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羽生
電影8天打破國產(chǎn)愛情片票房紀錄,“我希望它好,但好像又跟我沒關(guān)系”
《前任3:再見前任》上映至今,20多天,票房18億多,躋身國產(chǎn)電影票房榜第五名。很多人問我這幾天最大的感受,其實沒什么感受,就是懵。
電影第一天排片只有18%,知道這個消息后,我一直很焦慮,覺得開局不利。當時就希望票房2億多,投資人不賠錢就行。要知道,上一部的首日排片是接近三成。
上映第二天,當日票房8000多萬,我們都覺得達到峰值了。我多年的編劇搭檔那天晚上還在說,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弄一個當日破億的戲?。拷Y(jié)果,第二天就單日破億。
現(xiàn)在的結(jié)果,我們當然沒預想到。國產(chǎn)愛情片的天花板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票房8億多。我們都是沖著天花板去的,再說人家那卡司,我們根本沒法比,做夢都沒夢到現(xiàn)在的票房。
《前任3》用8天時間打破國產(chǎn)愛情片的票房紀錄,很難形容這種感覺,希望它好,但好像又跟我沒關(guān)系,已經(jīng)超出我的掌控。
電影上映3天后,我得流感了,每天躺在床上,頭暈乎乎的,抱著手機,時刻關(guān)注票房,每天要回復上千條微信,都是祝賀的。每天1個多億、甚至兩億多的票房,再加上生病,感覺很夢幻,很不真實。
那天晚上跨年,我們公司的人在一起聚餐。我喝了十幾瓶啤酒,給在場每一個人敬酒。那天很高興,情緒也激動,說了很多,最后嗓子都啞了。凌晨兩三點回的家,第二天就病了。
我35歲就成了“10億俱樂部”的導演。這是個很虛的說法,但也是一種褒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入行已經(jīng)11年了。
我們一直受到質(zhì)疑,不停起起伏伏。2010年,我們團隊編劇的《人在囧途》上映,票房、口碑都不錯。眼看要起來了,別人說你們現(xiàn)在就一個作品,萬一是運氣呢?后來想做《人在囧途2》,因為一些原因也流產(chǎn)了。不久,徐崢做了《泰囧》。
我只好再寫個新本子,就是《前任攻略》。這個本子在圈內(nèi)流傳了半年,大家都說好,我以為又要起來了,結(jié)果找不到導演拍,不是沒時間就是創(chuàng)作理念不合。最后華誼的王中磊讓我自己導,他說沒人比我更熟悉劇本了。那年,我30歲都不到,之前也沒拍過電影。
電影拍出來,不少業(yè)內(nèi)人看了都覺得不錯,我覺得我又要起來了。結(jié)果首日排片5%,哇,我覺得完了,好不容易當上導演,第一部電影這么慘,以后還怎么混。但電影票房還是撐到1億多,我還拿了些獎。
之后,趕鴨子上架,我們從韓國買了個版權(quán),弄了《前任2:備胎反擊戰(zhàn)》。票房是好了,2億多,但口碑又下去了。
我比較要強,不想這個系列就這么收官,就做了《前任3》?,F(xiàn)在《前任3》票房這么好,討論這么多,看似我又起來了,但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會掉下去,很有可能會再掉下去。
現(xiàn)在的成績只能說明過去,這是我這幾年最大的經(jīng)驗。
這事挺魔幻的。8年前,寫《人在囧途》,我們的片酬只有8萬元。后來我們出去跟人談,希望要30萬,結(jié)果人家也只給10萬。但現(xiàn)在,我們公司的劇本報價是400萬起。這個市場就是這樣。
《前任3》票房和大眾口碑是不錯,但業(yè)內(nèi)人又開始質(zhì)疑,總有些所謂的文化精英鄙視我,說三觀不正、直男癌。
我承認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shù)家,也不是文人,我是觀眾的一部分。編劇不是作家,而是生活家,到生活中提煉感悟和想法,提煉生命的總結(jié)。
有人說我的電影毫無電影感,我就反問一句,這個劇本給你,你能拍成什么樣?我也很想玩長鏡頭,玩旋轉(zhuǎn),玩大場面,但這個劇本不是這樣,它是很生活化的?!肚叭?》攝影師說得好,我們這個電影的攝影,就是讓觀眾忘掉鏡頭,聚焦在情節(jié)和對話里。
不瞞你說,《前任3》的拍攝非常輕松,比前兩部都容易。從劇本拿出來那一天,到電影上映,除了時間緊迫、工作量大,沒有任何困難,特別順。
起初,第三部的主題是“顏值大作戰(zhàn)”。大家都不太滿意,當時王中磊就說,先暫停吧,至少不用“顏值大作戰(zhàn)”的概念。所以2016年就耽擱了1年。原本我們打算是每年出1部的。
有一天,我收到前女友的微信。她經(jīng)過我們之前經(jīng)常去的劇院,給我發(fā)了一長串微信,最后一句話讓我有很有感觸:也許最愛的那個人,我已經(jīng)錯過了。看到這句話我覺得找到故事的核了。
回過頭來看,這事像命中注定一樣。我跟她好幾年沒聯(lián)系了,她孩子都六七歲了。對我來說,這是很突然的靈感,又很突然地踩中了大眾的痛點。
后來我們把“顏值大作戰(zhàn)”的概念改成“再見前任”。這幾個字感動了我,跟身邊人聊,他們也覺得很有話說。我是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者拍自己想拍的東西最重要。
現(xiàn)在我微博里每天有幾百條私信,都是跟我討論感情問題的。我不是沖著高票房去拍電影的,但能引起這么大范圍的感動,我確實沒想到。
路演時,一個30多歲的男觀眾說,他跟片中主角孟云的經(jīng)歷很像,也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與談了5年的女朋友分手。他一邊說一邊哭,這種反應(yīng)讓我有點意外,所以印象深刻。我們當場幫他給前女友打電話,他只說了一句話:“對不起,再見?!?/p>
我看了很多對電影的評論,看完就在想,做一件事好難啊,要讓所有人都說好簡直是不可能的。
最刻薄的評論就兩個字:爛片。這些人只是在表達好惡,卻說不出理由。還看到很多人說,這么爛的片子還能拍到第三部?
剛開始我挺介意、挺氣憤的。我跟馮小剛導演聊過,他說他也是這么過來的,他早年那些電影還被人質(zhì)疑“這叫電影嗎”。他跟我說,不用管,你管他們干什么。
觀眾是奇奇怪怪的,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樣。有個人特別逗,我們在深圳路演,可能深圳的人工作壓力大,一個人看完電影站起來問我:“他們都不上班嗎?”我當時都僵住了。
馮導是我偶像,他給我很大的鼓勵。那天跟他聊天,他說:“羽生,你這個可以啊,把我都弄哭了,行,你這行?!?/p>
他還說我這些電影特別像他當年拍的《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很生活化,故事都是身邊朋友身上的,角色名字也是朋友的真名字。
我沒有什么好膨脹的,因為大家都是在討論前任,主創(chuàng)反而沒怎么被提及。電影上映前,我微博粉絲6萬多,現(xiàn)在7萬多,沒什么區(qū)別。因為高票房不在計劃范圍內(nèi),不像打戰(zhàn),你按計劃消滅對方,可以驕傲。這不是,這感覺有種神力在幫忙。成為社會話題后,主創(chuàng)就變得很渺小了,只是引發(fā)者而已。
我原本以為這部電影頂多能引發(fā)情感話題,沒想到后來變成社會話題,就不可控了。有個很明顯的現(xiàn)象,票房10億是個分水嶺,在這之前,業(yè)內(nèi)和觀眾的叫好之聲偏多,但之后質(zhì)疑聲就越來越大,因為這個票房超過大家的心理承受范圍了。
有人說這是審美隔離。這事就跟做人一樣,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說好。比如我是個做人坦蕩、好交朋友的人,有人會覺得我性格好,是個好人:但也會有人在背后說,這人假惺惺什么的。
還有人說這部電影的目標受眾是小鎮(zhèn)青年。我覺得這是很簡單的數(shù)學題——任何一部高票房電影的觀眾畫像,一線城市占比都在13%左右,因為一線城市就4個啊。票房好了,自然吸引更多平時不看電影的人來看,一線、二線城市的人有相對固定觀影習慣,這是中國的現(xiàn)實。
再說,什么是小鎮(zhèn)青年?小鎮(zhèn)青年的對立面是什么?文化精英嗎?標榜自己是文化精英的也許就是小鎮(zhèn)青年,說不定還是看盜版來評論的。我不想回應(yīng)。
這個片子,我給自己打8-9分,肯定有不足。我能理解大家對電影的厭惡,但不理解大家為什么說我是直男癌。有人說,電影里孟云說“女人青春期就只有幾年”。這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我看到和聽到很多人這么說,這是現(xiàn)實。
非要總結(jié),《前任3》能到現(xiàn)在的票房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了大家的共鳴,《戰(zhàn)狼2》也是這樣。但即使這樣,我還是沒辦法保證下一部電影票房就一定好。
《前任3》是這個系列的終結(jié)篇,拍的時候就是這樣考慮的,至少目前沒有拍下一部的打算。
很多人會覺得,第三部票房這么好,為什么不趕緊出第四部?拍得再 爛也能過10億吧。但我不這么想,如果沒有合適的故事,拍了4肯定就沒有5了:如果有合適的故事,就能一直拍下去。
前幾天我出差,見了很多老朋友,正好是這部電影風頭正勁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夸我,其實挺不好意思。我覺得人生是守恒的,就像籃球場上的命中率,前五個球都投進,后五個球也許就會都投不進。人不會一直順風順水,獲得多少贊譽,就會招來多少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