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許祥
[摘要]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yǎng);歷史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8)07006602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重在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歷史,發(fā)展歷史思維,使學生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包含了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內容。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深度學習有助于學生擺脫機械學習和淺層學習的弊病,形成積極主動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呢?結合我校“活動前置式”教學法的一些實踐,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創(chuàng)新預習反饋視角,精致呈現(xiàn)歷史課堂
預習是教學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預習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也有利于學生自主積累知識、運用知識、提高技能。教師布置學生預習任務時,既要給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預習目標,也要指導學生預習的具體方法。
1.以小問題為式,讓學生把握一課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為提高課堂效率,筆者以“小問題”的形式布置了預習任務,在問題設置上注重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預習反饋,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真”問題,從而有助于教師在課堂上更準確地解決“真”問題。
2.以時間軸為線,讓學生養(yǎng)成建構時空體系的習慣
歷史時空觀念是指歷史時序觀念和歷史地理觀念。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時間和地理條件下發(fā)生的。只有將歷史事件置于歷史進程的時空框架當中,才能顯示出其存在的意義。學生預習時要根據(jù)書本基礎知識建構時間軸,并養(yǎng)成建構時空體系的習慣。時間軸的建構可以突破一課范圍,形成單元知識體系,兼顧預習和復習。學生還要充分利用書本和地圖冊中的地圖,以強化地域觀念,精確掌握歷史事件。
3.以課本劇為案,讓學生走進歷史情境體驗思考
著名歷史學者趙亞夫指出:“在教學中要積極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學情境進行體驗。”為了讓學生體驗歷史情境,深度進行自主學習,筆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改編并排練成歷史短劇。例如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一課時,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自主學習課外知識,課堂上自告奮勇地進行歷史劇表演,熱情高漲。特別是廷尉李斯的郡縣論與王綰的封建論之爭的表演,異常精彩。這種體驗式的自主學習,不管是表演的學生還是觀看的學生都能身臨其境,有感而發(fā),從而深化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1.關注時事資訊與歷史學科的結合
為了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事熱點的習慣,我校組織學生每天觀看午間新聞。筆者要求學生將觀看的新聞與歷史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提出問題,發(fā)表感想。如新聞中提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重新組閣,學生就聯(lián)系到課本上1871年德意志的統(tǒng)一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并且對德國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也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2.關注鄉(xiāng)土歷史與研究性學習的結合
我校所在的金港鎮(zhèn)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金港史話》《沙上文化》等校本課程就介紹了金港鎮(zhèn)幾千年的歷史沿革和風土人情。筆者在授課中采用多種形式將鄉(xiāng)土歷史引進課堂,激發(fā)了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而奮斗的情感。學生也更樂意將家鄉(xiāng)的歷史與課本知識相聯(lián)系。如筆者在講授《新文化運動》時,在課堂導入中引用了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而歌曲詞作者劉半農(nóng)這位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正是金港鎮(zhèn)人。有了這樣接地氣的導入,學生增強了興趣,并加深了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
3.關注假日修行與實踐作業(yè)的結合
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家國情懷也是歷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一些重大的節(jié)日,我校都會給學生布置德育假日修行作業(yè)。其形為作業(yè),質在修行。讓學生在每一刻的行動中覺察思想、體驗情感、修正言行,最終實現(xiàn)將主題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筆者常常將德育修行活動與歷史實踐作業(yè)相結合。例如在中秋節(jié)闔家團圓的時候,讓學生結合歷史課本,理解宗法制對今天的影響,并寫出歷史小論文。讓學生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不斷積累,不斷感受,讓學生尊敬長輩,懂得感恩。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最終的落腳點一定是學生的主見,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為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歷史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探究,做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切實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