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東
現(xiàn)階段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多以詞匯的講解以及語法的應用為主,而對于學生在閱讀中信息提取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相對較少,使得高中閱讀教學水平處于相對低下的局面。而圖式理論從認知心理學、語言學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對閱讀理解進行了分析,其不僅能夠對知識的儲備模式進行分析,同時還能夠為高中英語閱讀提供指導,幫助教師挖掘更高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下面本文將就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探究。
1. 圖式理論的基本概念
所謂的圖式理論,其是關于知識表征和有效應用的一種理論,這一種理論是在人的認知心理學、語用學以及信息加工和人工智能等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相關的學者認為,圖式是信息能夠在人記憶中長期保存的方式之一,其屬于一個共同或是相似主題的大型信息結構。具體來說,圖式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形式圖示,一類是內容圖式,還有一類則為語言圖式。而國外的心理學專家和語言專家認為,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者主動構建新知圖式的過程,因此,將理論圖式應用于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與應用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但據(jù)調查表明,針對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在我國各高中院校的應用的研究并不多見,為此,下面筆者將從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的關系出發(fā),對圖式理論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2. 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的關系
圖式理論認為,其實英語閱讀材料本身并不具有向學生傳遞任何意義的作用,而文章的意義主要是基于學生已有知識或經(jīng)驗而對文章產(chǎn)生的理解與感知。具體來說,廣義的英語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感知字型引申為感知語義的過程,閱讀理解也就是將文章的字型與作者大腦中相應的圖示進行信息交流的雙向互動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學生與形式圖式、內容圖式、語言圖式的雙向互動。因此,學生對英語閱讀理解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能夠建立與閱讀文章相關的圖式和這些圖示是否能夠被激活。并且學生對閱讀文章的形式、內容以及語言等圖式所具有的知識越多,那么學生閱讀理解的程度也就越深。但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實踐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激活圖式的線索不完善、缺乏基本圖式等,使得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閱讀英語文章。因此,基于圖式理論指導下,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構建閱讀圖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的特有知識圖式,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新的閱讀信息或內容更容易被理解、吸收并融入學生已有的圖示中,從而產(chǎn)生新圖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3. 基于圖式理論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3.1 強化語言知識教學,豐富語言圖式
在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要想激活學生的相關圖式,前提是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如果學生不具備語言基礎,那么就算具有再豐富的語言圖式,也會由于語言能力的不足而導致交際失敗。從語言圖式的基本內涵來看,其具體指的是一定量的詞匯以及句法知識,也可以說是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掌握程度。所以,語言圖式是圖式理論教學的基礎,良好的語言圖式對于學生識別閱讀文章中的詞、句所提供的信息與線索具有重要作用。而學生對詞匯、語法等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則決定了其語言圖式是否能夠被激活。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教學,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圖式,為學生英語閱讀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匯量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
但由于高中英語每個單元的詞匯量相對較大,并且在不同的語境中詞匯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強化學生的語言知識教學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結合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通過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根據(jù)上下文、構詞法等對生詞進行大膽猜測。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同時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從而豐富語言圖式,提升學生的英語整體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starvation”這一個詞匯時,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After three days without food,the children were close starvation.”,學生能夠根據(jù)上半部分的句子“three days without food”猜測出“starvation”這一詞義為“饑餓、餓死”。教師應通過強化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構建豐富的語言圖式,實現(xiàn)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3.2 深化背景知識教學,拓展內容圖式
很多學者認為,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熟悉話題并具備與閱讀文章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比英語詞匯知識的掌握更重要。而圖式理論的內容圖式,其指的是學生腦海中有關于閱讀文章內容方面的背景知識。據(jù)實踐表明,一篇閱讀文章,即使是詞句讀懂了,對句子與語篇的結構也掌握了,但也不能表示真正讀懂了文章。并且,高中英語閱讀材料其在選材上大多是蘊含豐富時代氣息的文章,因此,深化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背景知識教學,對于促進學生對英語閱讀文章的理解尤為關鍵。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當遇到一些比較陌生的詞、句時,學生通過調動自己所掌握的文章背景知識,就能夠猜測出詞句或文章的大意;但與之相反的,部分學生雖然能夠讀懂每個詞、句,但對于文章的意思卻無法理解。而這主要是因為所有的閱讀材料實際上都反應了一定的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將會影響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準確把握。
因此,基于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想拓展學生的內容圖式,提升學生閱讀效率的同時優(yōu)化閱讀效果,就需要教師深化背景知識的教學。例如,在牛津版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三單元以“cultural differences”為主題的閱讀教學中,在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展現(xiàn)各國文化差異的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這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為學生積累相應的背景知識,從而拓展學生的內容圖式。又如,在第九模塊第四單元關于宗教信仰的閱讀教學中,由于閱讀材料中有很多關于宗教信仰的習語,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普及“feet of clay”、“the apple of parents eye”、“the salt of the earth”等相關習語,從而增強學生對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為構建內容圖式提供背景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3.3 重視語篇體裁介紹,構建形式圖式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所謂的形式圖式指的就是學生是否具備英語閱讀材料體裁以及語篇結構方面的相關知識。因為不同的類型的英語閱讀文章,其都有特定的體裁或框架,而固定篇章結構對于學生閱讀理解十分有利,學生能夠通過這些結構進行指導編碼,并按照文章的內在關系將信息連為一體,這使得學生的閱讀理解更具層次性。所以說,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除了受閱讀文章的語言與內容的影響外,同時還受到文章其結構與體裁的影響。而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較為常見的語篇體裁主要有說明文(Exposition)、議論文(Argumentation)、記敘文(Narration)以及描述文(Description)等。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掌握文章的文本結構,充分利用結構策略以激活形式圖式,就能夠對閱讀材料的文本結構以及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實現(xiàn)準確的預測,并進行相應的調整或補充,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但如果學生缺乏語篇體裁結構的相關知識,其在對閱讀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xiàn)混亂,失去層次,導致在閱讀時失去重要的信息,不利于閱讀理解。
這說明,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英語閱讀語篇體裁的介紹,引導學生通過結合以往英語閱讀所學習的知識結構、文本結構與新文本進行對比、碰撞,從而在以往的文本結構經(jīng)驗中構建新的形式圖式。例如,在學習Module 10第一單元“Give a Man a Fish”的閱讀內容時,由于該單元的閱讀文章多以諺語的形式出現(xiàn),相對于一般的閱讀文相對較難理解。此時,教師除了幫助學生掌握諺語的結構以及文本結構以外,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以往所學的相關文章進行回顧,讓學生聯(lián)系初中時所學習的“Charity Show”與該單元中提到的“Live Aid”相結合進行比較。學生通過對比能夠形成圖式的遷移,從而了解到“Live Aid”其實是由國際巨星組織開展的一場慈善表演,主要的目的在于“授人予漁”,隨后以“WFP組織是如何授人以漁”為框架,就能夠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原有的形式圖式被有效地激活,再通過將新信息融入到原有的圖式中,從而使學生構建出一個更為完善的圖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整體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圖式理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圖式理論的作用,首先,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知識教學,為語言圖式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其次,要深化英語閱讀背景知識的教學,通過為學生講解閱讀材料的相關背景知識來拓展內容圖式,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效率;最后還需要重視閱讀語篇體裁的介紹,為學生構建形式圖式,以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