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要: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推行成為了初中教育的一種重要趨勢,這種現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初中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推行主要表現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索,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各種能力的鍛煉,就必須更新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我重點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進行相關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精神;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99-01
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接受知識。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發(fā)育。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實施語文課創(chuàng)新教學的目的。
1.激發(fā)學生興趣
孔子曾經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有力的說明了引導式教育的重要性。老師的教習方法的要根據真實環(huán)境來選擇,要與學生的學法和課堂內容掛鉤,不能片面的認為新課改就是運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好比一棵大樹,需要學生去增添枝葉,只有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這堂課才算是成功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一位教育家說:"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這說明,作為老師,要幫助學生領悟生命,欣賞生活,建立完善的正確的精神世界,并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探索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良劑,在中學階段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將會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毅力和意志的培養(yǎng),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在課題的研究中,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總結出引導學生的途徑:(1)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許多學生其實對文章的理解是有自己的疑問的,但由于顧慮重重,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被人嘲笑,不敢提出問題,作為老師,一定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任何問題,允許學生提出無價值的問題,并幫助其解決,更要引導其如何正確思考問題,如何才能提出關鍵問題,哪些詞語該重點關注,哪些不要太鉆牛角尖。(2)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并提出自己的問題。(3)不要太束縛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合作,嘗試去解決問題。
2.發(fā)散學生思維
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jié)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華;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例如美學教育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另一方面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guī)律,結合一些恰當的問題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然后提出問題:應該怎樣讀?你的體會是什么?最后結合教師講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出來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時,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出來的積極內容陶冶學生,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插上翅膀。
3.引導細心觀察的學習品質
可以說,觀察是創(chuàng)新的門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在對它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這就告訴我們觀察在整個創(chuàng)新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我在教七年級上冊再塑生命》和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等課文時,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老師或母親,用片段的形式記錄下自己觀察的內容,內容包括人物刻畫方法中的方方面面。處理觀察外,要求學生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再結合具體事例來分析人物性格。最后讓學生通過人物性格來選擇人物刻畫方法來塑造人物。這樣,在觀察中學生學會了突出人物特點,對分析人物和刻畫人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綜合素質教育是現今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綜合素質要求學生不僅僅要具備對知識的全面掌握,而且還要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個性特征,特別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能夠更好的將所學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所學知識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課文的特點,設計具有發(fā)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能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水平,獲得運用這種學習方法的樂趣。如《背影》中文中提過幾次"背影"?"你欣賞哪一段"?"你對父親這一角色的看法"等方式來提問,對學生反復強調,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必顧忌別人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
總之,針對初中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有著更重要的現實性意義。只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去一步步改進教學方案,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以便能在以后的教育活動中,進一步去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最終推動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提高學生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涂海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J].學苑教育,2009(11)
[2]李陽.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