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二十二中學)
【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教師為主導(dǎo),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訓練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寫作內(nèi)容。
2.學習本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寫景物的方法。
3.理解本文寫作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前預(yù)習】
課前布置學生充分預(yù)習,反復(fù)朗讀,翻譯課文,了解歐陽修生平。
【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一讀了解本文的寫作內(nèi)容,學習時間順序與空間順序相結(jié)合的寫景方法;通過二讀體會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并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通過三讀吸收美文精華,并使學生學會課后總結(jié)。
【教學內(nèi)容】
一、教師以介紹美景的方式導(dǎo)入,引出教學目標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地方,那里環(huán)境清幽,泉水平流,路人游人如織,鳥兒的鳴叫響徹山谷,這樣美好的地方你們喜歡嗎?
師:這就是我們安徽省的瑯琊山,當年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這里寫下了傳誦千古的《醉翁亭記》,現(xiàn)在我們就來深入研究一下這篇文章。
(大屏幕顯示)
二、教學第一大板塊——通過通讀一篇來探詢?nèi)膶懽鲀?nèi)容及寫作方法
“一探”文章寫什么?
師:首先我們來一究文章內(nèi)容,下面請大家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看著大屏幕上展現(xiàn)的畫面,隨著我的背誦一同進入瑯琊山,聽讀時請注意:
(大屏幕顯示聽讀要求:)
聽讀過程中以游覽者的身份看到哪些景物?聽到什么聲音?
師:在這文、畫、樂三者結(jié)合下你們看到了瑯琊山的哪些景物?聽到了哪些聲音?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互相交流一下。
(教師巡回指導(dǎo),參與學生討論)
師:大家感受如何?
(學生回答)
師:剛才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到底他是怎樣把這篇文章寫得如此美妙動人呢?讓我們再探文章寫法。
師:下面請四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點了四位同學)
師:其他同學聽讀時也有要求。
(大屏幕顯示)
聽讀要求:找出每段(1)是在空間上移步換景,定位觀物,還是在時間上分類描狀?(2)采用何種角度描寫(遠景、近景、全景、特寫?)
(四生朗讀課文)
師:下面請分四人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屏幕上提出的問題。
(學生分組邊看書邊看大屏幕問題邊討論)(教師在旁巡回指導(dǎo),參與學生的討論)(討論結(jié)束后學生回答)
師:各位的回答顯示出大家很好地把握住了作者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寫景的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描寫方法對我們寫作也應(yīng)有所啟迪,我們?nèi)粘S^察生活時也應(yīng)注意積累,那么請大家以后仔細觀察生活,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描寫景物,讓這種表現(xiàn)方法為我們所用。
三、第二大板塊——通過精讀一節(jié)體會作者的“與民同樂”政治理想
師:作者寫作此文的意圖是什么?下面我們將以詩人身份試著從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關(guān)鍵字,仍然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
(大屏幕顯示:)
請以詩人身份找出本文表示思想感情的關(guān)鍵字。
(討論完畢)
師:大家覺得哪個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字在文中最多?
(學生回答)
師:作者又寫出了哪些“樂”呢?
(學生回答)
師:分別寫出了山水之樂,四時之樂,宴飲之樂,自樂其樂。
(大屏幕在剛才的問題下顯示)
山水之樂→四時之樂→宴飲之樂→自樂其樂
師:最能表現(xiàn)人民的歡樂的是哪一段?
(學生回答)
師:現(xiàn)在我們通過精讀第三段來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先請大家齊讀第三段。
(眾生齊讀)
師:很好,哪位同學知道歐陽修寫作此文時的政治背景如何?
(學生回答)
師:不錯,請看大屏幕上資料。
(大屏幕摘引部分文字介紹)
師: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貶為滁州太守,但在任兩年仍以豁達態(tài)度處之,并不因個人得失而或喜或悲,特別是當他看到由于他的努力,滁州城變得“政通人和”,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地出游,心里真是高興,這些內(nèi)容在第三段中有沒有體現(xiàn)?
(眾生回答)
師:不錯,這說明作者快樂不是自己獨自快樂,而是在老百姓快樂之后同大家一起快樂,這也可用寫過的哪句古話說明?
(眾生回答)
師:對,這正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是本文的寫作主旨——與民同樂。
(大屏幕顯示:與民同樂)
師:再次齊讀第三段加深體會。
(眾生齊讀)
四、第三大板塊——通過誦讀來吸取美文精華
師:這么好的一篇文章光理解還不夠,那么我們就試著把這美景帶走,大家覺得哪一段寫景寫得最好?
(學生回答)
師:喜歡第二段的比較多,下面我們就來當堂背誦這一段,背誦之前先要理清內(nèi)部層次,這樣有助于記憶,先討論一下。
(討論后學生回答)
師:不錯,請看大屏幕。
(屏幕顯示:)
朝→暮→春→夏→秋→冬→總收
師:請大家按照這個層次快速把這段背誦下來,看哪位同學背得又快又好。
(眾生開始背誦)
(老師當堂檢查幾位同學背誦)
五、總結(jié)
1.學生自己總結(jié)。
2.教師總結(jié)。
師:今天這堂課同學們課前認真預(yù)習,課堂積極參與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完成了預(yù)定的教學目標,讓我們?nèi)w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來結(jié)束這次愉快的瑯琊山之行。師生聲情并茂,齊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1.采用多角度多方位觀察事物的方法,以《美麗的采石磯》為題寫篇寫景散文。
2.在理解內(nèi)容、理清層次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3.把本節(jié)課學到的學習方法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