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洲:難忘那一口“魚湯”
那一年春節(jié)前,父母親在家炸好圓子,又煮了一大鍋魚,隨后,將炸圓子所剩下的菜油與那一鍋魚湯分別盛在兩個大盆子中。父母忙好了這一切,已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那間狹仄的廚房非常昏暗,堂屋里的那盞煤油燈只能將些許的光亮灑在廚房。
就著那又香又辣的魚湯,我們兄妹三人都吃了好幾碗飯。但我吃著吃著就感覺不對味,今天這魚湯怎么這樣香這樣滑呢?在昏黃的油燈下,我細細一看,原來,我錯把菜油當(dāng)作魚湯了。心里一驚,嘴上可沒有亂說。但這口“魚湯”,卻讓我終生難忘。此后每到過年的時候,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一口不同尋常的“魚湯”。也只有過了好多年后,我才將這事說出來,但父母親已經(jīng)毫無印象;說給自己的孩子聽,他咯咯咯地傻笑著。
@全建華:小年祭灶神
在閩東的傳統(tǒng)習(xí)俗中,春季的序幕從小年(臘月廿三)開始緩緩拉開。小年那天,家家戶戶最隆重的事情是“祭灶神”。老一輩人講,作為直面人間煙火的神祇,灶神幾乎全年沒休止監(jiān)督和庇佑著每家每戶,因此在小年這天,人們得準(zhǔn)備好豐盛的食物犒勞他一年的辛勤付出。
小時候,每每到小年,人們會將舊的灶神像揭下,換上嶄新的畫像迎接新灶神的到來。等到吃完晚飯,我們就吵嚷著媽媽快速擺好糖果、水果,點上香燭,讓灶王爺飽餐一頓,早點上天為我們多說好話。面對誘人的糖果,我們躲在一旁偷偷地流著口水,趁著大人不備迅速地從供桌上拿下一兩顆塞進嘴里。這時,總免不了被大人抓住現(xiàn)行,母親總會故意怒斥:“灶王爺保佑,小孩子不懂事,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比缓笊斐霭驼疲龀鲆嵛覀兊淖藙?,小伙伴們一見此景,四散逃竄。等到香燭點盡,母親就開始呼喚大伙回家,一起享用美味,那時候哪怕吃小小的一顆糖果,心里都是甜甜的。
@王方全:多變的年味
小時候,過年是一種期盼。年的味道是一串噼啪炸響的鞭炮,是一副分不清上下的春聯(lián),是一個嶄新的書包……這樣的年,味道是喜慶的,掛滿了稚嫩的臉龐。
長大后,過年是一片安寧與祥和。年的味道是家人動手做成的那桌豐盛的年夜飯,是堂屋里那盆燒得旺旺的木炭火,是那黑白屏幕上笑聲不斷的春晚……這樣的年,味道是溫情的,充盈著每個人的胸懷。
如今,年的味道多了。一張張輾轉(zhuǎn)迂回的車票,讓年味在思念中變得艱辛;一份份必需堅守的工作,讓年味在不能回家的疚歉中變得酸澀;一聲聲囑咐老人保重身體的問候,讓年味在牽掛中變得溫馨……
時光荏苒,人到中年,年味也漸漸地變了,變成了兒女對父母的一份感念、一份責(zé)任、一份祝愿。