱是可選的,可以是窗體(Form)、圖片框(Picture Box)、立即窗口(Debug)或打印機(Printer)等對象。如果省略,則在當前窗體輸出要打印的表達式或表達式的列表,試卷中通常是省略對象名稱的。
如:Form1.Print“VB歡迎你”
在窗體1中輸出“VB歡迎你”。
2.“表達式”是一個或多個表達式,可以是數(shù)值表達式或字符串[2]。對于數(shù)值表達式打印出表達式的值,而字符串則照原樣輸出。
3.如果省略Print后的“表達式”,則打印一空白行。
4.當輸出多個表達式或字符串時,各表達式用“分號”(;)或“逗號”(,)來分隔。“;”表示緊湊格式,“,”表示標準格式。
二、VB程序閱讀題教學策略
程序閱讀題的解答需要學生模擬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而題目往往是運用推導得出變量值的,因此在教學中主要運用課堂講授策略、上機程序調試策略和練習指導策略,三者相輔相成,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課堂講授策略,突出重難點,及時歸納總結
VB程序設計語言教學內容繁多,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地整合教學順序。例如,在學習“數(shù)據(jù)的輸入與輸出”后,接著學習“VB控制結構”再返回學習“常用標準控件”,這樣安排對具體學習某個對象時有利于理解與實際應用。詳細講解基礎知識,掌握基本語句結構。教學的重點為“選擇結構”“循環(huán)結構”“數(shù)組”和“過程”這四個章節(jié)。教師借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講授,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生動有趣的優(yōu)秀案例導入新課。例如,在學習“選擇結構”時,先讓學生進行“抽獎活動”,抽到數(shù)字“0”時無獎品,抽到數(shù)字“1”時獎品為A,抽到數(shù)字“2”時獎品為B。這樣課堂就活躍起來了,再由教師將“抽獎活動”編寫成VB程序如下:
Dim a as integer
a=InputBox(“請輸入a的值:”)
If a=0 then
Print“數(shù)字為0無獎品”
ElseIf a=1 then
Print“數(shù)字為1獲得獎品A”
Else
Print“數(shù)字為2獲得獎品B”
End If
而后再進行相關概念、語法、算法的學習。相比起枯燥的概念知識,學生對實例的觀看、理解、模仿的過程,更加有助于對知識的掌握。
根據(jù)課程特點,結合考試大綱,教師應及時歸納總結,形成知識框架,便于學生記憶。可對某個對象的三要素(屬性、事件、方法)進行總結,教會學生做學習筆記,從而延伸為對常用對象的總結。教師需要經(jīng)常進行總結,將知識點一個一個串牢,學生才能更好地深入學習。對程序閱讀題的七大考點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每種題型考查的知識點、解題方法、易錯點,學生做答時就不會一看到程序就無從下手了。歸納總結時多使用圖示總結,強調重難點;多使用圖表歸納,形成對比;多做知識點的思維導圖,厘清知識脈絡。
(二)上機程序調試策略,注重操作能力,強化鞏固知識
VB程序設計語言是一門可視化的編程語言,操作性極強,只有進行充分的上機練習,通過對程序的運行調試,學生才會深入理解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上機時,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師先演示具體案例讓學生觀看,講解相關的知識點,布置任務讓學生完成。根據(jù)學生的技能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滿足不同梯度學生的學習要求。例如,在學習圖像框時,首先讓學生模仿教師操作編程制作“看圖說英文”程序,然后可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制作“看圖說家鄉(xiāng)旅游景點”或“看圖說出同學姓名”程序。通過上機操作,學生能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提高實踐能力,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上機操作前,教師可將相關的知識點或操作制作成微課發(fā)送給學生,供學生操作出現(xiàn)困難時觀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生上機操作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操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總結常出現(xiàn)的錯誤,統(tǒng)一講解,對知識進一步鞏固提高。對于無法理解和無法計算出結果的程序,我們還可以逐句調試程序,并調出“本地窗口”,程序在逐條語句的執(zhí)行過程中,每個變量值的變化在“本地窗口”可以直觀看到,這樣對于變量值的變化便可一目了然。在教學中我們應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合理有序地安排上機時間,讓學生通過編程、上機調試程序,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練習指導策略,巧設專項訓練,強化解題能力
“精講精練”是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一大特點,不僅要多進行上機操作實踐,同時也應該多閱讀程序,多做針對性的練習。對于前面提到的七個考點進行專項練習強化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對知識進行鞏固與提升。
教師給學生講解練習時,應注重對各個考點對應題型解題方法的指導,“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分析題目,從而能舉一反三靈活應用。例如,“For循環(huán)控制結構”是考試的熱點,通過對歷年考試真題的解答,可歸納出這類題型用“變量列表法”[1]其結果就一清二楚了。如:窗體上有一個名為Command1的命令按鈕,并有下面的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sum=5
For j=1 to 3
If(j mod 2=0) Then
sum=sum+j^2
Else
sum=sum+2* j^2
End If
Next j
Print sum,j
End Sub
程序運行時,單擊命令按鈕后顯示的結果是: 。
本題是“For循環(huán)”與“單行結構If語句”的綜合應用,在For循環(huán)體內使用If條件語句進行判斷選擇。我們可以看出最后“sum”的值為“29”,“j”的值為“4”,所以答案是“29 4”。整個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如下表所示:
由于高職招考已成為我們中職學生升學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根據(jù)VB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對程序閱讀題可以迎刃而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袁利永.二級VB考試程序閱讀題分析與解題技巧[J].福建電腦,2008(2).
[2]游金水.福建省高職單招考試復習指導用書計算機類[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