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杰
摘 要:古詩的語言凝練含蓄,意境深邃,充分表現(xiàn)了漢語之美的多種形式:歌江山美,吟邊塞情;或纖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涼慷慨,亦纏綿宛轉(zhuǎn);有詩仙李白的豁達,更有詩圣杜甫的沉郁。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許多古詩立意高遠,構(gòu)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在教學中,我認為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剖析語言,探析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汲取古詩的營養(yǎng),探索古詩的真諦,使學生充實、靈秀起來。
關(guān)鍵詞:古詩教學;小學
古詩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詩就像歷史長河中的一顆明星,是我國特色文化的一個象征。古詩教學在小學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guān)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如何實施古詩教學是急需探討的問題。
一、認識古典詩歌的與眾不同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優(yōu)美,含蓄凝練,意境深遠,廣為流傳,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在日本韓國等廣大地區(qū),以能夠吟誦優(yōu)美的唐詩為榮,有很多外國朋友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的就是學習中國的詩歌文化。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清新,趣味濃郁,是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表達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可見一斑而窺全豹。比如有詩仙李白的豪放俊朗與豁達,更有詩圣杜甫的悲痛現(xiàn)實和沉郁。我認為讓同學們學習古代詩歌,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剖析其語言,探析其趣味,研究其哲理,體味它的神韻,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熱情,從中吸取大量的文學營養(yǎng),不斷地充實自己,讓精神“靈秀”起來。
二、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學生入“境”。具體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紹作者及背景,介紹作者生活的那個特定時代,特定環(huán)境,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二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把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三是運用直觀法。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四是豐富想象,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例如,《江雪》這首詩,啟發(fā)學生的思索和聯(lián)想:“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的場面?!睆亩玫乩斫庠娢膬?nèi)容和意境。
2.指導古詩學法,讀懂詩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品味語言,首先讀懂語句。古詩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分詞連序法:一是分詞解義,逐詞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詩中的含義;二是按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進行連序翻譯。古詩學法具體概括為七個字:擴、留、補、換、調(diào)、嚼、連。擴:濃縮的詞語要“擴”,將單音詞擴成雙音詞,使意思明顯化、具體化。留:古今通用的詞語要保留。補:詩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補上,使之通順。換:古今用法不同的詞語要更換。調(diào):詞語的順序顛倒的要調(diào)整。嚼:詩中關(guān)鍵、傳神的、富有哲理的詞句引導學生細心咀嚼、品味。連:將各句中解釋的詞語連起來翻譯。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fā)學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詩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點撥指導,學生運用鞏固學法。
3.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感情朗讀,能再現(xiàn)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因此在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重視朗讀,強調(diào)背誦。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diào),然后指導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詩。全詩充滿了喜悅、激動之情。起句與七、八句節(jié)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緩;“忽傳”“喜欲狂”“即從”“便下”讀重音。這樣朗讀抑揚頓挫,學生的感情自然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除掌握上述教學要點外,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前要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有的課文兩首詩,要理解其編在一起的緣由;這篇古詩課文在本單元的作用,與前后古詩課文的聯(lián)系。二是可以適當補充課外古詩讓學生學習。三是適當安排改寫訓練,將敘事詩改寫成小故事,將寫景詩改寫成散文。這樣讀寫結(jié)合,一舉兩得。四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進行畫畫,真正走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境地。除了以上所說的方式,走出課堂,接觸大自然,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則是最重要的一種感性化教學方式。文學作品是作家對生活和自然的反映,古詩更是詩人心物交融的產(chǎn)物。走進自然,觸景生情。春之落花,夏之鳴蟬,秋之霜葉……這些在古詩中呈現(xiàn)的意象都可以帶領(lǐng)孩子們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尋覓,去感受。只有這樣,古詩才能煥發(fā)出無限的生命活力和感人力量,我們的孩子也才能得到心靈的陶冶和人生的啟迪。
4.角色表演,加深體驗。古詩或敘事,或抒情,或詠物,或表演,寫景,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詩人的情感。為讓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共鳴,通過角色表演,學生會進入豐富的情感世界。以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為例,教師可讓學生扮演詩人和童子的角色,展開想象,進行有趣的對話。此外,運用繪畫、改寫等方法,也能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感受古詩獨特的美。這種教法不僅情趣盎然,而且滿足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愿望。學生以境生情,使古詩更顯生趣。同時,學生將自己置身于詩的境界中,與詩人融為一體,充分感受詩人的情感。這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更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正如偉大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強烈的活躍的想象是偉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边@種“情感智慧”正是古詩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5.活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在講解古詩時可以應(yīng)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能更加容易的融入到古詩意境中。另外,古詩有較多的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情況,例如“卻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講解。學生在讀到“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及“風吹草低見牛羊”時,容易誤讀“斜”和“見”兩個字,通過多媒體范讀,學生能夠準確掌握這兩個字的讀音。
古詩在小學教學中非常重要。教師要發(fā)揮課堂引導者的角色,指導學生去感受古詩意境,品讀古詩內(nèi)容。小學生在古詩學習中不僅拉近了與我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距離,對中國文化精髓產(chǎn)生了興趣,還能在古詩學習中培養(yǎng)才氣,鍛煉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