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彩琴
【摘 要】
作文教學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盡管語文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作文教學,但是學生仍舊覺得寫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學生怕寫作文,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積累的素材太少。因此,我們小學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積累,豐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庫”。
【關(guān)鍵詞】
素材 觀察 思考 積累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作文教學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語文老師們在作文教學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收效甚微。每次布置學生當堂作文,多數(shù)學生都抓耳撓腮的,不知如何下筆,倘若開始寫了,也像擠牙膏一樣,老半天才寫出幾行字來。學生作文難,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積累的作文素材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差,不知如何把想表達的內(nèi)容寫出來。那么,怎樣引導小學生進行作文素材的積累呢?根據(jù)我平日作文指導的經(jīng)驗,我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學會觀察
生活是個萬花筒,在生活中,每天都會發(fā)生許許多多的事,傷心的,難過的,開心的,新奇的……可是,學生不善于觀察,很多事情轉(zhuǎn)瞬即逝,在他們的心里留不下一點影子。怎么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情敏感并注意觀察呢?老師的有效引導能起重大作用。
一個課間,我在班里改作業(yè),發(fā)現(xiàn)教室門口不知何時出現(xiàn)了兩團廢紙,我想:誰會主動撿起這廢紙呢?我邊改作業(yè)邊暗中觀察:同學們進進出出,有些同學根本沒看見,有些同學看見了卻熟視無睹。時間一分分過去,直到上課鈴聲響了,那兩團廢紙卻依然靜靜地躺在那兒。我的心漸漸往下沉,真想好好地把這些孩子訓斥一頓,可轉(zhuǎn)念一想:我得利用好這次“意外事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同時也達成思想教育的目的。于是,我站起身,走到講臺上,神情嚴肅地環(huán)視學生。學生們端坐在座位上,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我。我一字一頓地說:“同學們,現(xiàn)在我的心情很沉重。”同學們詫異地看著我,我轉(zhuǎn)身,慢慢地走到門口,彎腰撿起了那兩個紙團,又走回講臺,把紙團高高地舉起,說:“課間十分鐘,走出過教室的同學舉手?!倍鄶?shù)同學舉起了手,“看見了這兩個紙團的舉手?!笔畮讉€同學舉起了手?!懊髅骺匆娏思垐F卻不撿起來,為什么……”
看到同學們都羞愧地低下了頭,我知道思想教育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于是,我話鋒一轉(zhuǎn),以“上課鈴聲響過之后,你看到江老師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為話題,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同學們把所見所聞詳細地進行了描述,我大加夸贊,表揚學生善于觀察,同時也告訴學生:觀察時一定要專注,把觀察對象的一舉一動牢牢地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而且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學生們頓悟:原來這就是細致入微的觀察呀!緊接著,我讓大家把觀察到的當堂寫一個片段,結(jié)果同學們一改往日作文時的苦思冪想,都“刷刷刷”地奮筆疾書,十五分鐘后,一個個精彩的作文片段就誕生了。
二、學會思考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學生的寫作素材卻單調(diào)干癟,他們常常覺得自己已經(jīng)注重觀察了,可是觀察到的生活現(xiàn)象很無趣,因此寫出來的作文也就聊無趣味了。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要對自己觀察到的生活現(xiàn)象多問幾個為什么。
在一節(jié)作文課之前是活動課,為了給作文課做鋪墊,我在活動課上就帶領(lǐng)全班同學去學校里的小樹林進行觀察。同學們?nèi)齻€一群,五個一伙地觀察小樹、小草、小花。突然,有幾個孩子叫道:“江老師,快來看,這兒有螞蟻?!蔽易哌^去看,馬上明白這只螞蟻發(fā)現(xiàn)了一塊餅干屑,要“回巢搬兵”。我就說:“請你們猜一猜,它要到哪兒去?”那幾個孩子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我說:“那你們就先猜測一下,然后仔細觀察,看看是不是像你們想的那樣。而且,你們在觀察任何事物時,都應該思考‘它要干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接下去會怎么樣等等問題,你們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因為思考會讓你們觀察得更細致。”“好,江老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邊觀察邊思考。”在那節(jié)課上,我還引導學生思考“樹葉為什么會一邊茂密一邊稀疏”“為什么這種草長得茂盛,而另一種草卻漸漸枯萎了”等問題。
在下一節(jié)的作文課上,我指導學生把活動課上觀察到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都寫出來。同學們洋洋灑灑地下筆成文,寫出了很多精彩的作文。
三、學會積累
小學生年齡小,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太在意,哪怕是仔細觀察過的事物,認真思考過的問題,如果不馬上記錄下來,過不了多久就會遺忘掉,那么他的“作文素材庫”中仍舊是空空如也,寫作文時也依然會苦于無內(nèi)容可寫。因此,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我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寫簡短的日記,把當天遇到的人,看到的事,思考過的問題,記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可長可短,不限字數(shù)。起先,學生們怨聲載道,覺得負擔太重,我采取了“評選日記之星”“評選堅持之星”“評選觀察大王”“評選思考大王”等一些激勵措施,鼓勵他們每天堅持寫,經(jīng)過半個學期左右的時間,學生們都養(yǎng)成了堅持寫日記的習慣,也就從根源上解決了學生作文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
其次,我也允許學生用“閱讀摘抄”來代替寫日記。如果學生覺得一整天都沒有發(fā)生什么值得寫進日記的事情,那就把閱讀課外書時看到的優(yōu)美的句子、生動的事例、深刻的哲理等內(nèi)容摘抄在日記本上。久而久之,學生的日記本上有他們對事件的記錄,有他們對生活的思考,有他們對好詞好句的積累,內(nèi)容豐富,成為學生作文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學生的作文水平也真正有了實質(zhì)性的提高。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積累,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樂于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豐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庫”,真正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老大難問題。
【參考文獻】
龐明磊.延吉市河南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