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張珊珊
探究如何支持幼兒游戲的深入發(fā)展,是我園開展以積木區(qū)游戲為切入點的園本研究的目標。老師們不斷探索 “如何支持和延伸幼兒的興趣點”“什么樣的師幼互動能促進幼兒思考”“如何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在大班幼兒的一次主題搭建中,我們進行了很好的嘗試。
立交橋搭建主題誕生了
開學初孩子們來積木區(qū)游戲,有些女孩子在搭城堡,男孩子搭建立交橋。兩天后,孩子們發(fā)現積木區(qū)的空間有限,同時搭兩個主題空間不夠用,他們想要選一個主題來搭建,于是找到了我。
“你們都想搭自己的東西,但地方不夠了,那該怎么辦呢?”我沒有直接幫他們出主意。
“我們比比看,誰搭建得棒就搭誰的。”搭城堡的莎莎說。
“立交橋肯定是最棒的?!贝盍⒔粯虻匿邻●R上回答。
“我們的城堡很棒,我們用各種小積木拼擺了不同造型?!庇袢銓⑺齻兇畹某潜ぶ附o大家看。
“我們的立交橋有很多拐彎,還沒有建完,我們還要搭好多層呢?!毙∮钫f。
“那這橋搭完了能開車上去嗎?”莎莎問。
“能啊,還能走很多的車呢。我們要搭長長的、好幾層的,能從一層上到二層?!毙∮钜贿呎f一邊比劃,“我們的橋得要很大的地方,還要拐彎?!?/p>
“我們看看從哪兒開始拐彎?!睅讉€女孩看了看立交橋拐彎的地方,確實空間不夠了?!澳窃趺崔k呢?”
“咱們投票吧!”堯堯提議,“誰的票數多,就先搭建哪個。”
堯堯的意見得到了認同,大家通過舉手投票,確定了搭建主題——立交橋。有趣的是,原來準備搭城堡的女孩子們也決定加入進來。
立交橋設計圖
孩子們有一些關于立交橋的生活經驗,加上觀察積木區(qū)老師提供的各種立交橋圖片,大家按照之前要搭“三層立交橋”的計劃,每天都在積木區(qū)忙碌著。但每個人對立交橋的感知經驗不同,在搭建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同的想法,這天,大家對三層立交橋要怎么搭產生了分歧。
“我見過的立交橋跟轉盤似的,有好幾層?!眻驁蛘f。
“不是,我見過的是可以上坡下坡的,也是好幾層,還可以鉆洞呢。”小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說的那個轉盤搭不了,沒有那么大拐彎的積木?!变邻≌f。
討論陷入了僵局,幾個小朋友誰也不能說服誰。
“好像你們的想法不太一樣,你們最想搭建什么樣的立交橋呢?”我問。
“我看見過轉來轉去的立交橋,立交橋是有轉盤的?!眻驁驁猿肿约旱囊庖?。
“我去過西直門的立交橋,咱們可以試試搭建西直門的立交橋?!庇袢阏f。
“西直門的橋太難了,我們也沒有設計圖?!毙∮钫f。
“可以畫一個設計圖,然后我們搭建?!庇斡握f。
“設計圖紙的想法很好,有了圖紙,大家能夠先合作搭建一座橋?!蔽铱隙舜蠹业南敕?。
利用區(qū)域活動時間,想為積木區(qū)畫設計圖的孩子紛紛畫出了設計圖。大家畫出的立交橋造型各式各樣,在一次集體分享中,孩子們介紹了各自的設計圖。設計圖都很好,應該按照哪個設計來搭呢?最后大家提議用投票的方式來選擇,淞凇的設計圖高票當選。
挑戰(zhàn)搭建中的問題
問題一:90度的拐彎
有了設計圖,孩子們的搭建目標更明確了。剛開始搭建時,第一層橋體較小,拐彎的地方搭不了;橋體小還導致了搭第二層時,作支撐的積木數量有限,橋體撐不起來,整個橋的造型和設計圖有較大出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們搭了又拆,拆了又搭,經過了幾次調整,終于發(fā)現了一層橋體小的問題,最后決定以班級地毯大小作為第一層的大小,為搭建上兩層立交橋留出空間。
解決了橋體大小的問題,孩子們的關注點聚焦到了拐彎處。大部分小朋友在搭建時直接用90度直角,只有堯堯用了一個1/4圓環(huán),將不同方向的橋體連接在了一起,搭建了一個彎曲的拐彎。這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關注。
小宇:“拐彎不是這樣的(直角)。”
淞?。骸皯撚悬c彎彎的?!闭f著用手比劃成一條曲線。
堯堯:“這樣的(直角)車走的時候就不對?!?/p>
老師:“為什么這樣走車不對呢?”
堯堯:“應該是彎的,車拐彎時候就不會掉下去?!?/p>
老師:“你們坐車時候,車是怎么拐彎的呢?”
玉茹:“我爸爸開車拐彎的時候就是彎著走,不是走成這個直角的?!?/p>
游游:“我坐車也是這么拐彎的?!?/p>
老師:“車拐彎的時候走的是彎彎的路線(用手比劃弧形線),大家觀察得很仔細?!?/p>
通過討論,大家認識到立交橋拐彎處不是直角,就馬上動手,修改成彎的了。
問題二:立交橋交匯點
搭建第二層和第一層交叉處時,淞凇和玉茹遇到了一個新問題:第二層橋經過第一層橋面時,積木不夠長,支撐點只能放在第一層橋面上。
小宇指著放在第一層橋面的積木:“這些不行,不行,車過不去了?!?/p>
博林:“這樣把路擋住了。”
玉茹:“只能放這里,積木(最長條)不夠長,不然第二層沒法搭建啊。”
老師:“我看到積木不夠長,有什么辦法能讓第二層積木有支撐的地方,還不讓第一層堵車呢?”
小宇試著拿最長的積木直接越過第一層橋面,用橋對面的圓柱作為支撐點,但由于積木的長度有限只能借用一點,非常容易倒塌。博林想了想,說:“把這兒(支撐點)再加一個短積木,長積木放到短積木上邊,另一邊就可以放在這上面(第一層橋對面的圓柱)了?!毙∮詈弯邻¢_始按照博林的方法搭建,果然增加了第二層橋面的長度,解決了兩層立交橋交叉匯合的問題。
分享環(huán)節(jié)時,老師請積木區(qū)的小朋友還原了之前的搭建,讓全班小朋友都加入思考,嘗試解決,最后讓積木區(qū)的小朋友給大家解釋他們的解決方案,全班小朋友都獲得了一次解決問題的體驗。
問題三:立交橋上不能撞車
立交橋越搭越高大,孩子們穿梭在立交橋間特別小心,相互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不太方便往返拿積木時就分工,有的幼兒負責找和運積木,有的負責搭建積木,遇到問題大家先討論,逐漸成為了一個“合作共同體”。
受場地限制,第三層立交橋沒有完全按照設計圖搭建,立交橋搭好后,小朋友們興奮地開始玩小汽車。博林小心翼翼地開著小汽車從入口進入經過第一、二層,走到第三層時,小汽車繞了一圈從原路返回到入口處。
“剛才小汽車是從這個入口上去的怎么繞一圈又下來了?”小宇問。
“就是這樣繞下來的?!辈┝钟终故玖艘槐槁肪€。
“這樣車返回的時候會不會和別的車撞到呢?”小宇有點擔心。
“咱們有兩個車道,每個車走一邊車道就不會撞了。”玉茹建議將車道分開。
“能不能有個近道,讓三層立交橋直接通向一層?”博林說。
“那就只能從這里改造下坡,可以直接到一層?!毙∮钪噶酥笀龅乇容^空曠的一個地方。
意見統(tǒng)一后,孩子們開始嘗試改造,由于第三層高度較高,直接下坡積木不夠長,于是孩子通過緩坡的形式,先將高度下降到二層,再慢慢降到一層,最后和一層的立交橋匯合。
搭建后的統(tǒng)計工作
歷時兩個月,一座幼兒設計、幼兒搭建、不斷解決搭建問題的三層立交橋竣工了。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和智慧,搭建完之后,孩子們欣賞了幾天,沒有人提議要拆掉。有孩子提議“不如請別的班小朋友來參觀,我們給他們講解我們的作品吧”,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于是孩子們分小組,熱情地去各個班邀請幼兒參觀。
外班的小朋友們看見這么大的立交橋,都很驚喜,紛紛給我們班小朋友點贊,小宇他們也積極地給大家介紹立交橋的各項功能。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提出了問題“你們用了多少積木???”“很多!”“我們班的積木都快用完了?!薄拔也掠?00多吧!”“有200多吧!”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到底用了多少塊積木呢?這個問題激發(fā)了大家新的探索興趣。
怎么才能知道立交橋究竟用了多少塊積木呢?這成了孩子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翱峙碌脭禂怠!薄皵狄矓挡磺宄!薄疤嗔耍瑳]辦法數?!眳^(qū)域活動討論時間,積木區(qū)的小朋友把這個困難告訴了大家。
我?guī)退麄冏隽丝偨Y:“積木區(qū)的小朋友想要統(tǒng)計出不同形狀的積木到底有多少塊,一共用了多少塊積木,把結果告訴全園的小朋友??墒沁@么多積木應該怎么統(tǒng)計呢,大家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那就數數唄,然后記下來數?!薄皵抵鴶抵蛠y了?!薄拔覀兛梢韵瓤纯炊加昧耸裁葱螤畹姆e木?!薄翱梢韵劝逊e木的形狀分好了,然后再數就可以了。”
第二天,孩子們拿著分好類的積木統(tǒng)計圖,進行點數,每個孩子都很認真地數著、記錄著。突然,小宇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發(fā)現一個問題。”“什么問題?”“我和小藝都數的長條形積木,可是他的記錄表上和我的數量不一樣,到底我倆誰是對的?我從起點數的,小藝說他是從終點數的。”
我把負責統(tǒng)計的小朋友們召集到一起,又展開了一次討論:怎樣知道誰統(tǒng)計積木的數量是正確的呢?孩子們紛紛提出了解決辦法。
“按著搭橋的順序來數就不會數錯的。”
“多找?guī)讉€小朋友來數,看數一樣的就是正確的。”
“老師可以把正確的數出來,然后來檢查我們,看哪個小朋友數的是正確的。”
根據孩子們的想法我們再次進行統(tǒng)計,這次老師與孩子們一起來到積木區(qū)來數積木。區(qū)域游戲時間馬上就要結束時,嫣嫣說:“不行不行,我還沒數完呢?!?/p>
老師:“明天咱們繼續(xù)數,好不好?”
嫣嫣:“不行,明天我該忘了從哪里數了?!?/p>
老師:“能不能想個辦法,明天來了就知道從哪兒數?”
淞?。骸拔覀兛梢宰鰝€記號,明天再接著這個數。”
堯堯:“我們可以在那塊積木上貼上自己的名字?!?/p>
最后孩子們在自己統(tǒng)計的積木上做好了標記,第二天就能持續(xù)統(tǒng)計了。
孩子們統(tǒng)計積木的活動持續(xù)了一周,他們先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數出來,然后請老師分別把不同形狀積木的數量加起來,最后統(tǒng)計出所有積木的總數。統(tǒng)計活動結束后,積木小組興奮地把自己的統(tǒng)計表和結果展示在墻上,還利用離園前一段時間,去各個班級告訴大家結果。
三層立交橋的搭建在統(tǒng)計活動中接近尾聲,但孩子們因為這次搭建而激發(fā)的熱情,持續(xù)了很久都沒有消散。
活動總結與反思
在歷時兩個多月的立交橋搭建中,孩子們經歷了構想、設計、搭建、調整到最終完成的全過程,他們不斷遇到難關、解決問題,最終搭建成了一座宏偉的三層立交橋:有出口和入口,每一層之間都是“通車”的,立交橋還考慮到過街天橋、人行橫道,儼然是一座現實立交橋的積木模型。孩子們將生活的經驗融入到了立交橋的搭建中,這不是一場游戲,而是一項真正的“工程”。
三層立交橋的搭建讓他們獲得了不同領域的發(fā)展。
首先,幼兒的認知與表征能力獲得發(fā)展。孩子們在畫設計圖時,從回憶自己體驗的立交橋,到用筆畫出來,再到搭建出來立體呈現,他們通過思維活動,用符號、行動將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呈現了出來。在搭建過程中,孩子們體驗了關于空間、設計、力學、數學統(tǒng)計等各種情況,極大地促進了幼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其次,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fā)展。在歷時兩個月的搭建中,孩子們遇到了很多問題,在老師的支持和引導下,孩子們遇到問題能積極思考、反復嘗試,通過動手操作,不斷試誤,找到問題所在,并提出解決方法,最終順利解決問題。相信在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思維,更獲得了“順利通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很好的品質基礎。
第三,幼兒的合作能力獲得了提升。大班正是合作、交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搭建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產生分歧和沖突,這也為他們學習合作提供了契機。在老師的支持下,他們開始學習溝通、協商、討論和合作,立交橋的搭建不是一兩個幼兒可以獨立完成的,最終,孩子們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在三層立交橋的搭建過程中,雖然所有的搭建工作都是由幼兒完成,但教師在其中也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本著“支持、引導幼兒游戲深入發(fā)展”的目標,老師在整個活動中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老師對幼兒的活動給予了無條件的接納和尊重,將活動的主動權交到了孩子們手中,對孩子們的新想法、新決定給予積極支持;其次,老師在活動過程中,不斷予以引導和啟發(fā),幫助孩子澄清問題,激發(fā)孩子們思考和嘗試,通過開放式的提問幫助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解決游戲中的問題;第三,老師在孩子們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地給予肯定、鼓勵,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分享經驗,提升孩子在活動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后,老師也是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同伴,當孩子們有需要的時候,就以同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戲和活動中。
“三層立交橋”的搭建暫時結束了,但孩子們的積木區(qū)游戲一直在持續(xù),他們累積的學習經驗,思考問題的習慣,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繼續(xù)伴隨他們在今后班級里其他的各項活動中。作為老師,我們的研究也將持續(xù)進行,將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與方法不斷發(fā)展延伸,做好幼兒發(fā)展背后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