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波 龔土平 胥潤 張毅 李建 廖智杰
【摘 要】目的:觀察不同風險的孤立性肌間靜脈血凝治療時限療效差異。方法:回顧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孤立性肌間靜脈血栓患者157例臨床資料。根據(jù)其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將其分為高風險組及低風險組。分別給予2組患者不同時限的抗凝治療,隨訪其療效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jié)果:157例患者中高風險患者103例,低風險患者54例,治療后6個月隨訪發(fā)現(xiàn):高風險組與低風險組治療效果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長時效抗凝的高風險組出血發(fā)生率明顯高與低風險組(p<0.05)。結(jié)論:低風險孤立性肌間靜脈血栓短時效抗凝治療不會增加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發(fā)生率,并且明顯降低了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關(guān)鍵詞】肌間靜脈血栓;抗凝治療;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7)11-03--01
孤立性肌間靜脈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其血栓常為微小栓子,有自溶傾向,但患者常常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故仍需要進行抗凝治療。然而對于低危患者是否需像高?;颊咭粯舆M行長期的抗凝治療目前尚無此類文獻報道,本文回顧性分析了不同風險的孤立性肌間靜脈血栓患者的治療時限,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及并發(fā)癥,以期對孤立性肌間靜脈血栓的臨床治療提供有益的參考。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我科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孤立性肌間靜脈血栓患者157例。納入標準:患者有小腿區(qū)疼痛、腫脹等癥狀,經(jīng)多普勒彩超檢查為孤立性肌間靜脈血栓,但下腔靜脈、髂靜脈、股靜脈、腘靜脈、脛前靜脈、脛后靜脈、腓靜脈等深靜脈血栓需排除在外。按風險程度分為2組:高風險組、低風險組;分組標準:1、高風險組:年齡≥65歲、合并血液和(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合并高血壓和(或)糖尿病和(或)、高血脂、合并惡性腫瘤、長期臥床長期臥床(腦卒中、癱瘓等)、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等藥物、下肢外傷、骨折患者。2、低風險組:年齡<65歲,無其他血栓形成高風險患者。
1.2 方法
1.2.1 資料與方法。兩組患者均應(yīng)用低分子肝素鈣+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具體方案為:確診當天立即予以低分子肝素鈣進行皮下注射,每日2次,劑量:100U/kg。同時聯(lián)合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2.5mg/d,2~3d后開始測定INR,當INR穩(wěn)定在 2.0~3.0并持續(xù) 24h 后停低分子肝素鈣,繼續(xù)華法林治療。兩組患者確診后均使用血管活性藥物(GS%250ml+七葉皂甙15mg 靜脈滴注),同時兩組患者均應(yīng)用加壓彈力襪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淤血和水腫。低風險組待患者癥狀、體征消失后即停用華法林,高風險組患者則需口服華法林3個月。兩組患者在治療6個月后分別隨訪患者雙下肢血管彩超。同時隨訪患者有無再發(fā)血栓、深靜脈血栓、肺栓塞、出血等情況。
1.2.2 療效判定。治療后6個月后,根據(jù)彩超結(jié)果及患者癥狀體征、是否并發(fā)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情況判斷治療效果。⑴ 治愈:患者癥狀、體征完全緩解,彩超提示肌間靜脈血栓消失。⑵ 好轉(zhuǎn):癥狀、體征緩解,栓塞靜脈部分再通,伴或不伴管壁增厚或管腔擴張。⑶ 無效:癥狀、體征未完全緩解,彩超提示仍有肌間靜脈血栓。⑷ 復發(fā):治療期間及停止治療后再次出現(xiàn)小腿脹痛等臨床表現(xiàn),彩超提示出現(xiàn)其他部位肌間靜脈血栓。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將2組患者的療效及并發(fā)癥結(jié)果數(shù)據(jù),應(yīng)用 SPSS 17.0統(tǒng) 計 軟 件 包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一般資料統(tǒng)計 157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88例,年齡≥65歲42例、合并血液和(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6例、合并高血壓和(或)糖尿病和(或)、高血脂25例、合并惡性腫瘤17例、長期臥床長期臥床(腦卒中、癱瘓等)13例、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等藥物15例、下肢外傷、骨折患者21例,高風險患者總計103例,低風險患者總計54例。
3 討論
肌間靜脈血栓是深靜脈血栓最常見的的發(fā)生部位之一,常常孤立的獨立發(fā)生,或者聯(lián)合其他部位深靜脈血栓同時發(fā)生。肌間靜脈血栓常發(fā)生在比目魚肌肉靜脈叢、腓腸肌靜脈叢,而發(fā)生跖靜脈叢或大腿內(nèi)側(cè)收肌靜脈叢則較為少見[1,2]。
本組研究中共103例患者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占所有病例的65.6%。目研究表明,不同風險的患者出現(xiàn)其他部位血栓及肺栓塞的幾率不同,因此對不同風險的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抗凝治療是必要而有益的[3-5]。本研究發(fā)現(xiàn),低風險患者短時限的抗凝治療與高風險組患者經(jīng)過3月抗凝治療其療效無明確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其出血的幾率則高于低風險組患者(p<0.05)。因此低風險患者的長時限抗凝治療并不能增加該類患者的獲益,反而增加了患者出血風險。
目前肌間靜脈血栓的治療尚未制定相應(yīng)的指南及標準,我們認為:根據(jù)患者血栓形成的風險狀況進行相應(yīng)的治療是合理的有益的,而不同風險的患者具體抗凝時限尚需更多的臨床試驗予以驗證。
參考文獻
Henry JC,Satiani B.Calf muscle venous thrombosis: 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therapy[J].Vasc Endovascular Surg,2014,48(5-6):396-401.
Su LY,Guo FJ,Xu G,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solated calf muscle vein thrombosis and gastrocnemius hematoma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J].Chin Med J (Engl),2013,126(23):4448-4452.
李曉強,王深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二版)[J].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5(01):23-26.
王深明,武日東.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指南與實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35(12):1264-1266+1304.
Kret MR,Liem TK,Mitchell EL,et al.Isolated calf muscular vein thrombosis is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nd a high incidence of additional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J].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2013,1(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