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靜 陳蘭英 曹小青 李小英
(湘南學院護理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未來空巢家庭將成為我國城鄉(xiāng)社區(qū)家庭的主要模式〔1〕,“空巢”現(xiàn)象激化了現(xiàn)有的養(yǎng)老供需矛盾,成為影響社會經(jīng)濟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問題之一??粘怖先擞捎谌狈ψ优疹櫟?,容易引發(fā)空巢綜合征,導致空巢老人適應不良,誘發(fā)各種健康問題。而希望是一系列對美好狀態(tài)或事物的預期和描繪,是一種可以自我提升或者從困境中釋放的感覺,對適應困境、改善生理、精神問題大有幫助〔2〕。本研究擬探討農村空巢老人希望、應對方式現(xiàn)況及與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1.1調查對象 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整群抽取湖南省郴州市湘陰渡鎮(zhèn)13個行政村302名空巢老人。納入標準:①符合農村空巢老人的標準〔3〕;②能用語言或文字與調查者進行溝通與交流;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②調查期間未在村組,包括走親戚、住院治療等。其中女118人,男184人;60~69歲103人,70~79歲127人,80~91歲72人;受教育年限:≤3年188人,4~8年104人,≥9年10人;婚姻狀況:未婚19人、已婚142人、喪偶129人、離婚12人。
1.2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自行設計而成,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婚姻狀況。②中文版Herth 希望量表〔4,5〕包括三個部分: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 )、采取積極的行動(P)、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共12個條目。每1條目均采用Likert 4級計分,總分12~48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希望水平越高??傇u分12~23分為低希望水平,24~35分為中等希望水平,36~48分為高希望水平。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重側信度為0.92,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7,結構效度為0.85。③簡易應對方式問卷〔6〕包含積極應對、消極應對2個分量表,共20個條目,前12個條目屬于積極應對維度,后8個條目為消極應對維度。采用多級評分,所有條目分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經(jīng)常采用4個選項,分別計分為0、1、2、3分。整個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0,積極應對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9,消極應對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78。
1.3調查方法 培訓2名調查員,對調查對象采用面對面調查。在說明調查目的、意義和取得調查對象知情同意情況下,請調查對象按照真實想法填寫問卷。因視力因素影響答卷的由調查員閱讀,待調查對象思考并給出答案后由調查員代填。問卷當場發(fā)放,當場收回。對收回的問卷當場檢查是否有遺漏項,若有缺失項目,征得同意后由調查對象補填。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及Pearson相關分析。
2.1空巢老人希望總體得分 患者總體希望水平及各維度得分見表1。
2.2空巢老人應對方式得分 空巢老人消極應對均分顯著高于全國常模〔8〕(P<0.001),見表2。
2.3空巢老人希望水平與應對方式相關分析 空巢老人希望水平與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P<0.01),見表3。
表1 空巢老人希望水平〔n(%),n=302〕
表2 空巢老人應對方式得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表3 空巢老人希望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r值)
1)P<0.01,2)P<0.05
空巢老人希望水平總分低于癌癥、慢性病等人群的希望水平〔7,8〕,提示空巢老人希望水平較低。這可能與以下幾方面的原因有關:隨著年齡增長,空巢老人軀體功能減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9〕;同時,農村空巢老人無法享受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沒有固定的收入,生活的開支都得依靠子女,部分空巢老人還得照顧家里第三代人,家庭經(jīng)濟負擔較重;再者,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多數(shù)在外地打工,逢年過節(jié)才會回家,空巢老人缺乏生活中的照料,孤獨感是他們常見的不良心理現(xiàn)象。本文結果提示空巢老人對空巢生活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適應性。這可能是因為在醫(yī)療水平和社會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過程中,空巢老人重新認識生活的意義,對未來的生活仍然充滿希望。相關部門要在制度上完善和夯實農村新型養(yǎng)老保障,加強老年服務設施建設,提高空巢老人的希望,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說明空巢老人多采用消極應對方式。Snyder等〔10〕認為,個體面對問題時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反映了其希望水平,當個體抱有較大的希望時,往往會使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反之,則傾向于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空巢老人希望水平較低。研究發(fā)現(xiàn),作為應激源與應激反應之間的重要中介變量,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顯著相關,消極應對不利于心理健康〔11〕。因此,有必要對空巢老人進行引導,鼓勵他們避免消極應對,多采用積極應對,促進心理健康。
本研究說明希望水平較高的空巢老人更傾向于采用積極的面對應對方式,這與張愛英等〔12〕研究一致。希望作為積極的動機狀態(tài),對個體的行為和態(tài)度影響較大,它可以激發(fā)個體達成目標的積極期待和萌發(fā)解決問題的思路〔13〕。因此,當空巢老人采用積極應對方式,他們更可能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問題解決,他們會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更多的希望。如此,不斷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對于空巢老人,相關部門應不斷地給予正向的引導和支持,避免消極應對方式,使空巢老人看到生活的美好,不斷提高其希望水平。
4 參考文獻
1馬 頔.濟南市某城區(qū)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及社區(qū)需求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
2Miller JF,Powers MJ.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J〕.Nurs Res,1988;37(1):6-10.
3周成超,楚 潔,劉冬梅,等.城市社區(qū)空巢與非空巢老人衛(wèi)生服務需要與利用比較——基于山東省濟南市的抽樣調查〔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12;5(2):24-9.
4趙 琳,崔妙玲,李麗蓉,等.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希望水平及影響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40-2.
5趙彩萍,方建群,李 媛,等.胃癌患者希望水平與人格特征、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65-7.
6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114-5.
7Rust?en T,Cooper BA,Miaskowski C.The importance of hope as a mediator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cancer patients〔J〕.Cancer Nurs,2010;33(4):258-67.
8羅寶嘉,覃惠英,鄭美春.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社會關系質量與希望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2):138-42.
9Millán-Calenti JC,Tubío J,Pita-Fernández S.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and associated factors,as predictor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0;50(3):306-10.
10Snyder CR,Lopez SJ,Pedrotti JT.Positive Psychology: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f Human Strengths〔M〕.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2006:189-91.
11Fehring RJ,Miller JF,Shaw C.Spiritual well-being,religiosity,hope,depression,and other mood states in elderly people coping with cancer〔J〕.Oncol Nurs Forum,1997;24(4):663-71.
12張愛英,孫 柳,付鳳齊,等.128例膀胱腫瘤患者希望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5;22(8):64-6.
13辛小林,馬 晴,何彩云,等.希望護理的概念及其量性測評工具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